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作者: 吴荣
【摘要】符号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文章先是分析“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再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为例,从“教”“学”“评”三个维度探讨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符号意识;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符号意识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能够有效提高符号意识的培养效果,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具体而言,“教—学—评”一致性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比,“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更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有助于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评价的公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教
1.制订合理教学目标,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数学符号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一定的美感。在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感知符号之美,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在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中感受艺术符号之美[1]。对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符号蕴藏的美感,进而建立符号意识。
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程教学的重难知识点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实现、相关性强的,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深刻理解符号的内涵,主动运用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况,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教材内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够掌握正确的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
3.能够在数量关系的学习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和必要性。
其次,教师依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0页“练一练”的第二小题。通过审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审题后指出:“妈妈比玲玲大28岁。”接着,教师让学生填写教材上的表格(见表1)。
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发现,一个空格只能表示妈妈某一年的年龄,这样计算起来不够简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格的方式比较麻烦,那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才能够让计算变得更简便?”有学生指出:“可以用a表示玲玲的年龄,那么a+28就是玲玲妈妈的年龄。”
最后,在学生积累用数学符号进行一般性推理的经验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先制订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再设计能够有效支持教学目标实现的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符号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对数学符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深刻理解符号本质
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所教授的知识内容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深刻理解符号的本质,养成利用字母等数学符号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中,学生需要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认识到字母不仅能够表示数、数量关系及规律,还能够应用到实际运算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符号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学校食堂要购买一批食材作为午餐的原材料。食材店供应商运来s车蔬菜,每辆车装3吨,一共为学生供应了27吨。
问题1: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
问题2:若s=12,求食材店供应商一共供应了多少吨蔬菜。
这两道题需要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或规律。学生可先从具体数量入手,列出式子s×3=27(吨),之后,将具体数字代入关系式,就可以算出12×3=36(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增强符号意识。
(二)学生—学
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数学符号之间的关联,在提升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发展符号意识[3]。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合作意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要先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再据此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要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和意义,还需巩固“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一要点,并知道“a×a可写为a·a,演变为a2,a2可读为a的平方”。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后,教师设计了一道探究性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在月球上,人能够举起的物体的重量是地球上的6倍。小明在地球上能举起1千克的物体,那么,他在月球上能举起多少千克的物体?在地球上能举起2、3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又能举起多少千克呢?”
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本质,激发思维碰撞,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进而有效增强符号意识,同时发展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式地学习,那么他们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将不够深刻。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勇于思考,最终在主动学习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增强符号意识。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学课程内容。比如,教师鼓励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拓宽知识视野。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还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三)课堂—评
1.丰富教学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
度[4]。教师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在课堂上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和完善自我。同时,教师还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考查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情况。
符号意识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等等。基于此,教师首先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字母是可以表示数的,而且这种表示还很有必要;其次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符号[5]。
2.创新教学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落实评价的过程中,应创新教学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每一个学生创建学习档案,对每个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反思与评价中发现他人的优点,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反思和改善,增强符号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构建完整的教学链条,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理解符号表达的现实含义,提高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教师可通过制订合理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丰富教学评价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手段等方式,逐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最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危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3(1/2):17-19.
[2]白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3(4):146-148.
[3]曾小莲.立足数学课堂培养符号意识: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1):165-168.
[4]蒋美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J].新智慧,2022(15):103-105.
[5]黄友初.数学符号意识的内涵诠释、教学误区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11):121-127.
作者简介:吴荣(1982—),女,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猴场镇联合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