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打开乡村思政一扇窗

作者: 张鹏程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作为乡村小学校长,我深感思政教育对于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丰富的思政资源,需要我们认真探索。

一、挖掘多元思政教育资源

思政教育资源的丰富多样,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和更新。线上与线下资源的相互补充,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选择视野。

例如,国家教育部门精心打造的思政教育平台、红色网站以及历史资料库,都是极具价值的线上资源。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寻找那些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吸收的思政教育素材。

我们注重结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实际条件,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比如,在2023年11月,学校特别邀请国旗护卫队的退役军人来校,让学生近距离了解他们飒爽英姿背后的故事,参加队列训练,体验军人的辛劳,进而提升自身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思政课不应该局限于教室之内,更应该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会去感悟和理解。因此,我们学校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革命圣地,开展深度的思政课堂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现场聆听历史、感受革命精神,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二、抓住身边的思政教育契机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注重将其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将思政教育契机自然地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鼓励各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引入思政教育元素。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会通过数据分析展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就,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定期组织志愿服务、环保行动、走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结合国家的重要节日和庆典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思政教育。例如,在国庆节和建党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观看红色电影、开展主题演讲等活动,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大思政课”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在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这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践行。

总之,“大思政课”在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乡村学校善用、巧用海量的线上线下思政资源,就会为乡村思政教育打开一扇窗。

(作者系太康县清集镇二郎庙小学校长)

(本栏责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