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脸上有笑眼里有光

作者: 徐光明 廖肇银 曾宪瑛 敖小英 罗继远 胡耀匀

让每个孩子脸上有笑眼里有光0

2022年5月18日8时许,泰和县第三实验小学校园里锣鼓喧天,队旗猎猎,随着音乐响起,六年级孩子手持“2012”“2022”“10”字牌,欢快地跑入操场,“三小正青春,风华向未来”校庆活动隆重开幕。全校3600余名孩子,按年级齐聚操场,依“和善”“和美”“和乐”“和正”篇章,分角色着装国学、戏曲、民族大联欢表演服,分项目着装武术操、足球操、跑操和跆拳道、花样跳绳运动服,点亮了姹紫嫣红的美丽校园。

5月31日上午,泰和中学田径场上彩旗招展,人头攒动。2022年泰和县中小学生五人制足球赛隆重开幕。全县87支学校足球队,605名学生运动员,106名教师教练员、裁判员齐聚一堂,开展为期3天207场比赛。

“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师生参与,这么震撼人心的表演和紧张激烈的比赛,我从来没见过。”有群众说。

“两年前,很多学生连足球都没摸过;现今这么多支足球队参赛,这么统一的比赛着装,在泰和教育史上从来没有过。”县教体局一干部说。

“参加这么隆重的庆典表演,从来没这么开心过。”有学生说。

“孩子更爱运动,体格更加强壮,心胸更开阔了。”有家长说。

近年来,泰和县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落实“双减”工作部署,确立“学前教育好而优、小学教育活而松、初中教育实而全、高中教育强而冲、职业教育专而能”发展理念,建立和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高举“五育并举”大旗,以推进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激活了泰和教育的一池春水,立竿见影地扭转了多年来“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泰和教育出现了改革新面貌,焕发出改革新活力,每个孩子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孩子们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了星辰大海。

破冰:评价改革方案十易其稿

人口57.9万的泰和县,地处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社会经济活跃,历来崇文重教,曾一度是吉安市属13个县(市、区)中的教育大县、强县。

但一组组数据,让2021年2月2日上任的泰和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谢贵何彻夜难眠:

● 全县历年中考特优率和优秀率、总评分均排在全市中上水平,但高考文理科一、二本上线率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近7个百分点,处在倒数方阵。全县每年被“掐尖”挖走三四百个中考特优生,2021年,全县中考总分前100名中有63人、前200名中有120人被“掐尖”挖走,县域高中优质生源处于“塌陷”状态。

● 2010年至2021年,全县初中毕业生由不足4000人增加到8537人,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多,但还是只有那2所高中;初中、高中的实验室都改做了教室,县城最好的初中,理化生实验室12年没做过实验,学生不知道连接正负极、拆装螺丝;80%的体艺类特长生因专业不过关,只能去与文化生PK高考,大部分名落孙山。县里唯一的职业学校,外租办了驾校。许多初、高中毕业生的成才路被堵死。

● 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县里的中心城区没有新建一所学校,城镇化导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大班额、大校额。泰和县实验小学2021年春季在校生6111人,除一年级为标准班额外,其余83个教学班均为大班额,大班额占比达81.37%。占地不足11亩的澄江中心小学,学生最多时三四千人,仅有的一两间功能室都被腾出来做教室,教师挤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内办公备课,苦不堪言。

● 80%的学校实行的是“阴阳课表”,音体美劳、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有课程、有课表,但无有效课堂、无实质考核,学生被分数压着拼命投入应试,学生学得苦,家长负担重。学生心理问题低龄化,几乎年年有学生因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家长责骂而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令闻者痛心,让教育部门的同志寝食难安。

“孩子考三四百分,没书读,真没得说;孩子考了五百多分,也没书读?让我们怎么办?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家长上访。

“在县城买了房,孩子也进不了县城读书,孩子该到哪里去上学?”进城务工者问。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谢贵何告诉记者,因为以前欠账太多,泰和教育的发展步伐难以跟上周边县(市、区)。干好泰和教育既无捷径可走,更无退路可退。

谢贵何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情况、理思路、找出路,第一个任务就是建学校、扩学位。履职一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泰和县多方筹措校建资金15亿元,推动重点建设项目11个,改扩建学校68所,新增学位13180个,较好地化解了全县的大班额、大校额,缓解了优质生源外流压力;收回了县职中外租土地,实施了县职中扩容工程,规划筹建职业学校3所,预计增加职业教育学位9000个,满足家长让孩子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泰和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2021年,泰和县将文田中学扩容转制为完全中学,招收高一新生6个班,让300多名孩子如愿读上了公办高中。

为了给文化缺一点、专长多一点的孩子找一条出路,县教体局重新启动了特长生选拔工作。2022年5月29日,五六百名孩子报名参加体育、美术、音乐、舞蹈、传媒特长生的选拔。万紫千红春满园,在2022年体艺类高考中,仅体育一项,成绩80分以上的有53人,其中一个男生得了99分,名列全省前茅。

“这还远远不够,泰和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没解决。‘大河有水小河满’这个朴素的道理告诉我,立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政治站位,要从根本上改变泰和教育的现状,就必须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必须从源头发力,必须动真格地改变‘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念。高分低能、精致利己主义者,都不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阳光自信、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党需要的人、家长满意的人,也才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方向。”谢贵何说。

谢贵何说的“源头”,就是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泰和县教体局一直沿用以分数考核为主、兼顾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但终难挣脱“唯分数”这一指挥棒的镣铐,诟病虽多的评价机制,却无人敢去撼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高考高分选拔的激烈竞争,义务教育被无情地卷入其中,成为泰和县基础教育挥不去的痛点、苦点、难点。

“教育没有理念不行,光有理念,‘指挥棒’不落地也不行。”谢贵何的两个“不行”,追问逼问原来的“指挥棒”。

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五育并举”“双减”这些关键词让谢贵何眼前一亮,也让谢贵何心里有了定力、有了方向,一个“打破用分数给学生、学校贴标签,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思路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学生心性、品格、情感、情趣和身体、心理素养的培养,是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贯彻好教育评价改革的精神,就得把学生的品德和音体美劳等能力的培养,放到与智力培养同等的地位。

令谢贵何始料不及的是,当他把这一想法与局领导班子成员交流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力度过大。在局班子会上讨论时,大家普遍认为,语数英之外的科目在考核分数中占10%就可以了,占30%、40%都觉得不能接受,占50%更是遭到大家的坚决反对。

“不考试,那怎行?”家长不理解。

“小学搞搞还可以,初中怎么行?”教了30多年书的老校长说。

理由很多:缺条件,师资结构长期不合理;没分数,家长、社会不接受;无案例,改革不成功将怎么办?

直面泰和县的教育现状和百姓期待,谢贵何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倒逼”。他说:“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大事,也是每个老百姓的大事。组织上安排我到这里来工作,我就认定了要把泰和教育这件大事办好,哪怕要担再大的责任,也得扛起来,没有任何退路。”边调研边做干部思想工作的谢贵何,一有机会便把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说出来:

“作为教育人,我们从事这一职业,就要做到专心、专一、专业,就要为振兴一方教育尽心、尽力、尽为。远眺前行的路,清晰泰和教育的使命;走好脚下的路,纯正泰和教育的风气。”

“作为党员干部,就要为每个孩子的未来着想,就要认真贯彻好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有好的身体、好的习惯、好的素养。”

“把学生的品德和音体美劳,放到与智力同等的地位,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从‘唯分数’的恶性循环里走出来,从‘唯升学’的内卷中解放出来。”

“一个爱好体育的人,一定具有较强的竞技意识;一个素质全面发展的人,一定是个向上、阳光的人。孩子的综合素质上去了,能够面对各种挫折、挑战各种困难,还会学不好文化知识吗?”

“天上有颗星,地下就要有路。初中毕业的十五六岁孩子,他们这么早就走上社会能干什么?他们的成长、教育问题,一时一刻都不能耽搁。”

在这些朴实的话里,谢贵何这位泰和教育当家人的政策高度、为民情怀跃然纸上。话短情长,但多年来的固化观念,给泰和教育蒙上了思想坚冰,成了改革的一大障碍。

面对校长不理解、教师迷茫、家长上访的局面,谢贵何顶住压力,亲自接访。

经过周密的研判后,谢贵何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提名任命当过校长又是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匡小兰为县教研室主任,由她牵头草拟学业质量评价方案;领导班子思想未统一,他就找班子成员一次次谈心,亮出自己的观点,不排斥争论,经过反复沟通后达成共识;局机关干部思想未转变,他就组织干部一次次集体学习;校长、教师不理解,他就到学校开座谈会、召开全县校长大会,创立“西昌教育论坛”,并在首届“西昌教育论坛”开讲仪式上作动员报告……一时间,泰和教育界掀起了破除思想坚冰的头脑风暴。

匡小兰带着教研室一行人,白天进学校、搞调研和向局领导汇报情况,晚上加班修改方案。几个月下来,当十易其稿的《泰和县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工作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被通过时,泰和教育人经历了从迷茫、抵触抗拒到接受再到主动作为的蜕变。

破题:落地监测助力“五育”齐头并进

学业质量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2022年2月25日,春季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泰和县教体局组织全县校长开会就《方案》进行解读。

匡小兰告诉记者,泰和县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的总思路是“从起点看变化、从过程看结果、从现在看未来”。质量监测分为学业能力监测、学业成绩监测两部分。小学学业质量监测总分值为60分,其中学业能力监测占40分、学业成绩监测占20分。初中学业质量监测总分值为100分,其中学业能力监测占30分、学业成绩监测占70分。学业能力监测,既包括对学校课程计划落实、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效果监测等内容,又包括学生品德、体育、艺术、科学、劳动教育等方面发展的监测。

“《方案》把小学阶段的学业成绩考核从占比100%降到了约30%,留出的空间全给了学业能力。这样,就打破了以考分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那种‘分分计较’的做法。”匡小兰说。

接下来,县教体局组织精干力量,一边到学校调研、指导学业质量监测的准备工作、模拟监测工作,一边修订《泰和县中小学办学绩效综合评估方案》,将监测结果作为学校办学绩效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引导学校以“激发人的内生动力”为出发点,形成“学校规划—推进实施—评价反思—作用效果”学业质量评价链,让学校通过纵横向比较,做好自评、自诊、自改工作,进而将“五育并举”落实到位。

4月初,县教研室对部分学校进行了查阅过程资料、现场抽测、问卷调查的学业质量模拟监测。

5月12日至20日,县教体局组成5个由60余人参与的学业能力监测小组,各小组由1名局领导带队,执行局带队领导抽学校,校长现场抽年级、抽班级、抽项目的“四抽”制度,对道德与法治、体育、艺术、劳动、科学及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9个科目,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监测。

上一篇:
下一篇: 教育之光照亮红色热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