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李梦影【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游戏教学逐渐成为主流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以往实践发现,将游戏融入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教育教学价值极高。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对游戏教学的理解,总结了游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探究
作者简介:李梦影(1993—),女,江苏省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起点,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创作中吸收教学信息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将游戏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相融合,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乏味、枯燥等问题。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图文、人机互动游戏为听障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使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教育游戏平台探索真实情景、应用课堂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听障学生充分调动自身感官,确保听障学生的感官能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提升听障学生的信息学科素养,增强听障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
一、教育游戏的含义
游戏贯穿人类进化史,在原始社会,游戏的形式较为简单,如投掷石子和木棍等,此类游戏在最初被视为人类生存的主要技能。随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创造了多样化的游戏内容。
教育游戏指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融合教学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背景而衍生的游戏,这种游戏具有一定的严肃意义。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教育游戏旨在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以及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智力。
二、游戏化教学与学习
笔者认为,将游戏渗透教学,使两者逐渐融为一体,最后形成独有的教学模式可以称为游戏教学。游戏教学主要是借助游戏的工具性质完成教学任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方式建立在成熟的教学理论基础上,要求极好地掌握教学与游戏的平衡点,以达成教学的主要目标。
由此,教学模式从以往教师施教、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1]。这一明显转变的核心内容在于要求转变为需求、压力转化为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教学活动可以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乐趣,而游戏教学活动的强弱度主要由教师的控制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的自由度决定。教师的控制度越小,学生在活动中的自由度就越高,游戏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就越明显。
依据教师对游戏教学的控制状况,游戏活动融合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经过教师正向引导逐渐认识、了解、吸收新知识,这种方式被称为游戏导学;第二,在师生共同拟建的虚拟学习社区下,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借助游戏角色对学生进行引导,该教学方式被称为游戏化教学。
三、游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听障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
在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发现大部分听障学生参与教育游戏的状态和平日的学习状态有较大差异。在参与教育游戏时,听障学生会进入游戏教学的情境,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快,并未出现排斥、厌倦的情况,沉浸于教学课程。教育游戏创建的美妙、精彩的学习情境深受听障学生喜爱,提升了听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听障学生在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一种“无为而为”的学习境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2]。例如,在学习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八年级教学内容“循环语句”时,教师可以为听障学生展示何为循环,让听障学生参与“循环范例模仿”游戏,通过模仿探究来完善程序,让听障学生学会循环语句。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听障学生容易对课程产生抵触、厌倦心理。而游戏教学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不仅能提高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能缓解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同时,游戏教学具有极高的吸引力,游戏绚烂夺目的图像、美轮美奂的场景以及动人心弦的情节能够吸引听障学生的注意力。听障学生通过游戏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欢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将游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融入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合理有效的游戏内容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公式与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听障学生会出现无法理解课程内容的情况,极大地打击听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实行“填鸭式”教学,听障学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忘记了课程内容,而且枯燥的教学方式无法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依据课程实际内容开展游戏教学,通过拟定“网络知识竞答比赛—你每天都接触互联网吗”的调查,鼓励听障学生搜集调查结果,让他们体验数据获取的新途径,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听障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协同合作能力。
(二)提高听障学生的探究与合作意识
将游戏教学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听障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教学的虚拟问题场景可以为听障学生进行探索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听障学生参与游戏教学的过程也是深入挖掘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游戏教学中的任务,解决游戏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听障学生会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游戏背后潜藏的规则和原理,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加强。相较于传统的知识获取方式,听障学生对游戏教学的接受度更高,也更容易理解课程的理论意义,掌握主要技能,在探索游戏教学内容、解决游戏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极为强烈的成就感。教师借助游戏教学还可以有效提升听障学生的分析、评价等高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子游戏融入听障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演示让听障学生自主探索游戏规则,使其在探索过程中将以往学到的相关知识与观察到的操作技能进行融合,不断探索实践,产生成就感,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
合作意识是听障学生在未来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养。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将教育游戏融入课堂,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大型在线教育游戏需要通过多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游戏设立的任务,这种在线教育游戏是培养听障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重要信息技术平台。听障学生在参与该类游戏时,会通过合理分工、合作来顺利完成游戏。在游戏最初阶段,听障学生通过合理分工应对游戏中的各种挑战;当遇到难以攻克的关卡时,听障学生可以通过多方交流、讨论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制订相关游戏策略;在顺利通过关卡后,听障学生还可以互相交流游戏经验,给予对方更多的肯定和鼓励。由此可以看出,将游戏教学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能增强听障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
(三)培养听障学生的竞争意识,渗透德育教育
竞争意识是听障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具有现实、积极的意义。培养听障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增强听障学生拼搏、进取、向上、超越的意识。当听障学生具备竞争意识时,他们就会通过加强自身的学识素养、提高技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将竞赛类游戏教学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听障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听障学生发展。教师也可以利用听障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这一特点来开展竞赛游戏活动,通过激发听障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使听障学生不断强化自身掌握的技能,努力超越自我。
符合我国教育理念的教育游戏,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还应具有好的主题与内涵。例如,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金山打字通”中的“青蛙过河”“打地鼠”游戏开展教学,锻炼听障学生打字能力的同时,提高听障学生对身边动物的关注度,帮助听障学生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借助“警察抓小偷”的联机游戏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听障学生正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教师也应深入挖掘此类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听障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
四、游戏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挑选合适的教育游戏
挑选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符的教育游戏是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我国当下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游戏数量较少。在小学以及初中阶段,大部分信息技术任课教师会采用“扫雷”“金山打字游戏”“推箱子”“卡牌”等电脑游戏与教学内容相融,但这些并非专门服务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游戏,仅能锻炼学生操作鼠标、键盘的能力,以益智为主,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并不多。教师应挑选与实际课程内容相符的游戏,通过开展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提高听障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适当、适时、适度是开展教育游戏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在教学之前,以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为主,择选符合听障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运用教学游戏资源,将其价值发挥至最大,并注意适度性,不能只求教学方式的创新而忘记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将学习与游戏相融合
教师将游戏融入教学课堂,即将学科知识以及生活知识通过游戏场景、地图、任务、角色对话来呈现。要想实现游戏与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相融合,教师就需要全面了解、深入分析听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辅导听障学生,帮助听障学生巩固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初中阶段不同年级之间的知识点不同,将重要知识融入游戏,可谓难上加难,不仅工作量大且游戏设计的个性化要求也较高。因此,在运用教育游戏开展特殊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找准教育与娱乐的平衡点,可以利用“联机”的方式开展网络教育游戏,充实游戏题库,并通过多种游戏模式提高教育游戏的趣味性,让听障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教育游戏活动应强调趣味性,如果游戏环节毫无趣味,听障学生便会对游戏丧失兴趣。
(三)引导听障学生深入游戏教育
在开展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主动将游戏融入课堂,依循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借助多样化的游戏素材,引导听障学生主动参与丰富多样、有趣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内容,全面转变教学课堂的氛围,激发听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让听障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腾讯官方游戏(QQ游戏),应确保听障学生掌握正确的上网方式,并了解各种游戏规则,由点及面地提高听障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入“植物大战僵尸”等其他游戏,让听障学生在游戏中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自身防御力,挖掘游戏策略,学会思考和坚持,锻炼思维与逻辑能力。此种方式能让听障学生在“玩乐”中加深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教学与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障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升听障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培养听障学生的探究与协同合作意识,并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应通过正向引导、正确融合、灵活应用游戏软件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听障学生的综合素养,确保听障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峰.关注听障学生课堂体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倾力打造聋校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5(01):53.
[2]李景花.游戏化教学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