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图”发挥启思维,化繁为简增实效

作者: 肖楠楠

借“图”发挥启思维,化繁为简增实效0

【摘要】小学高段数学复习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整体回顾数学知识和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本文结合笔者的亲身实践,以《多边形的面积》及《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复习课为例,针对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困境,研究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思维导图;复习课

作者简介:肖楠楠(1994—),女,江苏省南京市青秀城小学,一级教师。

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提出,各级各类学校都予以高度重视,一线教师们纷纷开始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教育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频率逐渐增加。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除了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成果、结果有一定的认知。在开展复习课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复习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而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内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复习课变得更加有趣、有活力、有效率。

一、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困境

(一)知识零散,内容繁杂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总体而言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越来越多,难度也随之增加。在学习小学高段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再是低年级时所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了,而是更为复杂的乘除法运算、数学概念以及对数学图象的分析等[1]。这些知识点较为复杂、抽象,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之后的复习,学生在复习课中不能全面地梳理知识点,大大降低了复习的效率,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的掌握是必要的。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现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自主地完成了一些学习任务。然而在复习课上,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对学过的数学知识的复习、重点掌握的主动性,只有当教师布置了相应的任务时,学生才投入复习,这反映出学生对复习数学知识产生了惰性心理,将数学复习当作一种任务。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却没有对所学知识的复习计划进行合理安排,而依赖于教师的复习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解题方法,避免他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显得过于死板,不够灵活,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压力过大,影响效率

在许多地区的小升初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择校起着主导作用。为了能让学生被优秀的初中录取,家长和教师可能会在言语、行为上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在升学考试中的分值较大。在小学高段复习课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都对数学的复习结果、考试成绩过于重视,导致学生的功利心较重,甚至部分学生会在复习中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态进行复习,复习的效率不会太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帮助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点

用文字表述的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用思维导图展现的数学概念则是形象的[2]。小学高段数学的知识点较多,在传统的复习课中,学生难以快速地梳理知识点,难以对知识点有全面的了解;而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克服复习上的困难。思维导图由文字、图画、线条等组成,相比于晦涩的讲解而言,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更高效地复习,也更能激发自主复习的意识,对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不错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具备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弱关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运用思维导图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导入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迅速地为学生搭建知识复习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点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等。学生在复习课上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及时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自己遗漏的或理解有误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纠正,从而提升复习质量。

(三)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如果教师按照正常的授课进度教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常规的教学方式针对性较差,会影响学生的复习进度。知识点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教师不能对知识点进行串联式的复习教学,学生难以掌握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的方法。因此,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复习链。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不同的思维导图,或者根据同一种思维导图的不同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思维导图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复习效率可以得到提升,教师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重新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对提升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提高不同学生复习的针对性是具有较大的优势的。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搭建框架,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高段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复习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将知识点有效地衔接起来,以便对其进行综合运用,并且能整合知识点,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各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一些性质、公式、图形分析等,让学生有效掌握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方法,避免混淆知识点。学生在借助思维导图快速地梳理知识点时,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将知识点转化成知识链,避免在之后运用知识点时出现用错公式、解题方法的问题,促进学生对高段数学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有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和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是学生总是容易混淆相关的公式,以致于在解决关于组合图形的数学问题时容易用错公式、出现计算上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并且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分别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之间的转化方法、比较面积的技巧、分析底和高的方法三个方面梳理知识点。在引入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呈现思维导图,不过也可以先将思维导图的整体框架搭建好,具体的内容补充与学生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思维导图、整体知识框架的理解,还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建立了完整的知识点结构的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有关多边形的面积之间的转化等内容,有助于复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学生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多边形的面积之间的转化(包含面积公式)和对底和高的分析两部分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差异和联系,有助于加深记忆,在脑海中构建知识体系,避免在遇到有关多边形面积的问题时出现记错公式等情况,影响解题的结果。

(二)巧用技术,展现灵动课堂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节省在复习课上绘制思维导图的时间,通过添加图画、线条等多种方式将高段数学知识展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复习。学生在看到了这些有趣、生动的思维导图之后,会自然而然地投入自主复习,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等知识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因为知识点比较零碎,学生复习这些知识点并不容易,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添加动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等,让学生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相同点、不同点、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建立思维导图,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面积、体积等知识展开提问和讨论,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将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复习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知识时,若教师只是采用实物投影或者在黑板上作图等比较刻板和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和空间想象力则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若教师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教学展开图的有关知识,学生在视觉上的体验感会更加强烈,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空间想象力,也有利于激发自主复习的热情,提升复习效果。

(三)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强化复习效果

实践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并非只是由教师开展,还应该由学生进行。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课教学时,教师除了需要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逻辑能力、梳理和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限制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而应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横向或纵向梳理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对知识的复习效果。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复习课教学为例,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的理解,自行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局限于刻板的思维模式,而要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如有的学生绘制的是表格形式的,有的学生则是结合曲线、多种颜色以树枝分支的形式进行绘制的(如图一、图二所示),这些思维导图在形式上富有特色和创造性,也体现了学生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实践中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同时提升了创新能力。绘制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利用班级分享会的形式为学生的思维碰撞与交流搭建平台,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表本小组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的思考和见解,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针对这个小组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和完善。此外,教师也可以针对本单元的知识推荐一些好题,让学生对有关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的习题或者易错题进行归纳整理,并绘制成别具特色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教师在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降低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难度,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梳理和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上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地对知识进行衔接,构建知识链,从而让学生在之后的做题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能优化复习课的教学,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数学复习的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1]官远凤.小学高学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南北桥,2017(02):115.

[2]李天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7(04):108.

[3]盛文玲.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段单元复习课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6.

[4]毛菲.小学语文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2.

[5]陈星辰.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1(24):84-86,89.

[6]鞠沙沙.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单词以及读写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4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