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策略

作者: 李娟娟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策略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情境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让学习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一、与经验关联,创设生活化情境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应用场域。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拉近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运用知识。

1.创设“说评书”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红楼春趣》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教师手拿折扇,摇着头说:“各位看官这边瞧!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观三国烽火,吴承恩的《西游记》叹取经艰难,施耐庵的《水浒传》识梁山好汉,今日请随本说书人一起走进大观园,看曹雪芹的《红楼春趣》!”边说边把折扇高高举起。如此,学生会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迫不及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红楼春趣》放风筝环节时,教师可将文中宝玉等人的言行片段创编成剧本的形式,请学生演一演他们放风筝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贾宝玉这一人物的率真性情。

2.创设“做代言”的情境

在教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时,游记类、散文类等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可采用“做代言”的情境创设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创设“为最美景观代言”的大情境,分三个任务开展学习活动。任务一:跟着作家去旅行——学习移步换景的方法,理清单元中文章的脉络。任务二:风景这边独好——体会并尝试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写好一个片段。任务三:评选最佳美景代言人——做代言人,按顺序介绍代言的景观,把印象深刻的特点写清楚。

3.创设“游戏闯关”的情境

小学生天真活泼,游戏闯关的形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有效落实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教师把学习任务和情境创设有机融合,更能增强孩子的代入感。任务一:“我”要下山了——设计“翻过生字山、穿过词语林、蹚过句子河”三个学习活动。任务二:山下真好玩——设计“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心情”两个学习活动。任务三:“我”该怎么做——设计“请你帮帮我、我要再次下山去”两个学习活动。

二、与认知相符,营造故事化情境

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配图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故事导图

低年级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故事导图的情境,借助图画和关键词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完成学习任务。

2.角色扮演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蛙卖泥塘》时,可设计这样的角色情境,将学生引入学习——教师戴上头饰说:“呱呱呱!我的名字叫青蛙,我家住在烂泥塘里,我想把它卖掉,然后搬到城里去住。”接着,走到一名男同学跟前,提问:“老牛,你买我的泥塘吗?”随后,来到一名活泼的孩子跟前问:“小鸭,能给我卖泥塘提些建议吗?”这样,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更真切地体会到人物的不同心理。

3.巧用媒体与道具

在教学时,教师借助媒体与道具创设合适情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视频、音频、配乐、图画等,有效引入新课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道具,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物品、场地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以问题为导向,创设探究性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让他们置身于问题情境,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品质”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情境,让学生作为红领巾寻访团的一名成员,去探寻古今中外的伟人,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了解伟人,传承伟人精神。(见左上图)

生活即学习,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合适情境,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建构与实施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302120403)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