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创新策略
作者: 林文青【摘要】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语言能力是衡量幼儿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在进行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需求,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绘本的图画形象生动,文字简洁明了,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丰富幼儿的认知,推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绘本展开教学,实现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语言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绘本阅读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Z2023GH15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林文青(1973—),女,福建省闽清县白中镇珠中小学学前教育办学点。
幼儿早期智力发展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水平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认知水平的提升,从而帮助幼儿比较流利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幼儿园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与认知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幼儿感兴趣的绘本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有趣的绘本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促进幼儿表达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协同发展。
一、绘本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树立良好的阅读意识
绘本以丰富的图画为主体、简单的文字为辅助,能够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阅读是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能够借助绘本中的图画基本了解绘本中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在绘本阅读中树立良好的阅读意识。可以说,绘本阅读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能够为幼儿阅读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1]。
(二)激活幼儿的语言表达
绘本多数带有叙事的属性。绘本阅读要求幼儿完整地把握绘本中讲述的故事内容,并且能够就绘本中的内容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积极分享看法。这一过程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在阅读后对故事进行复述与总结。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针对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模仿、改编、续写,让幼儿在深刻体验绘本故事内容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推动绘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三)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平稳过渡。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妥善解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推动幼儿的长期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绘本的融入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奠定基础。而这些学习能力对于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幼儿迅速适应小学的系统性学习。因此,绘本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二、绘本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创新策略
(一)明确幼儿需求,筛选绘本主题
绘本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来决定,教师需要明确大班幼儿在语言学习上应实现的目标,从而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这样才能够发挥绘本的价值,实现绘本在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应用。因此,教师需要以大班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为依据,根据幼儿的需求选择语言教育的内容,对绘本的主题进行筛选,从而让绘本的教学更具实效性[3]。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看懂图片和图书,并想象画面以外的情节与活动,喜欢进行创编活动”。教师应基于此目标展开绘本的筛选。比如,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小树的四季》,引导幼儿结合图画和文字,感受小树坚韧不拔的精神。该绘本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和“从前有一棵小树……”两句话为结尾,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绘本中的图画,对小树的故事进行续写,如“小树放弃了身上旧旧的叶子,长出了新芽,茁壮成长为森林里最高最大的一棵树”等,促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实现对绘本以外故事的想象与理解。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创编进行拓展,如引导幼儿对创编的故事进行表演,感受绘本故事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使幼儿对绘本产生新的理解,实现幼儿园大班“独立并生动地朗诵和讲述,乐意表演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绘本故事都适用于大班的语言教学活动,教师应以语言教育的目标为引导,明确大班幼儿在这一阶段需要学习的语言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对绘本进行筛选,在丰富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的同时,切实提升大班幼儿语言技能[4]。
(二)结合绘本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不同的绘本想要传达的教育意义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绘本内容,明确学习任务,传授绘本中所蕴含的语言知识和德育知识,从而促使幼儿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提升语言技能。
以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为例。绘本围绕一只由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黑色混合的小怪兽展开。小怪兽感觉非常糟糕和混乱,就去向朋友求助。朋友告诉它应该先把各种颜色的情绪分开,再进行归类管理。该绘本旨在教会幼儿如何识别并掌控自己的情绪。通过对绘本故事的解读,教师可以将本次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为:认识情绪,能够说出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情绪,辨认基本的情绪;认识情绪的好坏,能够了解良好情绪的重要性,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幼儿的乐观情绪,引导幼儿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学习任务。任务一:了解情绪。阅读绘本,总结出小怪兽具有的所有情绪。任务二:认识情绪。体会每种情绪带给小怪兽的感受,总结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情绪。任务三:控制情绪。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表述对不同情绪的理解;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调节情绪。任务四:感受情绪。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表达对情绪的认知。通过完成以上教学任务,幼儿能够循序渐进地对情绪产生客观的认知,学会表达情绪,正确地调节情绪,在提升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入感知绘本故事的内涵。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在认识情绪时,某个幼儿存在阅读障碍,无法将情绪与颜色对应。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通过相互交流,对绘本的故事内容展开梳理。在绘本阅读过程中,不同幼儿的表现不同,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表现来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保证绘本阅读的有效开展[5]。
(三)开展多元活动,提升阅读质量
绘本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形式,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则容易导致绘本阅读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教师应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开展多元活动,让幼儿接触到不一样的绘本学习方式,在提升绘本阅读质量的同时,凸显绘本对语言教学活动的引领价值,让幼儿充分地结合绘本故事进行交流、表达,提升绘本阅读的质量。
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总结,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应充分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可以设置绘本故事的总结环节,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总结绘本故事及其蕴含的教育价值。以绘本《春节的故事》为例。该绘本讲述了关于“年”的传说,能够给予幼儿有趣的阅读体验。绘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绘本故事分为介绍“年”、人们对付“年”的方法、过年的习俗三个主题,要求幼儿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展开介绍,这样既可以检验幼儿对绘本故事的了解程度,又可以通过幼儿的总结检验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引导幼儿说出不同于绘本故事中的春节传统习俗,从幼儿熟悉的生活角度出发,在语言训练中丰富幼儿的认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适当地引导其对绘本故事进行总结和拓展延伸,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对绘本故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涵。绘本中有趣的情节、生动的形象都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通过角色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深入绘本,体会绘本故事的内涵。以绘本《眼镜公主》为例。该绘本以公主的第一视角展开描述,讲述了因她不爱护自己的眼睛导致近视,从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最终通过做眼睛体操、吃绿色蔬菜、多做运动等健康的生活习惯,恢复了视力,表达了爱护眼睛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对绘本中的片段进行表演,如表演“公主戴上眼镜后给生活带来的不便”这一片段。通过亲身演绎,幼儿能够切身体会到眼镜对生活的负面影响,进而理解保护视力健康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对绘本故事进行延伸,让幼儿一一列举出戴眼镜的不便,并且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在交流中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在表演过程中完善幼儿的表述。
(四)运用技术手段,丰富阅读形式
目前,部分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常常会选择口头讲述的形式,这种方式既枯燥,又不利于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因此,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绘本故事,让幼儿收获新奇的阅读体验,丰富幼儿阅读绘本的形式,从而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提升绘本学习的效果。
以绘本《爱笑的鲨鱼》为例。该绘本故事讲述了生来长着尖利的牙齿,但又爱张嘴大笑的鲨鱼笑笑,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收获友谊的故事。幼儿对于鲨鱼的形象认知尚不明确,如果直接开展绘本阅读容易导致幼儿产生认知偏差。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了解鲨鱼。比如,教师可以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展示动画中鲨鱼的形象,让幼儿对鲨鱼产生初步的认知,然后再将绘本故事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对绘本故事中不同的形象进行配音,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绘本中的动物形象,从而快速地把握绘本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教师可以减少幼儿在理解绘本故事情节中所浪费的时间,将课堂主要精力放在对绘本故事的讨论中。这样一来,幼儿能够更专注地参与绘本故事的探讨,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悟,促进语言交流与沟通,提升语言教学活动质量。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能够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呈现绘本故事,给予幼儿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从而让幼儿深入地阅读绘本故事,掌握其中蕴含的意义,促进阅读质量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重视绘本在大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明确幼儿需求,筛选绘本主题;结合绘本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开展多元活动,提升阅读质量;运用技术手段,丰富阅读形式,将绘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价值最大化。在绘本的引领下,幼儿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表达能力,为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成溢.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J].教育界,2023(36):95-97.
[2]张仕红.绘本让幼儿语言学习更轻松: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2023(16):123-125.
[3]肖冬丽.绘本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科幻画报,2022(11):125-126.
[4]马晓丽.绘润生活语溢童年:绘本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31):57-58.
[5]金艳霞.聚焦幼儿园语言培养:浅析绘本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1(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