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花苞都会绽放
作者: 韩光国庆长假,一群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看我。我和他们一起畅谈,欢声笑语。
送走学生,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年那些打闹嬉戏的孩子,现在有的结婚生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有的事业小有成就,意气风发,信心满满;还有的平平淡淡,却也活得率真自然。十几年前的一群少年,现在正在社会各个领域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庆幸自己从教近20年来,不管是做班主任,还是做任课教师,都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只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尽管有时也会被学生气得抓耳挠腮,但绝不会有学生因为成绩平平而被我忽视,也不会有学生因为偶尔犯错而受到我的苛责。我始终相信,有的花苞是盛开在学校的,刚好被我看到;有些花苞需要时间的积淀,等走入社会后才会绽放。
在回访母校的这群孩子里,那个当年与高年级男生谈恋爱、让我和家长都头疼不已的女孩,现在是一家外企的销售经理;那个活泼爱笑、成绩一般的学生在考研两次失利的情况下,坚持考第三次,成功“上岸”;那个温文尔雅、话语不多的孩子是省内某本科高校的老师;那个习惯沉默、数学老跟不上的学生现在是公司的业务骨干……
按通常的评价方式,这些孩子都不是当时班里考取名校的目标生。班里少培养出来一个孩子,好像对这个班级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对他们的家长呢?对他们自己呢?如今见证着这几个学生的成长,我在想: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教育、怎样的老师呢?教师除了要提高专业技能,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教育需要精神力量,教师其实是一个信心的播种者。自我上初中以来,有两句话深深印在脑海里,一句是“尊严来自实力”,另一句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每当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每当迷茫困顿的时候,这两句话就像明灯激励着我鼓起勇气,继续前行。我做班主任,这两句话是我们班的班训;我做任课教师,我把这两句话推荐给学生当座右铭。若干年后,或许学生已经忘记了我教给他们的知识,但这个信念或许能成为他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在一次会议上讲过,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善待孩子,耐心等待。现在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当自己的孩子也成了学生,我对这个观点就更加认同。家长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一定成为老师眼中的佼佼者,也不一定渴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家长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身体健康、热爱生活、积极上进。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期许如此,又有什么理由要求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时时优秀、一路领先呢?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只有放眼长远,把“人”看得再重些,真正实施“人之为人”的教育,才会无愧于职责,无愧于时代。这样,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虽历经风雨,仍会记得老师曾经带给他们的积极向上的力量。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