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
作者: 黄艳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将美育推向了前台,让学校美育的发展真正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一体化,不仅体现课程评价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还体现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需要不断深钻的课题之一。文章初探如何在教学目标统领下进行音乐教学、学习、评价,从而创设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
作者简介:黄艳(1975—),女,广西桂林市叠彩区教育局教研室。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的正式实施。教育改革一直是民生重大工程之一,“双减”意见出台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双减”背景下,学校的美育工作相较以往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学校、家长更加关注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培养。作为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堂担负着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因此,小学音乐课堂的评价也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音乐课堂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意识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思考在教学目标统领下的教学、学习、评价问题。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课程实施要实现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具有目标一致性的特点。
当前教师依据评价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评价目的的不同,确立了多元的评价标准并进行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一体化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评价相互整合,重视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把评价当作教师的教学工具,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合为一个整体。教学评一体化使评价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紧密地融合在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笔者思索将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作为突破口,尝试实现“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定性述评是一种描述性质的评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编创活动等,可以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而定量测评是对不同教学领域课程内容中的水平要求进行量化评价。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在课程评价中各具优势。定性述评的优势是具有准确性。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及时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行为,用鼓励或诊断的语言评价其表现,期末根据学生的情况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进行定性评价等。定量测评的优势是具有比较标准、便于实施的特点。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检测或音乐学习水平测评,以获得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等级或分值。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将这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就能够使评价更加科学、准确,便于实际操作。
二、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笔者经过五年的课题研究,探索了小学音乐学科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五个基本方法、四个制订原则以及较为完整的评价流程和具体措施。
(一)基本方法保障评价实效
五个基本方法即以正面激励为主的课堂即时评价、与学科素养结合的小组量化评比、数据量化收集整理、学业水平定期检测、师生互动的评语描述。
笔者运用正面激励为主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与学生进行“会话”;使用结合音乐学科素养及课堂特性所设计的课堂评价体系;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课堂情境;以小组竞赛的组织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协作”“会话”,形成“意义建构”,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数据量化记录下来,结合直观的阶段测评试卷和学生音乐审美评价表来呈现学生学习情况。
(二)制订原则优化课堂效率
1.凸显美育功能,强调育人价值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从聆听、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正面激励为主,尊重个性发展
教师通过肯定、赞扬、奖励和信任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发展学生的个性。
3.强调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自评、互评和他评中强调全员参与,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自主发展的目标。
4.数据量化管理,便于实践操作
教师在课堂管理的基础上,运用小组评比的评价体系开展课堂评价,并以表格的方式呈现,有利于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三)评价流程
1.定性述评的评价流程
教师收集整理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即时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行为→用较为准确的评述性文字撰写期末评语,为学生努力的方向提出建议→指导学生对一个阶段音乐学习的收获或感悟、困惑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定量测评的评价流程
教师根据定量测评的特点,制订有效的音乐课堂评价体系→从聆听、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记录→阶段性地对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定量测评。
3.过程性评价中的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流程
教师进行课堂即时评价→结合课堂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合学生音乐学习记录表进行评价。
4.终结性评价中的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流程
学生音乐学科能力水平测试→教师期末评语+学生自评→教师完成学生音乐审美评价表。
(四)具体措施指引评价操作
1.定性述评方面
(1)课堂即时评价
笔者将课堂上的评语分为肯定激励式、调节引导式、引申和拓展式、诊断性评价式等不同大类。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整理和合理使用,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调控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
(2)教师评语
教师在期末运用撰写定性评价的形式,充分肯定学生一个学期内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帮助学生改进的方法以及其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的建议。
(3)学生自评
学生在期末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对自己音乐学习的收获或感悟、困惑或困难、希望得到的帮助和支持等记录在学习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卡)上。
2.定量测评方面
(1)音乐课堂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教师根据定量测评的特点来制订有效的音乐课堂评价体系。音乐课堂评价量表+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卡)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音乐课堂评价量表的基本架构普遍相似,教师结合本校的校园文化,从听、说、唱、合作表演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比(如表1)。表1在小学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它的特点是简便易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
(2)阶段性对学生音乐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定量测评
学校组织全体音乐教研组老师根据学生学段设计测试卷,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测,测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认知和掌握程度;对音乐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的分辨;通过聆听能说出曲名;背唱歌曲、演奏乐器及识读乐谱的程度等。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后,各音乐老师对测试卷进行批改、评分和试卷分析,所评分数作为学生阶段学习情况定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此测评是对学生阶段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定量测评。正确、科学的教学测试既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又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发现不足,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3.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方面
(1)在过程性评价中结合:课堂即时评价+课堂评价量表+学习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卡)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运用较为准确的课堂评价语言来评价、描述学生的课堂行为,同时根据音乐课堂评价量表在黑板上设置“小组奖励栏”,用来记录每个小组在每堂课中的表现。学生运用学习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卡)来记录自己所在小组在当天课堂学习中的等级表现以及自己在课堂中唱歌、表演、纪律等综合表现的情况。教师根据各小组在课堂各个环节中不同的表现给予评价,表现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记录在“小组奖励栏”中。教师再根据获奖情况把所有的小组分成三个等级,获得一等奖的小组成员可以在个人学习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卡)内获得3朵小红花,获得二等奖的小组成员可以获得2朵小红花,获得三等奖的小组成员可以获得1朵小红花。以上的评价方式重在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进行描述、记录,教师多渠道地收集以及综合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这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估的一种及时的量化评价方法。
(2)在终结性评价中结合:音乐学科能力水平测试+音乐审美评价表+教师期末评语+学生自评
教师在期末时运用学段测试卷阶段性地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并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相关文化四个方面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记录到学生个人音乐审美评价量表中,再加上教师描述性的期末评语以及学生对自身一个学期音乐学习的总结和反思作为对学生期末评价的呈现。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实效
通过建立有效的音乐课堂评价体系,坚持将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第一,探求小学音乐学科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评价的有效策略,优化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通过策略实施改变评价方式为路径,持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满足了学生内在的音乐学习需要,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二,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达到质和量的统一。
第三,教学评一体化评价方式营造了音乐教研组浓郁的科研氛围,提高了音乐教师的科研能力,转变了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评价方式方法,真正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要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研究,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减下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
[2]王璐.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J].名师在线,2022(01):80-82.
[3]杨将.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求学,2021(43):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