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燕丽丽当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小学生尚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讲,容易走神,对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无法完全掌握,问题逐渐积累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大幅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生活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应用知识,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解决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学习的发生和发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要与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将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它强调学习要有真实的目标和意义,学习者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引导者和指导者,他们通过提供适当的情境和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帮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多种情境教学法,将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能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学科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适当引入生活资源,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实践活动等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加活动的真实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同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需要学生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理解课文中的总分结构,并能学会用总分结构进行表达。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眼中的大海。部分学生到海滨城市旅游过,会展示自己在海边的照片,分享自己在海滩上玩耍的经历;有的学生虽未到过海边,但是通过电视剧、电影了解过大海,阅读过有关大海的文章和诗歌,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享。这样就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引出新课内容的学习,揭开大海的神秘面纱。接着,教师可以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初步的了解,并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合适的词语来描绘海底世界,加强师生的互动。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设计探究性活动、给予挑战性任务、进行讨论和辩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贴合教材内容,把握问题难度,抓住提问时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文知识,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需要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典型事例,从中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先给学生时间阅读文章内容,并思考“什么是搭石”。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对应句子,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即搭建的时间、搭建的石材和间距以及搭建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什么是搭石以及它的作用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接着让学生走进文章,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抓住关键画面,分别起一个小标题,如“第2自然段:摆搭石;第3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第4自然段:互相礼让”,据此设置问题“齐读两个小标题,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乡村?”“这篇文章借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种写法叫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借物喻人手法。
三、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是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于游戏非常感兴趣,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时,可以通过语言游戏、角色游戏、卡片游戏、语文竞赛等方法,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教师在课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语文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游戏,并结合文章内容设置游戏模式,在班级中营造游戏氛围,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语文知识,寓教于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设计趣味化的问题,在PPT中呈现传统节日的名称,组织开展趣味抢答活动,让学生说出节日对应的习俗、传说以及诗词,回答正确的学生得一分,采取分数累积的形式,最终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提供的小礼品。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你来比画我来猜”的趣味游戏,围绕着传统节日的名称、传说、习俗来设置题板,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分配猜词和表演的位置,在表演过程中不能发声,依靠动作来提供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锻炼其肢体协调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情境教学法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认识到其优势和价值,借此来创新课堂教学,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