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直播间: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载体设计与实施
作者: 周丽娜
[摘 要]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在能量,催生勇气,孵化梦想,赋能生命成长。本文在分析小学生自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班级直播间”为载体,通过“家校携手联动,激发自信”“搭建平台展示,锻炼自信”“多元评价激励,增强自信”等策略,借助“墙上直播间、室内直播间、册上直播间、移动直播间、云端直播间”等形式,丰盈“班级直播间”的内容,加强“班级直播间”的互动,助力学生自信成长。
[关键词]班级直播间;小学生;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自信,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小学生的自信现状并不乐观。基于学龄期(6-1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以“班级直播间”为载体的实践,通过“墙上直播间、室内直播间、册上直播间、移动直播间、云端直播间”等形式的活动,丰盈“班级直播间”的内容,加强“班级直播间”的互动,助力学生自信成长。
一、小学生自信现状分析
在校园中,小学生不自信的现象时常可见:
交际中缺乏自信: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放松身心、快乐活动的时间。下课了,却有个别学生不离开座位,安静地看着别人和小伙伴快乐交往的画面。他总是等着他人来邀请,从不会主动加入伙伴们一起玩耍的队伍。
展示时缺乏自信:班会课游戏环节,轮到一位男生表演了。可是,他脸一红,连忙埋下头,说什么也不愿上台表演。
学习上缺乏自信:公开课上,老师请一位女生读词语。可她却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双手紧握手臂端正地坐着。任凭老师怎么鼓励与引导,她还是不敢当面发言。
分析以上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孩子课间喜欢孤单地坐在位置上,不会主动找伙伴一起玩。由于其家长忙于工作,疏忽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对身边的人与事比较冷淡。再加上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教育方式过于严厉,在他们的眼里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只看到孩子的成绩而看不到他的努力,孩子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在生活中、交际时渐渐变得不自信。
2.自身没有才艺方面的特长。孩子看着身边的小朋友都有他们觉得自信的技能,比如:有的小朋友会画画,并且画得惟妙惟肖;有的会唱歌,歌声美丽而动人;有的会跳舞,舞姿非常曼妙等等。由于自身没有才艺方面的特长,觉得自己不能出色地展示,轮到他表演时紧张、害怕得没勇气展示。他因没有自信的技能而变得胆怯。
3.学校缺乏展示的舞台。比较内向的孩子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她担心自己会说错而感到难为情。她比较怯场,对学习不够自信。平时,在学校里,要是老师能够为孩子搭建各种展示的平台,增加锻炼的机会,放大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孩子多体验成功的快乐,就能帮助其树立自信。
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及对小学低、中、高年段的部分学生进行“小学生自信心”调查发现,小学各个学年段的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学生自信心不足情况,自信现状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由此可见,提升小学生在交际、展示、学习等方面的自信极其重要。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信需要培养。哈佛大学嘉德纳教授说:“对于一个孩子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因此,“班级直播间”的实施,让学生想展示、敢展示、乐展示,从而让能力与自信比翼双飞。
二、班级直播间的架构
班级直播间,指的是以班级为单位,为每名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化身主播,向同学、老师、家长、社区人员等展示方方面面的才能,用正强化促进每一位学生自信心的树立。立足家校联动激发自信,通过搭建平台锻炼自信,借助评价激励增强自信,助力学生自信成长。
三、班级直播间的实施
(一)家校携手联动,激发自信
1.父母多鼓励,在支持中汲取力量。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他便学会自信。”这说明成人积极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让他们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唯分数论,要放大优点,鼓励进步。同时,允许孩子在犯错中长大,少指责,多倾听,让孩子在有安全感与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
2.老师多赏识,在激励中奋发向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渴望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多表扬学生,他们会高兴,会渐渐有了学习的兴趣,在校园生活中,也会变得更加自信。一位不用心学习又爱发脾气的小女生,因为一次在体育活动课上获得50米跑步取得全班第二的好成绩并受到全班同学的热烈鼓掌及老师表扬后,自信心得到了激发,从此学习更用心,待人更大方,学习与交际上不断进步。
3.同伴多夸奖,在肯定中快乐成长。孩子进入小学后,同伴的认可大于父母的认可,同伴的夸奖不仅能促进良好友谊的建立,而且能让他感受到在集体中获得认可,更有归属感。不管是课堂上精彩的表现或是行为上的进步之处,引导同伴之间大方夸奖,会给对方带来愉悦及自信。
(二)搭建平台展示,锻炼自信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类自我发展的动力源于自信,但儿童由于生活经验不足,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只有使孩子拥有多样化的展示平台,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自由成长的空间,在外界的接纳与肯定下体验成功、肯定自我,找到自信。
1.墙上直播间:开辟个人特长展,营造自信温暖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一面墙、每一棵植物、每一个景点都尽量发挥育人的功能。”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学生个人特长展览的空间,展示每个人独特的才艺,既装扮教室,又找到自信。每学期开学初,每名学生将自己最满意的一份作品上墙展示,可以是书法、美术、手工、读书小报等,课间、午间,他们可以驻足欣赏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可以在作品下面点赞。当看到一个个“赞”时,自豪感与成就感就会涌上心头。
每学年,为每名学生制作一份“( )年级的我”的个人海报,展示在走廊墙壁上。利用一节班会课,同伴之间互说优点与进步,将记录下来的该生的积极品质和他(她)的照片一起制作成海报。这样,不仅自己班的学生和老师可以看到,其余班级的学生和老师也会看到,甚至家长或其他嘉宾来校参观时都可以欣赏。当看到自己的海报前有人在细细欣赏与夸赞时,学生的脸上充满阳光与自信。
“墙上直播间”每时每刻都在展示学生的才艺,成为学生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天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发展了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了自信心、上进心和自豪感。
2.室内直播间:开展班级活动秀,培育自信萌发力。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这个育人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参与和锻炼,让自信在这里点点萌发。
(1)学科活动展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让活动匹配最近发展区,可以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并且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从低段的小老师教成语,到中段的小老师讲故事,再到高段的小老师教古文,每个学期,学生自主报名或按学号轮流,人人参与,形式生动,内容灵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站到讲台上当一回老师,是许多学生期待与向往的,他们会精心准备,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学期一次的小老师讲坛,大方地展示,在问答与点评环节,同伴之间客观又到位的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辛勤付出后的收获,被肯定的快乐。除此之外,好书推荐、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让每名学生参与每一次当主播的机会,台下的学生与老师便是观众,认真地倾听、热烈的掌声、发自内心的夸赞更助燃了展示者的信心。
(2)节日联欢展演。生活要有仪式感,有研究表明,仪式感让人有安全感与幸福感,会增强孩子对生活的喜爱,更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节日为契机,在班里开展联欢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秀出才艺,亮出自己。每学年上、下学期各开展一次“庆六一联欢会”和“迎元旦联欢会”,六年合计十二次联欢活动,学生自主报名,自由合作,尽情展示,快乐无限,一个个美好的画面给学生的童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十岁成长礼”活动中,学生身穿汉服,在庄重的氛围中向父母行跪拜礼,向老师行揖礼,更有丰富的节目展演表达感恩之情。面对同伴、老师、父母,每一名小主播是那样投入,那样动情,让在场观众无不动容。
(3)生活技能比拼。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学生的长处,让他们在自身个性的发展中获得大家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抬头。我们眼中不能唯分数论,更要看到学生其他的闪光点与特长,为他们搭建舞台,他们一样能大放异彩。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许在学业上暂时落后,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优于他人的地方。例如,开展“班级美食节”活动,大展厨艺;进行自理能力大比拼,人人争当“劳动小达人”;实行班级岗位认领制,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在教育孩子时,要聚集成功,多关注孩子以往成功的经历,从其生活、学习、交友、比赛等成功的事例中提炼出积极因素,给孩子打气,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成功给予自信,自信创造成功。
3.册上直播间:真诚留言促激励,提升自信内驱力。文字是有温度的。有共同经历的文字就更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将多姿的生活记录成册,与同学、老师、家长等分享,读者可以在文章下面的评论区留言、点评,肯定优点式或风趣幽默式的留言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更增强了学生动笔的兴趣。“班级日记”每天学生轮流写,文末有老师的点评、同伴及家长的留言。每次老师批改完毕将本子挂在墙上,学生便会争相浏览,对有趣的情节或精彩的语段津津乐道。一学期制作一次的班刊——《芳草地》,刊登着每名学生的佳作;六年打造一本的书籍——《我们的小学时代》,记录着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选一个特殊的日子发给他们,人手一本。自由选择、品读同伴写的文章,课后,让学生当面去夸赞好文章的作者,为对方点赞与鼓励。宽松的氛围,自由地观看,真诚的留言,大方地赞赏,自信的笑脸溢满册上直播间。
4.移动直播间:拓宽展示大舞台,点燃自信外显力。移动直播间就是让学生移步到室外,到更宽广的舞台上开阔视野,精心准备、展示自我,在众人的激励中,提升胆量,展现自信。将学生分成几个雏鹰假日小队,有时学生自由组合,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入社区,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各类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走进王马社区,参加庆祝共产党90华诞暨“红领巾心向党”活动,学生和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一起唱国歌,绘党旗,向党献礼,当他们看着亲手绘制成的党旗,听着社区人员的赞扬,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为了关爱身边的孤独症儿童,家长们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电视台的公益节目——助力来自星星的你,陪伴“星星的孩子”一起闯关游戏,为他们表演节目,捐献爱心……挑战更大的舞台,收获更多的成长与快乐。
5.云端直播间:实时播报获点赞,彰显自信展现力。每一次的展演或比赛,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实时观看,互动评论,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自信地去展示。因此,微信群的家长们便是忠实的粉丝。他们关注着自己的孩子,也关注着别人家的孩子,当老师将学生展示的照片、视频实时传送时,便会留下满屏的夸奖。这些赞赏的话语为学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与成就感。
(三)多元评价激励,增强自信
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手段。评价是为了激励,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教育、改进和提高,增强自信。
1.以评促前进,把自信的火花点亮。多元化的评价更全面、科学,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组织开展评价,进行总结,肯定个人或团队的优点,指出改进的方向。在评价过程中,既有学生自评,又有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家长点评。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放大学生的优点,明确自身的优劣,做到心中有数,以更自信的心态投入后续的学习与生活。
2.以奖激热情,让自信的动力增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次活动后,通过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各种奖励,以精神上的奖励为主,颁发奖状、喜报,以物质上的奖励为辅,偶尔用舌尖上的美食调动兴趣。这样,让学生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增强向上的动力,激发学习的热情。
3.以思明方向,用自信的心态改进。自信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不是自负。活动后,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及时改进,促进提高。敢于反思、善于反思的学生,遇事会更加从容与自信。
通过自信心理视域下的“班级直播间”的实践探究,学生更加大胆与阳光,充满活力与自信。他们在生活中明辨是非,善于合作,敢于挑战;在学习上目标明确,踏实努力,有上进心;在展示时积极主动,信心十足;在交际时热情友善,落落大方。一群自信活泼的学生便凝聚成了一个焕发生机、团结奋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与生活,就像在温馨的家里一样,其乐融融,无比美好。
自信心理视域下的“班级直播间”注重激励,唤醒内驱力,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变化,把握评价的度,不能滋长盲目自信。
参考文献:
[1]赵荣辉.班级管理:从权威走向民主[J].当代教育科学,2015(2).
[2]杨顺琴.班级管理:班级成长密码[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曹晚红,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17.
[4]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帅,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