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根行动”

作者: 陈春怡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家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本文以“广州好家风”为引,开展 “有根行动”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学校物化环境里寻根,明“好家风”;通过活动文化、节日文化、家校协同扎根,育“好家风”;利用网络文化、平台展示、表彰评价体系厚根,扬“好家风”。孩子们学榜样,树榜样,成为榜样,争当新时代的优秀接班人,传承弘扬“好家风”,涵养家国情怀。从“小家”到“大家”,家校共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做有根之人。

[关键词]家风;家国情怀;家校共育;有根行动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侨乐小学地处广州市天河北部一隅,家长们多是来穗务工人员,热切盼望家校共育,共寻“好家风”,树立“好家风”,涵养家国情怀,以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为此,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以“广州好家风”为引,开展“好家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根行动”研究,寻根,扎根,厚根,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做有根之人。

一、以“好家风”涵育家国情怀的现实内涵及时代价值

“家风”(family style)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好家风”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好家风是价值准则。“好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好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广州十大好家风”主要包括“赤子心,爱国情;孝长辈,爱幼亲;勤俭居,淡泊利;敢为先,思创新;诚立身,务实干;随手帮,重仁义;和为贵,明礼法;常修身,自立强;廉行事,公私明;书香浓,耕读情。”

“家国情怀,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与“好家风”相链接,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孟子》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好家风”应包含庭之风、校之风、国之风三个层面。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应当不断拓展“好家风”内涵,从狭义的“小家风”出发,进一步培育出校之风的传承及国之风的担当者,形成广义良好“大家风”。

二、“有根”行动的实践路径

为了使“好家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根行动”研究科学、高效开展,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成立研究团队,由市名班主任、市骨干班主任、区德育中心组成员等组成,涵盖老中青教师,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众人同心协力,相互促进,为“好家风”教育奉献力量,为“有根行动”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巧设《“好家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根行动”系列评比方案》,每周进行教研,总结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改进。借助“广州十大好家风”,系统规划“有根行动”研究,完善设计与实施,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一)寻根——明“好家风”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宝库博大精深,藏有许多与“好家风”相关的故事、名人名句、《三字经》、童谣儿歌等,经过两年的家校共育,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已建立“好家风”资源库,包括多个“好家风”故事视频、课件、方案、宣传稿、广播稿、公众展示文等,为后续班级学习共建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深入理解“十大好家风”之“勤俭居  淡泊利”这难点,学校根据儿童年龄学习特点,先动画演示让孩子们观赏“俭”字起源演变过程,再从《晏子春秋》名言:“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出发,晏子劝诫国公要学圣贤节俭,理解“俭”就是节省的意思。通过故事视频孩子们明白了“勤俭”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想要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紧接引出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修身之道,朱用纯齐家之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毛泽东主席的治国经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顺势提出思考“到了今天,物质生活这么发达,很容易意识麻痹, 是否还需要勤俭节约?”在孩子们进行充分思辨后,再倾听现今有关“勤俭节约”真实故事进行巩固。最后以习近平主席的话语:“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激励孩子们不仅仅是勤俭节约,更要从小抱持一颗“淡泊名利”初心,还应该监督爸爸妈妈、亲戚朋友做一个廉洁奉公的人,带动家人一起形成“勤俭居  淡泊利” “好家风”。

2.在实践基地中“寻根”。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博物馆、各类俗文化馆、非遗物质文化博物馆、图书馆等各类校外学习活动场所等开展活动,去实践基地里“寻根”,理解“好家风”的内涵。在学习“好家风”之“赤子心,爱国情”时,充分利用广州本土文化“我身边的红色史迹”推荐点: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山纪念堂、近代史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实践基地,鼓励孩子们走出去边看边学,深入了解家风内涵。孩子们参加了实践基地后所得所悟,家长们在此中亦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带孩子在参观学习过程中,大人也在接受家国情怀洗礼和熏陶。孩子和家长共生共长,对“好家风”形成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3.在校园环境中“寻根”。在“好家风”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正面教育理念下学校“好家风”环境建设既体现孩子年龄特点童真童趣,又充满温馨友善氛围,同时起到向上向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自律自强,培养学生认同感与责任担当。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构建“好家风”的“有根行动”物化环境,利用班级内部环境布置(黑板报、墙饰、读书角)、班级外部走廊作品墙、学校一楼风雨操场宣传柱、宣传栏等地方进行“好家风”熏陶,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内心,文化育人,为家国情怀播下“好家风”种子。

(二)扎根——育“好家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孩子们在“寻根”行动中明白“好家风”内容,但要真正走入内心,融入血液中,还需行动来检验。为此,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系列活动,活动育人;重视中华传统节日,用节日文化与“好家风”相链接,一起学榜样,让“好家风”根植孩子和家长内心生根发芽。

1.营造活动文化。学校根据“广州好家风”内涵,精心设计各种有意思的活动,以涵养学生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成为“好家风”生动诠释者、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播者、中华美德的积极践行者。如为了将“好家风”“诚立身,务实干”用于实践,倡导学生每天:一件家务(爱的行动),一个赞美(爱的点赞),一份了解(爱的倾听);每周:一道美食(爱的味道),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悟诚信与实干),每个节日里一份礼物(爱的祝福)。

2.深化节日文化。每一个节日背后都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理解内涵,行动实践,有助于加深“好家风”精神锻造。在学习“好家风”之“赤子心,爱国情”时,恰逢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中秋月圆,祖国昌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举国同庆当有你我,为此,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开展“红色研学迎国庆·阖家团圆话中秋”节日实践活动:

活动一:向红旗敬礼,与红旗合影。向国旗敬一个标准的队礼,与国旗合影留念,成为学子心中浓浓的爱国情最真挚的表达。

活动二:巧乐小导游,随手拍中国。富裕新中国,美好新时代。学生用镜头记录下了祖国的美丽景象和动人瞬间,向人们介绍眼中美丽中国,幸福中国。

活动三:红色研学旅,文明亲子游。借着国庆节,寻找英雄之迹,不忘曾经不易之路。

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学生带着家人用行动为祖国献上一份祝福,爱国情怀永留孩子们心间。

3.依托家校协同。“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是一个家庭精神内核。如何助家长领悟“好家风”重要性,与学校携手,协同育人,共培孩子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格局,成为必然趋势,更是形成的“好家风”重要路径之一。为此,每一次“好家风”教育活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均会在班会、班QQ群、微信群等沟通媒介上热情洋溢地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行动,一起形成具有家国情怀的“好家风”。例如,在“好家风”之“书香浓,耕读情”班会和宣传中,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发出倡导:书香门第家风浓,代代传承耀门庭。建设良好家风,除了立规定矩、言传身教之外,更应当注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而阅读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方式。书香浸润“好家风”,让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通过开展“红色阅读,强国有我”主题阅读活动、“最是读诗使人美”21天阅读小达人等阅读主题活动,以书为友,亲子共读,小手拉大手,共同描绘书香家庭的美好画卷。

为了加深“好家风”之“书香浓,耕读情”的内化功能,还利用了广播站、家长会、读书会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影响,使“书香家庭”成为一种追求、荣耀。每一次“好家风”活动均会有孩子和家长的互动环节,增强沟通,营造氛围,构建“家校共育”格局,育“好家风”。例如,五一期间,孩子们为家人亲手制作了劳动奖章,感谢家人对自己的疼爱,给予自己的美好生活,家长们收到后纷纷表示欣喜、感动。五年二班的小李妈妈在“好家风”之“诚立身,务实干”巧礼展中说:“孩子,感恩你的成长!谢谢你把衣服都整理好了。妈妈看到了你眼里自信的光。被肯定、被需要、被尊重,这是妈妈在往后日子里想要送你的礼物。让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都动起来,让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的小家更加温暖。”

(三)厚根——扬“好家风”

1.建设网络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善用班级QQ群、微信群、校级公众号等进行宣传交流,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为弘扬“好家风”助力。每篇宣传文以“好家风”之“巧学礼”“乐知行”“焕童彩”三部分广而告之,小手拉大手,鼓励全体学生、教师、家庭加入“好家风”建设中来。其中“巧礼展”根据每一期不同的“好家风”主题,分享孩子们的故事,包含“好家风行动”“我的收获”“家长寄语”,真挚的话语让人动容。“好家风”系列宣传文,收到来自各方的点赞与肯定,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备受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喜爱,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2.依托平台展示。除了网络“好家风”文化传播,实地平台展示也是必不可少的。聚焦立德树人,以故事分享会为载体,大力弘扬优秀家风,让“好家风”“好校风”“好社风”相辅相成。以家风故事诠释中华大美德,从备受世人称颂的“好家风”名人故事分享会,到关注现实生活“我身边的‘好家风’故事分享会”。班级优秀故事推选入“红领巾广播站”播出,全校共分享,拓宽影响力;另外,将优秀家风故事改编成剧目,登上每周一次的“巧乐”小舞台,这是孩子们最热爱的“扬家风”项目。孩子们以登上“小舞台”为荣。这是正是“好家风”受到大众关注,精神得以弘扬的真实写照。

家长方面,学校组织家长会“好家风”分享、读书会分享,“好家风”课堂。各种平台展示层层深入,孩子、家长、学校,三管齐下,从外悟到内省,内驱力的觉醒,从关注“小家”到“大家”,共为弘扬和传承“好家风”而努力。

3.科学表彰评价。根据“动机心理学”理论,积极的评价在学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是学生保持持续学习动力的关键。为此,学校努力构建“好家风”评价系列机制,促进学生、家长自我反思。每月根据当月“好家风”主题进行评选。孩子从最美“巧礼童”到最美“巧礼星”,家长从“最美家长”到“最美家庭”评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评价机制,一步一步激励孩子和家长们勇当优秀者,争当榜样,传承“好家风”,厚植家国情怀。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经过两年来的“好家风”培育,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根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从寻根·明“好家风”,扎根·育“好家风”到厚根·扬“好家风”;播下“好家风”种子,生根发芽到绿树成荫。“好家风”以礼修身,以行立志,伴孩子们笃行致远。传承弘扬“好家风”。从“小家”到“大家”,家校共育为成就伟大的梦想,创造幸福的明天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教基〔2017〕8号)[EB/OL].[2017-08-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_313128.html.

[2]新华社.“十大广州好家风”出炉 彰显岭南文化[EB/OL].[2017-09-20].https://www.sohu.com/a/193322263_267106.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