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燃料电池演示实验的改进
作者: 陈静 陈懿
摘要: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从电极材料、实验装置、用电器等三个方面改进氢氧燃料电池实验,优化电解电压、电解质溶液的种类及浓度等实验条件。实验原理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效果显著,适合课堂演示实验。同时,利用生活中易得的物品开发镁燃料电池实验,实验设计新颖,实验现象直观。
关键词: 氢氧燃料电池实验; 镁燃料电池; 实验改进; 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2)040074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型化学电源,能量转换率高、低排放、无污染。目前,燃料电池已在生产、生活、国防、科技等领域大显身手。燃料电池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列为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生必做实验[1]。以氢气为燃料的氢氧燃料电池是理想的化学电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氢氧燃料电池实验,帮助学生真实感受燃料电池的发电过程,认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呢?
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改进了氢氧燃料电池实验,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原理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效果显著,适合课堂演示实验。同时,开发了镁燃料电池实验,实验设计新颖,现象生动有趣。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前行,帮助学生建构原电池的认知模型,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悟化学学科价值,增强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1 氢氧燃料电池改进实验
1.1 教材实验分析
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为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2]的燃料氢气和氧化剂氧气连续地由外部供给并在电极上进行反应,于是就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另一种为苏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3]的电解水式的燃料电池,先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再断开电源,给用电器供电。
苏教版教材给出了实验方案: 使用多次淬火制得的多孔碳棒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断开外接直流电源,接入发光二极管(见图1)。然而,实际操作中发现该实验效果欠佳(灯亮时间太短等)。原因可能为: 多次淬火得到的多孔碳棒电极吸附气体效果不理想,且处理碳棒电极操作较为复杂;电解产生的气体易相互扩散或直接逸散到空气中,使两个电极附近氢气和氧气的浓度减小;
电池产生的电压小,不足以较长时间维持发光二极管的启辉电压1.7V。
1.2 对部分文献研究结果的评述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近十年来“氢氧燃料电池实验的改进”相关文献。对于电解水式的氢氧燃料电池,研究方案主要有改进电极材料、选择电解质溶液、选择合适的用电器和改进实验装置等。改进电极材料可以使用非碳棒材料(如2B铅笔芯、钢丝球以及PAN基碳纤维毡等)、在碳棒电极上包裹材料(如海绵、泡沫、2B铅笔芯粉末等)以及多孔碳棒电极(如通过多次淬火得到);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种类、浓度等影响因素来优化实验条件;选择发光二极管、音乐贺卡以及小风扇等用电器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改进实验装置可以使用U型管、装置微型化以及制作燃料电池演示仪等[4~8]。
这些改进方案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有些方案实验操作较为复杂、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太适合课堂演示实验;有些实验装置构造不清晰,不易帮助学生建构原电池的认知模型。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做深入研究的,以推动氢氧燃料电池实验能早日成功地走进课堂教学中。
1.3 氢氧燃料电池改进实验
1.3.1 实验用品
学生工作电源、石墨电极(直径5mm,长度10cm)、250mL三颈烧瓶、长玻璃管、药匙、纱布、棉线、导线(带鳄鱼夹)、小风扇、酒精灯、活性炭粉末、活性炭颗粒、0.5mol/L(以及1mol/L、 2mol/L) Na2SO4溶液、0.5mol/L H2SO4溶液、0.5mol/L KOH溶液、蒸馏水
1.3.2 实验改进思路
电解水式的氢氧燃料电池,先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对于涉及气体的半反应,气体必须吸附在电极上才能参加反应[9]。因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来提高吸附气体的能力,增大电池的电压,延长放电时间。本实验利用活性炭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采用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提高对氢气和氧气的吸附能力,增大电极附近氢气和氧气的浓度(如图2所示)。同时,采用三颈烧瓶和长玻璃管组合作为实验装置,将两极产生的气体分隔开;采用工作电压较小的小风扇作为用电器,容易被氢氧燃料电池驱动。
1.3.3 实验步骤
(1) 组装燃料电池装置: 取一药匙活性炭粉末或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后,以纱布包裹、棉线缠绕,制得活性炭粉末或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将碳棒电极在高温火焰上灼烧到红热,迅速放入冷水中(淬火),反复多次操作,制得多孔碳棒电极。向三颈烧瓶中加入电解质溶液,直至三颈烧瓶颈部。向三颈烧瓶的中间颈部管口插入带有长玻璃管的橡胶塞,另外两端颈部管口塞入带有工作电极的橡胶塞。以学生工作电源为电源,以小风扇为用电器。将电源、工作电极、三颈烧瓶、长玻璃管和小风扇组装成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装置。
(2) 电解水储存H2和O2: 接通学生工作电源,在选定的电压下,电解溶液30s。
(3) 氢氧燃料电池供电: 断开学生工作电源,接入连有小风扇的电路。
1.3.4 实验条件优化及结论
探究电解电压、电解质溶液的种类(酸性、中性、碱性)、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对燃料电池工作效能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1) 电解电压:
分别采用碳棒电极、多孔碳棒电极、活性炭粉末包埋的碳棒电极、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不同电压下,电解0.5mol/L Na2SO4溶液30s,比较小风扇转动时间。对比发现,12V电压下使用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间最长(见表1)。因此,选择12V作为电解溶液的电压。
(2) 电解质溶液的种类:
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工作电极,在12V电压下,电解0.5mol/L Na2SO4溶液、H2SO4溶液、KOH溶液30s,比较小风扇转动时间。对比发现,使用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电解中性电解质溶液(0.5mol/L Na2SO4溶液),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间最长(见表2)。这是因为电解Na2SO4溶液时,负极的氢气端处于碱性环境,正极的氧气端处于酸性环境,电池负极的电位更负,电池正极的电位更正,从而增大电池电动势。因此,选择Na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3) Na2SO4溶液的浓度:
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工作电极,在12V电压下,电解0.5mol/L、1mol/L、 2mol/L Na2SO4溶液30s,比较小风扇转动时间。对比发现,使用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电解2mol/L Na2SO4溶液30s,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间最长,长达16多分钟(1005s)(见表3)。但是,有研究表明,Na2SO4溶液浓度升高,溶液导电能力随之增强,当外接电源电压过高时,电源会过载而停止工作[10]。而本实验中电解0.5mol/L Na2SO4溶液30s,燃料电池的工作时间达4分钟左右(250s),足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选择0.5mol/L的Na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
根据以上的实验探究,选用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12V电压下电解0.5mol/L Na2SO4溶液30s作为优化的实验条件制作氢氧燃料电池,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在该条件下实验,我们观察到: 电解时,电极表面均产生气泡,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长玻璃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小风扇快速转动达4分钟左右,长玻璃管内液面逐渐下降。
1.3.5 实验优点
笔者从三个方面改进氢氧燃料电池实验,原理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效果显著,节时高效,极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适合课堂演示实验。
(1) 使用活性炭颗粒包埋的碳棒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电解产生的气体被储存在活性炭的小孔中,增大了电极周围H2或O2的浓度,从而能产生足够的电压来驱动用电器工作,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活性炭颗粒不易流失,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制作电极过程简便,不需多次淬火,减少了准备实验的时间。
(2) 使用三颈烧瓶和长玻璃管组合的实验装置。将两极产生的气体分隔开,便于气体吸附在相应的电极上。明显观察到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整个实验过程中,长玻璃管内液面有明显的升降,直观体现气体的生成和消耗。
(3) 利用工作电压较小的小风扇作为用电器,易于被氢氧燃料电池驱动。只需电解30s后,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即能使小风扇快速转动,且持续4分钟左右。
2 镁燃料电池实验
镁燃料电池主要由镁、中性盐电解质和空气(O2或其他氧化剂如H2O2)三部分组成[11]。电池工作时,Mg失去电子被氧化,O2或H2O2得到电子被还原。镁燃料电池具有放电电压稳定、高能量密度、原料来源丰富、使用安全以及无生态污染等特点,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水下化学电源。笔者尝试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开发镁燃料电池实验,具有微型化、趣味化等特点[12]。
2.1 实验用品
镁条、2B铅笔芯(直径1mm,长度5cm)、砂纸、导线(带鳄鱼夹)、细铜线(直径0.5mm)、果冻杯、音乐闪灯贺卡、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琼脂、饱和食盐水、30% H2O2溶液、4mol/L稀硫酸、酚酞、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2 实验设计: 如图3、图4所示(略去鳄鱼夹)。
2.3 实验说明
2.3.1 镁空气盐水燃料电池(果冻电池)
1L饱和食盐水中加入7g琼脂粉,不断搅拌、煮沸,将其倒入果冻杯内,冷却、凝固为胶状物质,模拟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将一根经砂纸打磨后的镁条和一支2B铅笔芯插入其中,连接音乐闪灯贺卡(如图3所示)。立即听到音乐声响起,闪灯随音乐而闪烁。用万用表测定该电池的工作电压为1.80V左右。
2.3.2 镁过氧化氢盐水燃料电池
向上述电池中的2B铅笔芯附近滴加几滴30%双氧水溶液和1滴4mol/L稀硫酸,立即听到更响亮、更流畅的音乐声,闪灯也更明亮。用万用表测定该电池的工作电压为2.13V左右。
2.3.3 镁燃料电池组电解饱和食盐水
采用前述方法,利用琼脂制作含有饱和食盐水的凝胶状电解液的果冻杯,插入两支2B铅笔芯作为工作电极,接入外接电源即可作为电解池使用。利用细铜丝将4个果冻电池(镁燃料电池)串联得到电池组,电解前述制得的果冻杯内的饱和食盐水(如图4所示)。1分钟内即有明显现象: 阴极区电极附近由于有OH-产生,滴加酚酞后该区域明显变红;阳极区电极附近由于有Cl2生成,放置在该区域的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4 实验优点
(1) 取材简易: 实验中使用的2B铅笔芯、果冻杯等为来源于生活中的物品,简便易得;利用琼脂制作的凝胶状电解液不易流失,可用于固定电极。
(2) 装置微型: 实验装置小巧,如果在果冻杯上方覆膜,撕开即可用,便于携带;电极和电解液均可替换,可开发系列化的金属燃料电池。
(3) 富有趣味: 两种镁燃料电池分别接入音乐闪灯贺卡电路,实验现象有显著差别,生动有趣;变换不同的电极,果冻电池既可以作为原电池又可以作为电解池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2]王晶, 郑长龙主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1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98.
[3]王祖浩主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二册)(第1版)[M]. 南京: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0: 23.
[4]孙涛, 张春明. 氢氧燃料电池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与学, 2019, (3): 94~95.
[5]徐慧虹, 陈迪妹. 氢氧燃料电池实验中塑料泡沫的使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5, (2): 58.
[6]耿亚萍. 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改进[J]. 化学教与学, 2015, (4): 92~93.
[7]
[10]梁秋婵, 陈博莉. 氢氧燃料电池实验的装置改进与实验条件优化[J]. 化学教育, 2019, 40(21): 70~73.
[8]戴乐. 氢氧燃料电池演示仪的开发与使用[J]. 化学教学, 2010, (11): 7~8.
[9]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无机化学(下册)(第4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58.
[11]于永民. 简易镁燃料电池教具的制作与应用[J]. 化学教学, 2016, (1): 61~63.
[12]于永民. 若干电化学微型实验的设计[J]. 化学教学, 2013, (7):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