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传统、享童趣、得发展
作者: 顾梦月摘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深厚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它们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幼儿阶段是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幼儿园创意美术这一富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形式,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初步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文章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情景,深入剖析传统文化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融合路径,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创新的教学视角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创意美术;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顾梦月(1994—),女,江苏省昆山高新区美陆小学附属幼儿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其深厚底蕴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美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学中,笔者致力于将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相结合,秉持“源于生活,扎根传统,助力成长”的原则,深度挖掘民俗风情、传统技艺、节日庆典等生活化元素中的美学价值,以期在激发幼儿艺术潜能的同时,引导他们理解并接纳本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一代打下坚实基础。
一、承传统传统文化在幼儿创意美术中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表达感受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幼儿园组织的美术活动旨在让幼儿能够运用绘画和手工作品来展现和传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开展创意美术活动,有助于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在传统技艺扎染创意美术活动中,幼儿们在动手中体验多种乐趣,用各种材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扎染造型,感受到扎染的魅力,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借助作品表达自己对这门工艺的想法。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创意美术活动,如绘画、手工、雕塑等,是幼儿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调动观察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对美术材料的颜色、形状、质地、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理解和重组。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视觉感知与概念形成,培养了幼儿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将剪纸、国画、皮影戏等传统艺术以创新的形式融入课堂,不仅能让幼儿领略古老文明的魅力,还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能力。此外,参与创意美术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体验,从构思到完成作品,幼儿的身体与大脑协同工作,这个过程提高了他们的精细运动技能与身体协调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沉浸与专注,能够减轻焦虑,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在艺术的世界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不同的视角与表达,这让孩子们在享受创造乐趣的同时,也学会接纳自我,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享童趣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创意美术的途径
传统文化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融合既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师应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法,以生动有趣、贴合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自然地引入美术教育中,使幼儿在享受艺术创作乐趣的同时,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将传统经典故事融入幼儿创意美术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通过将这些故事融入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以其机智勇敢和变化多端的特点,受到幼儿的喜爱。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孙悟空变变变”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来表现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又如,《龟兔赛跑》等寓言故事教会幼儿谦虚和具备毅力的重要性,通过制作龟兔赛跑的场景或角色卡片,幼儿不仅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在故事中学会人生道理。这些传统经典故事不仅丰富了美术活动的内容,还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创意美术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的剪纸、元宵节的花灯、端午节的粽子等元素,都是幼儿开展创意美术的绝佳素材。例如,元宵佳节,幼儿可以亲手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如纸质的、竹编的或是透明塑料瓶改制的环保灯等。他们还可以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装饰花灯,并在花灯内放置小蜡烛或LED灯。制作花灯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与审美眼光,还让他们了解到花灯背后的文化意义。在中秋之际,幼儿可以参与月饼模具的制作,使用黏土或橡皮泥塑造不同形状的月饼模型。通过模具的制作,幼儿不仅锻炼了三维立体造型的能力,还学习了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培养了对中秋节的深厚感情与文化认同。这些美术活动的创意设计不仅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还让幼儿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美,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创意美术
传统民俗文化如刺绣、扎染、蓝印花布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教师通过让幼儿接触和学习这些传统技艺,可以让他们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刺绣展览,了解刺绣的针法和图案,尝试简单的刺绣活动;参观扎染工作坊,亲手制作扎染作品;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工艺的美妙。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学习到传统技艺,还能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三、得发展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创意美术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以传统文化打开创意美术的大门
幼儿的想象力充满无限可能,而创意美术正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窗口。为了引导幼儿深入探索传统文化,教师应注重在班级中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陈列传统工艺品、民间绘画和手工作品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艺术表现形式。这样的环境布置能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更有动力,从而获得愉悦的体验。通过这些方式,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例如,在大班创意美术“趣味剪纸”主题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对剪纸这一传统技艺的兴趣,笔者在班级中精心布置,营造了浓厚的剪纸文化氛围。比如,春节前夕在班级一隅设置剪纸艺术角,摆放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既有传统的福字、窗花,也有具有新意的动物、植物图案,甚至是抽象的几何图形。又如,在展示区设置互动式展示架,摆放幼儿已完成的作品。幼儿可以随时取下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近距离观赏甚至触摸,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对剪纸艺术的兴趣,也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开展活动,借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美术技能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工艺,这些精湛的工艺需要得到新一代的传承。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接触和学习传统工艺,提升幼儿美术技能,培养幼儿文化传承意识,同时锻炼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传统工艺元素。例如,在开展“扎染”主题活动时,在活动的筹备阶段,笔者广泛搜集扎染相关的资料,涵盖图片、视频及绘本等多种形式,旨在为幼儿提供初步的认知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幼儿能够拥有充足的创作资源,笔者收集并提供扎染所需的各类材料与工具。活动中,笔者向幼儿介绍了扎染的悠久历史及背后的文化意涵,随后邀请了扎染技术娴熟的匠人进行现场演示,展示扎染技艺的基本流程,包括捆扎、浸染、调色等关键环节。幼儿全程目不转睛,还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观赏后幼儿也迫不及待、满怀热情地投入了自己的创作之中,他们相互协作、交流心得,共同探索扎染艺术的奥妙。笔者鼓励幼儿尝试将扎染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利用扎染布料进行二次创作,制作发箍、耳环、帽子等多样化的作品;同时,还引导幼儿利用架子、木棍等工具进行造型扎染,以展现更加独特的创意与风格。此外,笔者还在扎染活动中融入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共同创作,营造温馨的亲子互动氛围。在活动的最后阶段,笔者组织了一场作品展示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邀请其他班级的教师和幼儿前来参观和交流。这一环节不仅能够让幼儿互相学习和欣赏对方的创意作品,还能让他们在交流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收获了无尽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家长的参与也加强了家园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自主创作,以传统文化主题引导幼儿创新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笔者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幼儿了解传统文化,鼓励他们运用现代视角进行创作,使他们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能够将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这样,幼儿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其风俗习惯,激发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笔者以“中秋传统文化”为基石,积极探索中秋节与创意美术的融合策略,开展“我眼中的中秋节”创意美术主题活动。活动伊始,笔者向幼儿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发展,以及广泛流传的习俗,如观赏花灯、品尝月饼等,并以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引领幼儿进一步了解这些习俗,深切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在制作月饼的创意美术活动中,笔者精心准备了多样化的手工材料,如彩泥、面团、彩纸、剪刀、布料、珠子及彩带等,供幼儿自由选择与创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运用色彩与形状的自由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富有创意的月饼作品,如心形、动物形等,展现出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灯笼制作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幼儿利用彩纸、布料及珠子等装饰材料,制作出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灯笼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幼儿认真剪裁、粘贴、缝制,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们的用心与创意。挂饰的制作更是为灯笼增添了一抹亮色,幼儿利用彩纸、珠子与布料等材料,制作出各具特色的挂饰作品,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通过此次“我眼中的中秋节”创意美术主题活动,幼儿不仅深入了解了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更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素养、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这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与智慧的成长之旅。
结语
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幼儿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要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精心设计创意美术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的同时,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陈莉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6):156-158.
[2]李贺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1):139-141.
[3]叶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3(30):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