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系栏:在创新中重放异彩

作者: 孙玲

家园联系栏:在创新中重放异彩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通信技术取得跨越式进步,沟通方式越来越多元,曾经作为家园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家园联系栏如今似乎已经落伍了,它不如电话交流便捷、高效,不如有视频、图片加持的微信或QQ等平台生动,也不如面对面交流具体、直接、有来有往。一日活动流程、周计划表、卫生保健和安全知识等固有板块,让家长感到内容大同小异、缺乏新意,进而失去浏览的兴趣;与此同时,没有了家长的关注、园部的督促,教师渐渐地也不再重视家园联系栏的创设,对其内容的更新变得程式化,只求完成任务。家园联系栏似乎只是作为一个固有板块习惯性地被保留下来,但又被家长、教师共同忽视,变得可有可无。

家园联系栏真的已被淘汰,难以发挥作用了吗?我认为不是。家园联系栏是班级工作开展情况的展示窗口,是园所浓缩版的宣传阵地,是家园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之一。家园联系栏的创设能体现学前教育工作的专业性。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果家园联系栏的创设因循守旧,它势必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根据时代的要求、家长的需求,与时俱进地进行革新,它才能得到家长的关注,也才能切实发挥作用。古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家园联系栏的创设需要教师在关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创新中变化,在变化中发展。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实际来创设既有专业性、又有趣味性,家长爱看、愿意看的家园联系栏。

现在的教师以“90后”为主,他们思维活跃、创造性强,对重复性劳动比较抵触,更青睐于有挑战、有创新的尝试。幼儿园管理者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想法,为他们提供宽松、自主的环境,支持他们在家园联系栏设计中的创新实践。比如,有的教师创设的家园联系栏简约大方,言简意赅,在每个板块下面附有二维码,家长扫码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源;有的教师创设的家园联系栏重点突出,让家长感兴趣的“本周之星”“童言童语”“好书推荐”等板块占据主要位置,把图片、文字放大,使内容醒目、突出,以吸引家长的关注;有的教师在家园联系栏中充分展示班级课程特色,将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项目活动等以“时间轴”的方式陆续呈现,让家长能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做了什么。

作为家园联系的桥梁,家园联系栏的创设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不能由教师大包大揽,而应让家长参与、发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家园联系栏的沟通与交流作用。有的教师在家园联系栏中设立了“家长信箱”,家长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对班级的建议等写下来投到这里,教师会及时关注家长的留言,给予必要的反馈。有的教师在家园联系栏设立了“家长风采”板块,将家长进班参与助教、陪餐等活动的相关照片张贴在那里,还会附上家长在参与这些活动后写下的感悟,给家长搭建表达、交流的平台。也有的教师在家园联系栏感谢那些为园所、班级提供了各种资源的家长。比如,有医师资质的家长进园开展健康宣讲,指导疾病防控工作;从事警察、消防员职业的家长进园开展安全宣讲,指导安全演练;从事厨师职业的家长进园与幼儿园炊事员进行菜肴烹饪技术的交流等。这样郑重、公开地表达谢意,让家长感受到被重视,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是有价值的,从而更加积极参与班级及园所的各种活动。

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是家长们最在意的,也是最能引发家长关注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掘和展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比如,每周和孩子们一起评选出“全勤之星”“小小演说家”“明星播报员”等,公布在家园联系栏。教师在日常活动中都会拍照片或视频记录孩子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一部分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家园联系栏,并定时更新;更多照片和视频则可以通过二维码的方式提供给家长,让家长自行扫码观看和下载,从而实现线上线下平台的优势互补。

总之,只要园部对创设家园联系栏的要求和指导合理、到位,教师的认识清晰、明确,家园联系栏一定能在创新中重放异彩,成为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发挥其在家园共育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