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语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卢慧蓉

绘本语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析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绘本的加入,给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活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高效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综合素养。文章从挑选绘本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与丰富情感体验、引发图画联想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绘本的教学价值,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新时代音乐人才。

【关键词】绘本语境;小学音乐教学;审美感知能力

作者简介:卢慧蓉(1990—),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除了要依托音乐教材,还要结合课外资源,将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融合起来,使课内外的整体价值发挥到极致,从而助力学生建立完整的音乐知识体系。绘本作为优秀的课外资源,能够为小学音乐课堂锦上添花,助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挑选绘本资源,整合教学内容

(一)基于教材内容,挑选绘本资源

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等仔细挑选合适的音乐绘本。在基于音乐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挑选绘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绘本内容难度要适中,内容要新颖有趣,要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能从绘本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的教学为例。该单元以鼓乐为主题,包含了《滚核桃》《非洲鼓魂(选段)》《敲起我的小木鼓》等多首鼓乐。由于学生此前未曾了解过与该音乐表现形式相关的知识,因此理解起来一知半解。此时,教师对于绘本的选择就显得更为重要。

《羊皮大鼓咚咚咚》是一本介绍非洲鼓的趣味绘本。教师在教学设备上展示这本绘本,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和学习。

教师通过选择与鼓乐相关的绘本,将教材内容与绘本结合起来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在音乐对比学习中感受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不同风格,锻炼了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普及知识和审美感知的多元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鼓乐这种较为特殊的音乐表现形式,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领悟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引入绘本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学习到教材上没有的音乐知识,还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品质。

(二)整合教学内容,开展整体教学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教学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绘本资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教学,能够助力学生掌握不同音乐的表现要素和表现形式,体验音乐的情绪和情感,深化音乐情感感受。

现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大多以单元形式来编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单元内容的关联性。比如,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就围绕“民歌”这一主题进行单元内容的编排,介绍了高山族、黎族等多个民族的民歌和风土人情。对此,教师可以基于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主题内容,对教材和绘本进行内容整合和情境创设,实现整体性教学。

比如,绘本《一起来过三月三》借鉴了广西民歌的形式,以故事和歌谣来呈现“三月三”民俗文化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教师就可以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创设浓厚的民歌情境,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对比赏析中感知和辨别黎族、高山族、壮族等民歌的节奏、节拍、旋律及其他常见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了解其音乐特征和风格特点,加深学生对各族民歌的认知。

(三)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音乐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能够改变以往偏向知识传输本位的单向教授方式,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绘本情境当中,调动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的多元理解,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的歌”时,教师可以先挑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绘本,再结合绘本内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搜索以春天为主题的图画、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相关的情境。

《春天在哪里》是一本讲述小公鸡寻找春天之旅的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在教学设备上展示绘本图画,一边播放包含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风儿吹动树叶的声音等内容的音频,以生动的情境演绎,让春意走进音乐课堂,实现音乐情境与课堂教学的充分融合。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情境中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春天的景色,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在情境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接下来的音乐学习活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音乐绘本作为课堂情境的创设基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沉浸在音乐情境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互通体验真正理解音乐意境,将对于春天的热爱转化为对音乐课堂、对音乐歌曲的热爱,从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收获更深刻的音乐感悟。

二、丰富情感体验,引发图画联想

(一)故事带动情感,加强课堂互动

绘本蕴含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丰富的图画,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述绘本故事导入音乐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以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作为与学生沟通的媒介,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促使学生与绘本故事里的人物进行交流沟通,基于绘本故事完成情感体验,感悟绘本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开展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草原小姐妹(一)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草原小姐妹》,讲述龙梅和玉蓉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保护羊群的故事。为了不让村民的财产遭受损失,龙梅和玉蓉两个小姐妹整整奋战了一天一夜,最终使羊群脱离危险。两姐妹团结一致、直面危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读完绘本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是什么令小姐妹奋不顾身地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赏《草原小姐妹(一)草原放牧》,同时介绍乐曲的节拍、节奏等音乐知识,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中的情绪、情感变化,再通过跟唱、独唱、齐唱等方式感受乐曲风格及情感。最后,教师可组织班级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想法,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小姐妹对于家乡和草原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学习小姐妹勇敢无畏、直面危险的优秀品质。

以相关的绘本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真正理解歌曲内涵,将对故事的感受转移到音乐表现之上,体会音乐的力量,对歌曲倾注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够情绪饱满、情感充沛地演唱歌曲,发现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借助绘本图画,引发学生联想

绘本中的图画丰富生动、富有童趣。教师借助绘本图画将音乐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地方方言等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欣赏绘本图画来感受音乐意境、体会音乐情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歌曲《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故乡》展开教学。绘本《故乡》用诗歌体形式和以水彩技法绘就的图画,呈现了诗意般美丽自然的喀纳斯仙境图景,表达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教师可以一边播放《美丽的喀纳斯湖(选段)》,一边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展示《故乡》中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对乐曲的意境有更为清晰、直观的认知,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加深对这首歌的感悟,领略音乐中所描绘的喀纳斯湖秀丽风光。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教育界也应紧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改革。小学音乐教师可将精美有趣的绘本与小学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精心挑选、整合内容、情境创设等方式,让绘本为音乐增值,助力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以教材为主、绘本为辅积极主动地听赏音乐,从绘本阅读中感悟音乐,从音乐学习中获得乐趣,进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美华.“绘本语境”中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中国教师,2020(5):44-46.

[2]张华.儿童绘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116.

[3]徐圆.绘本小天地,音乐大不同:小学生绘本音乐教学的创编能力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20(23):91-93.

[4]魏玮.浅谈小学音乐融入绘本音乐资源的教学研究[J].好家长,2021(84):41-42.

[5]林梓滢.绘本小天地,音乐大不同:浅谈以绘本培养小学生音乐创编能力的实践路径[J].智力,2021(23):43-44.

[6]张敏学.简析音乐元素在幼儿绘本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0):126-128.

[7]黄卓.绘本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灰狼的歌声》为例[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3(6):39-4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