长征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不竭动力

作者: 肖华平 刘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取得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长征的伟大实践,培育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红军长征途中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敢于面对并善于破解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党内错误思潮的根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艰苦奋斗是长征精神的表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中国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一种敢于斗争、勇于牺牲、乐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因毫无私利而无所畏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精髓。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好“中国的事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新成就。

团结奋斗是长征精神的中坚。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长征时期,党内、军内对于“为什么要转移、谁来领导转移、向哪里转移”这些重大问题,一直有困惑、争论甚至斗争。但是,党的性质和纪律、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理想信念,让全党、全军能总体实现无条件地服从党中央决策、服从民族全局利益,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党的统一领导“虽远而必达”,让红军队伍“形散而神合”,最终赢得了革命胜利。

群众路线是长征精神的根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长征,说到底是党和红军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利益而浴血奋斗的征程;长征胜利,说到底是党和红军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的胜利。从军事上来说,长征是无后方根据地的孤寂远征。党和红军长征的初心“征服”了人民群众的心,长征沿线的人民群众乃至全国各族人民最终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大“靠山”。

二、准确把握长征精神的理论特质

长征精神的形成,是基于长征时期党和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基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具备了跨越时空的理论特质。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内核,呈现出典型的科学性。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远征。长征的胜利,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坚信以中国国情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地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理论自觉,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决心和成就。长征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实现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利益为价值目标,呈现出典型的人民性。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远征。长征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正是为了“救国救民”,中国共产党人才“顾全大局”。“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正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才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为了人民的长征,最终培育并形成了具有典型的人民性的伟大长征精神。

以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为现实依据,呈现出典型的实践性。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关切的远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此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长征及其伟大胜利,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深刻检验并完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科学性,蕴含其中的长征精神所呈现的时代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决定其必然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三、努力走好教育工作者的新时代长征路

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把握时代需要、坚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并践行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深入研究阐释,彰显长征精神的真理价值。要在阐释长征精神的理论逻辑上下功夫,这是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论前提。理论要武装群众,就要“彻底”,这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为指导,讲清楚长征精神中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要在阐释长征精神的历史逻辑上下功夫,这是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理论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伟大的长征,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实践根基,我们必然要在辩证研究长征历史事实、历史规律的基础上,阐释好长征精神的形成、内涵和理论特质。

加强理论宣传,用好长征精神的育人价值。要充分发挥国内主流媒体的理论宣传功能,旗帜鲜明地宣介、普及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确保红色资源成为立德树人最好的资源,红色基因成为民族精神中最好的基因。持续、有效推动长征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系统的长征、长征精神研究成果,转化为最权威的教材;把长征精神用最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转化为最有效的教学内容;构建“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推进的育人体系,让长征精神“三进”既见理论又见实践、既讲历史也讲担当。

突出实践担当,展现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强化实践运用,让长征精神成为解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的重要精神力量。创新开发长征精神的课程、视频等资源,构架精神与现实的桥梁。在调查研究、情景体验中感悟历史规律、发掘理论伟力,坚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的价值导向,形成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强化长效机制,让长征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有机融合。在理念上,重视长征精神研究运用的战略意义;在机制上,形成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制度体系;在方法上,适应时代、适应实践,尤其是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在实践上,构建理论研究、实践运用的平台体系、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