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情感,提高课堂实效
作者: 朱燕妮【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切不可忽视情感教育,而是要将其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尊心的表现,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如此方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数学;课堂实效
作者简介:朱燕妮(1993—),女,江苏省南京市晓庄第二小学。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让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并行,做好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情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堂实效。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对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许多小学生的世界里,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这也导致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投入情境中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自尊心,重视学生需求,从而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例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给学生简单讲述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随后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一步感受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每个面一般是长方形,特殊长方体有4个面是长方形,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面积都相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知识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上课状态,保障其自信心,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学习兴趣也能够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加强互动,提高课堂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准确定位。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课堂互动与交流,因材施教,对简单知识和重难点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了解透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做好情感教育渗透[2]。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说明,介绍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将平面图形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根据课堂授课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教师可提问:“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是正方形的?”“有同学来说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吗?”“大家能推测一下长方形、正方形的性质吗?”有的学生回答:“正方形的4条边都是相等的;长方形的4个角都为直角,对边长度相等。”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学生给出的答案给予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心,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思考,养成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好习惯。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情感教育落实。
三、关注学生情感,实施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别较大,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好、学习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起来容易感觉吃力,跟不上进度。面对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做好情感教学。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对于“角的概念、角的画法、角的测量、角的大小比较”这几个知识点,教师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层授课。对于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明确角的概念、画法、测量,学会“大小比较”,并熟练准确地完成习题。在课堂中,学生有不同的进度,但他们同时都在进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课堂目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多样化教学,强化情感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学习起来是有较大困难的。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趣味游戏进行知识教学,还可以通过自编歌谣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教学,构建趣味性与学习性相结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玩中学,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统一发展。
例如,在教学乘除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对乘除法的运算掌握得更加清楚、牢固,教师可以把这个内容的知识点编成歌谣,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扑通扑通跳下水。”从歌谣中学生可以得出等乘法结果。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演唱该歌谣,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如在对“运算定律”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进行算术比拼、知识竞赛等运算小游戏,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由此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进入新课学习。
五、巧用教材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而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需要向学生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联系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图片进行教学,如三脚架、支架等,让学生明白: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作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学完课堂内容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将生活中不稳定的物品进行简易改装,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深入理解知识。
六、深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情感化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去商店买零食的时候,知道拿了什么东西,需要付多少钱,但是在进行数学题目计算的过程中,他们却并不能清楚地认识到“8里面有几个2”这样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分离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得教学内容包含生活元素与情感因素。
情感与认知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另一方面认知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其自身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的深厚。不仅如此,情感还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起到推动、强化以及调节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情感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深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增添更多的具有生活化与情感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情感的引导之下,更加透彻地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数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的“工程问题”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关于1997年长江洪水的相关内容。在课件视频中,教师需要将一些敏感的数字标注出来,如洪水将堤坝冲开的长度为16米,甲抢修队的抢修速度是每小时2.5米、乙抢修队的抢修速度是每小时1.5米……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在这两个队伍修复的过程中,你们能够帮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吗?修复堤坝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呢?甲、乙抢修队共需要花费几小时才能成功修复堤坝?”学生根据问题积极思考,结合实际内容来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会从堤坝修复的角度考虑,思考修复需要什么材料;有些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资料,开始计算甲、乙两队共同修复堤坝所用的总时间;还有的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甲队和乙队的工作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化教学内容的设计,注重情感话语和生活化内容的体现,充分展示出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教材中存在的隐性情感元素,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互动,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合作互动,激发学生情趣
在小学数学情感教学中,合作互动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合作互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激发自身的情感以及思维,讨论与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合作互动需要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来激发学生思维,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当中,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互动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再进行共同思考与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急于为学生讲解正确的答案,而是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个人思考与相互合作学习的时间,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地融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发一根线和几个圆片,还有一些测量的工具,之后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学习及活动的开展。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组内选出记录员、汇报员、操作员和组长等职务。在明确分工后,学生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如操作人员需要对圆的周长进行测量,利用现有的测量工具以及圆片来尝试测量出圆的周长,而记录人员则需要密切关注操作人员的每一个步骤并记录下来,组长则需要统筹小组人员,督促每一位成员去完成相对应的任务,做好指挥的工作。这样,在每一位学生的相互合作之下,数学课堂活动能够更加有序地开展。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又学会了如何尊重对方,还学会了如何开展良性竞争,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将知识内化于心;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融洽,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教师还要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激励机制,让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例如让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对于获胜的小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当学生获得的奖励累积到一定的次数时便可换取更大的奖励,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为小组争光,为班级、学校乃至国家争光,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互动的学习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当今时代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感化学生,用饱满的情绪和生动的语言为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渗透情感教育,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小学数学的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爱琴.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09):171.
[2]闫芬花.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