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园课程中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

作者: 高凤梅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应树立科学的保教观念,为幼儿打造快乐的教学环节,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基于此,文章以种植园课程为例,研究如何通过种植园课程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种植;课程;学习;品质;幼儿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乡村教师专项“在种植园课程中提升幼儿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XC2021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凤梅(1977—),女,江苏省海安高新区隆政幼儿园。

种植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常见的课程,是幼儿与植物、泥土互动的过程,更是促进幼儿亲近自然、关注生命的有效路径。我园地处农村,园内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此外,我园已有一定的种植园课程经验。我园教师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挖掘园内的教育资源,以种植园课程为载体,探索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种植、管理、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丰富各方面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一、幼儿学习品质的概念与内涵

(一)幼儿学习品质的概念

幼儿学习品质可以理解为幼儿在支持其自身成功并影响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活动中的独特表现,包括坚持和专注、想象力和创造力、兴趣和好奇心、主动性和目标导向等[1]。

(二)幼儿学习品质的内涵

1.主动性

主动性即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内驱力,表现为幼儿无须外部因素刺激而主动进行探索,并可以从中体会到乐趣。

2.坚持性

坚持性表现为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勇于面对,敢于尝试,不怕困难和失败,不放弃,直到实现目标。

3.目标意识

目标意识表现为幼儿在活动中谨记目标,并朝着目标开展活动,不做与活动无关的操作。

4.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心和兴趣表现为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有探索的兴趣。

5.专注力

专注力表现为幼儿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聚精会神,不被与活动无关的事物分散注意力。

6.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为幼儿在接触新鲜事物时,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遇到问题时,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在种植园课程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品质缺乏深度认知

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品质内涵把握不到位,缺乏深入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在种植园课程中,种植活动的范围较大,而教师的精力有限,对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方面的关注不够。

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幼儿学习品质内涵的理解,在种植园课程中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

(二)教师在种植园课程中缺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当幼儿在种植园活动中遇到感兴趣的植物时,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探索兴趣,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课程。但是,部分幼儿的目标意识不强,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幼儿在种植园课程开始一段时间后,会逐渐丧失参与兴趣。

当幼儿出现上述问题时,部分教师并没有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大多数情况下,种植园课程由教师来划分种植区域、分配工具、确定种植的植物种类,幼儿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活动。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导致幼儿对种植园课程不感兴趣,探索知识的欲望比较低,更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课程。

因此,在种植园课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幼儿参与课程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开展种植园课程,体会种植园课程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三)教师对种植园课程的评价环节缺乏重视

在种植园课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开头轰轰烈烈,过程忽冷忽热,结果草草了事。深究原因,很多时候是教师忽视了评价在促进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种植园课程时间有限,部分教师对评价环节缺乏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评价流于形式。教师经常在课程结束前几分钟问幼儿:“小朋友们在今天的种植园课程中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紧接着,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简短的总结,随即结束评价。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过于关注课程的结果,忽视了幼儿参与课程的过程。教师在幼儿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持续地记录幼儿的表现和发展变化等细节,因此无法准确理解幼儿的兴趣点等学习品质。

教师忽视评价环节,不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更不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找到种植园课程与幼儿学习品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科学的评价[3]。

三、在种植园课程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策略

(一)做好课程导入,为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奠定基础

在种植园课程开始前,教师营造有趣并能吸引幼儿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需要有效开展课程导入工作。

例如,在进入种植园前,笔者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家周边的田地最近正在生长的是什么农作物?你认识哪几种农作物?我们班级的种植园可以用来种植什么农作物?”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开展种植园课程奠定基础。

又如,笔者结合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共同创编“快乐田园”舞台剧。首先,笔者提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田地里有什么植物吗?”有的幼儿回答:“小麦。”有的幼儿回答:“玉米。”但有的幼儿回答不出来。其次,笔者引导幼儿观看相关的动画。动画内容包括西红柿、黄色玉米和藏在地里的花生等,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的植物知识。再次,笔者引导幼儿将紫色的长条茄子、绿色的豌豆、绿色的青菜、黄色的玉米等植物画在卡纸上,制作成植物小帽子。最后,幼儿戴上植物小帽子扮演各种植物角色,为后续种植园课程的开展营造了热烈的氛围[4]。

(二)考虑幼儿的发展需要,优化种植园区域环境

1.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是提升种植园课程效果的关键资源,植物种类的选择关系到幼儿在种植园课程中的发展。种植园课程的植物种类不仅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师应该投放适合幼儿发展的植物,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种植园的自然环境,考虑种植园中可以种什么种类的植物吸引幼儿的积极参与。

其次,教师应该考虑植物种类的层次性、差异性、新颖性以及种植的难易程度,尽可能地选择可以满足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植物。教师可以选择容易种植且成活率髙的植物种子,如辣椒、萝卜、小白菜等,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及时更新种植园的植物种类。如果幼儿反复种植同几种植物,他们就会逐渐对种植园课程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种植园课程的各种活动观察幼儿兴趣和需求的变化,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出发,定期更新种植园植物的种类,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种植园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优化种植园的环境

首先,种植园的环境应该基于幼儿的兴趣和探索需求,并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进行创设。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参与种植园环境的创设。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种植园的区域标识制作。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直观的符号、插图以及照片等素材,制作种植园的区域标识,能够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种植园环境的优化。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环境优化方案、手工制作装饰品,不仅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种植园的小主人。

最后,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种植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动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优化种植园的环境。如果种植园有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就能更好地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课程实践,从而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种植园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教师评价种植园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问题、经验,不仅有助于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优化种植园课程,为后续更好地提高种植园课程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将发展性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方式

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种植园课程中,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将发展性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关注幼儿在课程中的发展,促使幼儿不断进步。

首先,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认知基础,结合幼儿在种植园课程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开展评价。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即重视幼儿参与种植园课程的过程。教师可以认真观察幼儿在种植园课程中的一系列心理、行为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变化,并及时向幼儿反馈。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完成种植的过程,让幼儿充分表达他们的各种想法;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用心倾听、积极思考、参与交流。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而且有助于促进幼儿不断进步。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差异,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教师的评价应该避免打击敏感脆弱型幼儿的心理,以免幼儿抗拒参与种植园课程;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评价激发幼儿内在的驱动力,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

2.将幼儿参与种植园的过程作为主要评价内容

在种植园课程开展的前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对话了解幼儿关于种植的已有经验以及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从而评估可能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因素。在种植园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地对幼儿的表现、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品质,从而形成幼儿的发展性评价材料。在种植园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种植成果或者组织幼儿分享交流他们的种植经验,从而评价幼儿在参与种植园课程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教师不仅要评价幼儿参与种植园课程的效果,还要关注幼儿在参与种植园课程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幼儿是否积极参与课程、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是否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等。

总而言之,教师的评价要防止片面性,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要通过过程性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和个体差异,以便为改进种植园课程提供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种植园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促进幼儿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结合园所实际以及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种植园环境,并为幼儿提供实践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分享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玲,周娇婷.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园种植课程建设策略:以“大班金盏菊种植活动”为例[J].家长,2020(25):137-139,141.

[2]蔡丽宇.构建幼儿社会性体验式学习的策略:以种植课程为例[J].教师,2021(9):117-118.

[3]李延岭.实施“六步”“四环”法,激发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兴趣:记一次《种植大蒜》劳动课教学研究[J].教育,2021(10):41.

[4]王少洁.小种植园里大乾坤:基于种植课程的劳动教育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21(46):17-1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