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减负增效的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许叶雷

【摘要】小学科学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乐于探索世界的奥妙。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探讨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减负增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旨在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减负增效;新课标

作者简介:许叶雷(1991—),男,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小学。

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中,部分教师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将课本知识直接讲解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制约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新课标和“双减”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做好减负增效的工作,开展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课后作业的设计,真正构建优质的“减负增效”科学课堂。

一、精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一)精简课堂,重建课堂结构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主要是以阅读、探究与实践三方面的活动为主,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此外,常规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多以逐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常识。

为强化减负增效的效果,教师应该重建课堂结构,重组教材的内容,将原本碎片化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1]。

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为例,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与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的内容均以植物为主。笔者整合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中寻找有关联的部分,重建课堂结构,让原本松散的教学结构更为整体化。笔者围绕重点内容“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开展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沙漠中的、水里的、石头上的植物为例,为学生讲述这些植物的发芽、长大、开花以及结果等生长过程。笔者的教学设计删减无用的教学环节,让课堂结构更为精简,从而达成高效教学的目的。

在小学科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如何精简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减负增效的科学课堂。

(二) 精简提问,构建有效互动

为全面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设置课堂提问环节,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主动探究意识。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需要做到精简提问,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为学生提出真正有教育意义的科学问题。

教师需要在明确课堂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强调问题的针对性与引导性,并在课堂中掌握提问的准确时机与节奏。此外,教师需要避免无效提问,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引发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思考,从而全面提升科学教学质量[2]。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月球”为例,笔者在明确此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月球上有环形山,那么有没有同学能够说一说环形山的具体形态呢?”在学生给出明确回答后,笔者提出下一个问题:“月球表面有众多环形山,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环形山是怎么出现在月球上的呢?”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中,学生针对“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进行思考并讨论。

精简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同时,精简提问能够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避免在课堂中出现不必要的环节,影响课堂节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想真正做到小学科学课堂的减负增效,就需要把握课堂的整体节奏,精简提问,构建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二、重视小学科学课堂实践

(一)开展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堂需要结合课堂实验同步进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完成新奇有趣的小实验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科学课堂的奥妙与乐趣。当今的时代与科技发展脚步飞快,教师应该在科学课堂的设计中融入新的技术手段与实验工具,为学生带来更好的科学课堂体验。

一方面,实验教学的效果比传统的口授教学更好,有利于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实验过程中学习知识,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促使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科学现象,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应用科学[3]。

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把盐放到水里”为例,此课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固体和液体的基础上。此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盐溶于水”这一过程,因此笔者将盐和水带到课堂,带领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观察盐溶于水的过程。通过简单有趣的课堂小实验,学生激发了对科学课堂的兴趣,深化了对“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的理解。

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开展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印象,有效提升课堂效果,构建高效科学课堂。

(二)结合课外实践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现实意义,做到将课堂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落实“生活走向科学,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外实践的科学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科学、领悟科学,从而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4]。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岩石与矿物”为例,笔者为学生讲授常见的岩石种类,并带领学生认识矿物以及矿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虽然岩石与矿物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多数学生不明确岩石与矿物的分类。因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学习的趣味性。结合校园资源,笔者带领学生探索观察校园中存在的岩石与矿物种类,如建筑物的花岗岩幕墙、玻璃窗等。此次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让学生了解了矿物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课外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乐于体验新奇有趣的科学课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规划小学科学课后作业

(一)合理布置作业

在减负增效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作业的布置。课堂作业在减负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该全面关注课堂作业的合理性,拒绝长时间、无意义的作业形式,全面提升小学科学课堂作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课堂作业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师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二者的主次。在设计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设计符合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作业内容,使作业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拒绝枯燥、单一的课堂作业。此外,教师需要合理地为学生规划完成作业的时间,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5]。

在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课堂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在原本的以书写、习题为主的作业形式上加以创新,让学生以更新奇、科学的方式完成作业。教师可以布置观看科普类视频、开展家庭科学实验等作业,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以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为例,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后观看以“宇宙”为主题的科普视频和科幻电影,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和电影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笔者还布置科学手抄报、科学思维导图等形式的课堂作业。学生通过绘制太阳系、大熊座、火箭等模型,更好地理解了课堂内容,体验了宇宙的奥妙。

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结合教材的内容,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控制好作业的难度与强度,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高效思考,以此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合作作业

合作作业是一种常见的作业形式。教师为学生布置需要合作完成的课堂作业,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促进学生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合作作业。这能够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不爱写作业而随便糊弄的情况,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力”单元为例,笔者为学生布置合作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在“浮力”一课中,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个浮力力学模型。另外,在学生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笔者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确保各学习小组都能够完成任务。学生合作完成设计方案,共同寻找制作模型的材料,有效锻炼了自主探究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并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为学生设计科学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确保学生能够自愿、自发、自主地完成作业,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为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目的设计课堂作业。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笔者提问学生:“同学们有观察过家里的植物在白天和夜晚会出现什么样神奇的变化吗?”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生活中植物的昼夜变化产生探究兴趣。随后,笔者为学生布置观察作业,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周围有哪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并要求学生分别在白天、夜晚给植物拍摄照片。有的学生选择夜来香、昙花、紫茉莉等夜晚开花的植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开花过程;有的学生根据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绘制“花钟”。

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为设计作业的中心思想,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并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构建减负增效的科学课堂。

结语

减负增效即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合理布置作业,尽量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和压力。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推动减负增效的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丽珺.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探究[J].天津教育,2021(15):130-131.

[2]邱晓妮.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1(20):25-26.

[3]仲毓.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2):63-64.

[4]潘光品.让开放性、创新性教学真正回归小学科学课堂[J].第二课堂(D),2021(11):9-10.

[5]袁惠菊.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21(35):111-1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