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紧张心理的分析与调控

作者: 李婷

现实中,许多演唱者,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大大影响到演唱者水平的发挥,还会影响到演唱者对于音乐的投入和长期发展。

一、声乐演唱中紧张心理的表现

在演唱前,有的表演者担心自己在舞台上发挥不好,产生焦虑,试图寻找种种理由放弃演唱;有的表演者用声乐大师的演唱水平与自己进行比较,深感自愧不如,不敢充分发挥。在演唱时,很多演唱者会心跳加速、身体僵硬、气息不稳、口干舌燥等。演唱后,演唱者会为在舞台上表现不佳而沮丧,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二、声乐演唱中紧张心理的原因

1.情绪因素

演唱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发声演唱以及发声器官是否运用正常,情绪异常则不能进入正确的演唱角色。所以,演唱者在表演之前,一定要让自己保持积极、健康、放松的情绪状态。

2.意识因素

一个成功的歌唱家必定有很好的演唱意识,能通过内心调整自己的演唱机能,这除了好的声音条件、乐感,还要靠悟性的开发,个人的艺术文化、道德修养及阅历等也有很大的影响。

3.信心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认为音量大、音域宽就是唱得好,进而一味地唱一些超出自身能力水平的歌曲。在这种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去考试或演出,必然导致失败,更会失去歌唱信心。喜欢什么歌曲很重要,适合自己的更重要。

三、声乐演唱中紧张心理的调控

1.正视演唱中的紧张

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与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一个演唱者不应只在乎自己表演成功与否,而应该把每次表演是否满意作为重心,不能过度要求自己。其实,适度的心理紧张也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和戴玉强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过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兴奋,更利于现场发挥。

2.精神集中,声情并茂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多次强调,一旦站在舞台上就应该排除杂念,集中精神地演绎歌曲,只有把自己置身于音乐中,全身心地诠释歌曲,才会忘记紧张。还可以多关注伴奏音乐,迅速进入歌曲的情绪,从而投入演唱。

3.做最充分的准备

慎重对待登台演唱,倘若准备演唱,就要做好准备、充满信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时机不成熟,绝不急于登台演唱,要养成演唱前充分熟悉歌词及伴奏的良好习惯。

4.保持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声乐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应该以宽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坦然的心态来接受外界的评论,从而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演唱者应该多参与艺术活动,一来锻炼心理素质,二来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声乐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演唱者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