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内收·建构

作者: 陈梦婷

延展·内收·建构0

【摘要】基于大概念的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文章在梳理大概念的内涵,以及大概念与单元教学关系的基础上,阐述基于大概念的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策略—延展、内收、建构,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概念;单元整体;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梦婷(1996—),女,苏州大学附属吴江学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大概念正是以单元为单位来实施的[1]。教师通过系统思考和整体布局统整学科核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综合能力[2]。大概念教学能够有效指向结构化学科大概念的形成,是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基于此,本文从解析大概念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出发,阐释基于大概念的英语单元设计策略,旨在探寻有效培育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路径。

一、大概念与英语单元教学

(一)大概念的内涵与意义

大概念即“big idea”,也有学者将其翻译成大观念。大概念既反映专家思维,又具有生活价值,与真实世界具有深度联系,强调教育领域与现实世界的联结性、迁移性。大概念教学不仅要联结学科内与学科间的内容,还要建立学校教育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总之,大概念的典型特征即专家思维,且具有生活价值[3]。

学科本质方面,大概念可被界定为有联结性、迁移性的学科核心概念,指向学科更为核心的观念、主题、概念、原则等。大概念可以建立学科之间与学科之外的纵横联系,引领学生向学科本质靠拢,帮助学生建立学科图式,搭建知识与现实世界间的桥梁。教师通过大概念教学,能够在宏观上引导学生把握“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等英语学科本质概念。由此可见,大概念是让学生深入挖掘学科本质、把握学科本质核心概念的重要支撑点。

课程实施方面,大概念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抓手。在大概念统领下,教师能将各种知识有意义地联结起来,促使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迁移、实践学科内或学科间的知识。学科大概念是指教师利用学科大概念统领全局,促进知识的整合、迁移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并以此架起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二)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不是指自然单元下的课时叠加,而是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其要求教师既要统领单元教学的全局,又要兼顾每个子课时的教学设计,围绕单元主题,宏观地进行教学设计。

英语单元是一定主题引领的语篇综合体,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单元的育人价值,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实现从知识走向单元、从单元走向体系。

单元整体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导向,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路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得到主体性发展。通过探究单元主题意义,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能力、品格和价值观念。

单元整体教学指向真实性问题的发现、界定、分析,这与大概念的真实性取向重合。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与大概念教学的价值取向一致。由此可见,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与大概念联系紧密。大概念可贯穿在英语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对英语课程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评价的开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总之,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自然单元的功能与意义,挖掘教材内容蕴涵的逻辑关联、文化价值、现实价值,并采用大概念视角,提炼单元大概念,形成单元概念网络,构建结构化、综合性、实践性的知识体系。

二、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整体单元设计策略

(一)延展—望远镜思维

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时,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即要运用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望远镜思维要求教师具有宏观观念,打破教材单元的限制,建立单元与单元、单元与学科、单元与跨学科、单元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例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课程内容设置三大主题,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范畴。基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笔者整合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Welcome to Sunshine Town!”及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Neighbours”等相关单元,渗透遵守交通规则、守护自身及他人的安全、选择绿色交通工具等内容,以增强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促使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社区居民。

又如,语言学习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使用所学英语知识问路、指路,能够完成信息整合、意义探究和交流表达等语言学习。基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教师可以建立单元与跨学科之间的关联。即教师可以整合数学学科的方位图、地理学科的地图、历史学科的交通工具发展史、美术学科的排版设计等内容,让学生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方式,获得结构化知识。

再如,英语单元整体设计要充分考虑英语语言在现实世界中的使用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旅游风景区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用英语绘制、讲解旅游路线图。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承办的世界性赛事,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用英语为外国友人指引路线,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同时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笔者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为基点,绘制如下单元整体设计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二)内收—放大镜思维

放大镜思维要求教师回归单元本身,向内深挖,探析大概念和本质问题,同时规划单元的结构和序列。即教师需要从教材的单元出发,绘制概念地图,包括概念、案例、本质问题和大概念。

教师可以将单元内容与概念整合为并联型单元结构、串联型单元结构等不同结构类型。并联型单元结构更适用于英语学科单元整体设计,因为英语学科单元通常围绕特定的主题而展开。

序列安排有常规安排和创新安排两种类型。常规安排指的是教师根据常规课时安排教学,创新安排指的是教师根据概念地图重新规划课时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建构对单元、学科的结构性认识,如教师可以根据概念地图,将原本安排在后的课时提前等。

仍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4“Finding your way”的教学为例。笔者基于人类为什么需要语言、语言满足了人类的哪些要求、礼貌用语有什么用途、交通工具的选用需要符合什么样的要求、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人类为什么需要地图等本质问题绘制概念地图,并通过回答这些本质问题,构建具有专家思维的单元大概念。接着,笔者整合单元内容,将单元大概念拆分为如图2所示的Know the way(认路)、Ask the way(问路)、Show the way(指路)。如此,可以重新规划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性问题中迁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形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三)建构—以学定教

如果说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是大概念视角下内外兼收的思维方式,那么建构则是从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出发,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将单元延展的部分和内收的部分进行建构,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吸收、内化语言知识,形成专家思维。

教师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概念地图、单元链等教学工具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重组。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活动过程、学习评价之间的联系,关注目标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的一体化,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目标设计应围绕单元语境,梳理单元重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强调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活动设计既要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关联大概念,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的发展。评价的重点应是检验学生能否建构结构化知识,以及能否将学科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评价工具的设计应符合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整体设计框架要求,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学作用。教师可从多维度考查学生对主题意义和大概念的理解,实现评价为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服务的目的。

英语学科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重要方面。教师应以学定教、以教促评,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使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结构化、具体化,从而促使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当前,大概念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途径、方法和策略,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方向。在大概念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运用望远镜思维、放大镜思维、结构化思维,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切调整教学设计,推动学生有效建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2]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11):99-108.

[3]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