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有效提问,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
作者: 崔树霞【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重点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识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提高英语思维品质。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认真地研读文本内容,注意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英语课堂,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鉴于此,文章主要从针对性问题、递进性问题、趣味性提问、温故式提问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和探究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有效提问
作者简介:崔树霞(1981.04—),女,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外国语学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十分重要。小学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的活动。要想发挥出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大胆发言,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提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提升。另外,教师要不断地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一、通过针对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提问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合理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英语文本的过程中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够抓住重点,对文本有更深刻的了解,使学生的阅读更高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设计问题时要基于文本,结合课本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使得学生的阅读更加有目的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1]。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要抓住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这一课时,十分接近圣诞节,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用英文进行互动:“What’ s the date today? What’ s the holiday tomorrow?”通过这样发散性的提问,学生能够立刻想到最接近的节日,并且迅速地回答“Tomorrow is Christmas Day”,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昂,教师继续发问:“What do people do on Christmas Day? What can you see at Christmas?”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交流关于“Christmas”的知识。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 how people celebrate Christmas? 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Christmas?”借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也能够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了解。
再如,在教学“The Runaway Bunny”这一课时,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绘本,让学生去猜测接下来的故事内容,紧接着提出“Can you give this book a name?”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为绘本取标题。而后,教师可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猜出绘本的标题“The Runaway Bunny”。最后,教师引出课文的重难点:“Why does Bunny want to runaway?”让学生对“runaway”一词进行思考。教师有目的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英语阅读的效率。
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敏捷性,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
二、通过递进性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为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因此学生在阅读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中的信息,还要让学生发现语言中的规律以及特点,对英语的语法进行归纳分析,并且让学生能够模仿教材中的语法进行语言输出[2]。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以学促教,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且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主动探究,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同时,教师要注重追问,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之前的提问进行补充,让学生对问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课堂中教师运用追问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不断的剖析,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3]。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s”这一课时,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设计问题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比如,“When are these festivals? What do you see during these festival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these festivals? What do people usually eat on these festivals? Your friend is going to spend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He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festival. Can you help him?”在设计上述问题时,教师考虑了不同水平的学生,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以及以往的知识储备进行回答。这样的问题链从简单到容易,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基本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回答前两个问题,对后面几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以及英语思维的发展。
再如,在教学“The runaway Bunny”这一课时,对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分解文中的细节。教师可先提出问题:“Why does the bunny come back at last?”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感受小兔子的调皮,体会兔妈妈的善良和智慧,使学生感受到兔妈妈对小兔子浓厚的爱。这样的教学既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性,让学生对文本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见,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递进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但教师要注意,在设计递进式问题的过程中,要确保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且是由浅入深的关系,跨度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学生的思维不够连贯。另外,不恰当的提问设计不仅不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或抵触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通过趣味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强烈的新鲜感,这一特点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运用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地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问题,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另外,教师要对课堂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思考,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能够得到启发,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4]。
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这一课最主要的内容是要让学生了解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并且使其掌握了这些词汇后进行有效的阅读。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如“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Can you tel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seasons?”这时,学生就会热烈地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开始活跃,紧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听熟悉的歌曲,告诉学生:“Listen and guess.What season is it?”这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在这样富有趣味性的教学下,学生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此外,教师也可以和学生玩游戏,教师用英语描述某个季节,让学生进行猜测。如教师对学生说:“It is a white season. There are no colorful flowers on the ground. People are making snowmen and skating.This is a hot season, people will choose to go swimming, eat ice cream, hide under the tree shade.”然后,学生通过“white season”“skating”等关键词,快速答出教师所描述的季节为冬季;通过“swimming”“hot”等关键词,答出教师所描述的季节为夏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他季节,并根据教师的描述进行模仿性描述。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积累相关的英语句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大胆猜测。教师可以鼓励猜对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巧妙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季节的词汇,同时也为后面的文本阅读进行铺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趣味性问题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利用问题对文本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温故式提问,为教学新知做好铺垫
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教师引导学生温习所学过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从旧的知识点中挖掘到更多新的内容,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不仅如此,温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新旧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做好知识、情感以及策略等方面的准备。温故式提问的方式是针对全体学生所制订的一种提问方式,能够有效地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识内容进行多方位的检查,同时其也是一种具有明显针对性与指向性的提问方式,能够实现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提问内容,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加强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这一板块的内容时,教师可先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一段《狮子王》的视频内容,让学生对相关视频资料内容进行赏析,然后再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出这两个问题:“Do you like lions? What are lions like? What do lions eat?”而后,让学生结合所看到的视频内容以及以往所学的知识经验来进行思考和回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旧知识的联想。接下来,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以视频中的杰瑞老鼠为出发点继续向学生进行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artoon? Who are they? What is the jerry like? Does he looks weak?”借助以上的提问以及学生以往所学习到的英语句型相关知识,学生能了解到狮子与老鼠之间的形象对比,以此过渡到课文故事的学习当中。教师借助温故式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回想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英语句型等,然后再让其在问题的引导下过渡到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加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并且能够加强所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有效连接。不仅如此,教师在借助温故式的提问时实现了与学生的问答交流,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因此,在设计温故式的提问时,教师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找到与新知识内容具有关联性的旧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新旧知识更加自然地整合在一起。其次,教师要考虑到问题的设计要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还要避免在提问的过程中将温故式的提问方式转变为一种口头考试型的提问。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到所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地起到桥梁的作用,能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良好、有效连接,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从旧知识的学习中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才能够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创新,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针对性问题、递进性问题、趣味性问题以及温故式问题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发现英语的魅力,从而进行更深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柳.设计有效提问与追问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J].读与写(教师),2019(07):54.
[2]李浩.谈小学英语思维品质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14):260.
[3]孙梦宇.巧用提问策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J].中华少年,2019(24):273.
[4]舒小红.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绘本故事提问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五).202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