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线上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殷露璐【摘要】线上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还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然而,线上教学的发展仍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出一条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文章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线上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线上教学;自主学习;师生共建
作者简介:殷露璐(1993—),女,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小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线上教学作为具有突出创新元素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以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更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拓展其思维发展的途径。那么,教师在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应该怎样更好地促进线上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相融合,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快乐地成长与学习,成为每一位教师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掌握学习方法,缓解学生焦虑
众所周知,学习焦虑是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学习焦虑主要来源于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当。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缓解不必要的心理焦虑,从而使其能以最佳姿态投入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教师应当意识到,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这也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不能千篇一律,毫无特色。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基于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之间的发展共性,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导。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千克和克”这一课时,课程内容以重量单位的学习为主,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称重等现象联系较密切,教师的教学就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其对于新知的看法,从而加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采取图片教学和数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之时,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一段“大象和猴子称体重”的动画视频。视频播放完后,教师要强调视频中大象与猴子体重的不同,以此让学生认识到“重量需要以合适的单位进行计量”,从而更直观地明白不同物品重量之间的区别。教师在这一环节运用线上教学资源,充分展现了其便利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学习更具动力。活泼生动的视频,也为学生缓解了内心学习数学新知的焦虑。在讲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千克重量的水和十千克重量的水,通过比较同样物品的不同重量,以直接的、可观察性强的实际操作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通过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将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探索出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其能够更好地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帮助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二、利用线上资源,发挥线上优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在教学领域的运用逐渐趋于成熟。互联网作为一个大网络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教学资源供给者”的角色。教师更要及时抓住线上教学资源的利用时机,在教学内容较丰富的课程时,充分挖掘线上教学资源,筛选出合适的部分,在线上对学生进行分享。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接受新知的学习过程,更是对学习方法的创新尝试,因而对于学生而言更具吸引力。而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资源线上分享,则是一个反思和优化自身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在了解他人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加以改进。教师和学生充分挖掘线上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认识。在接受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在不同观念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更快地理解全新的知识,从而能够更加自信、更有方向地学习。
在小学数学“简单的周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情境,进一步观察、总结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从而能够根据规律确定图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与讨论等方式,掌握运用简单的周期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策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生活中的周期规律产生联想,以此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探究、合作条件,教师可以配合学生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以及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的方式,借助一些学生熟悉的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认知。在课堂上讲解时,教师可以循环播放不同动物的图片,帮助学生找到周期规律,也可以将图片按照三角形、圆形等形状排在一个页面中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声音建立起一个周期循环,调动学生的听觉,例如狗的汪汪叫,猫的喵喵声,猪的哼哼叫,让学生能够清晰辨别动物叫声,从而可以进行简单的周期性训练。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变高了,能更深入地掌握课堂内容;教师也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及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正和更新,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对于线上资源的挖掘,能够启发学生对资源进行自主搜索和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组织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未能很好集中自身注意力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采用学生更易接受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的板块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在不同的时期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力求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为了真正为学生营造能够使其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开展课堂游戏,将以往枯燥、无趣的授课氛围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主动融入对新知的探索中。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观察、总结的方式来掌握这一单元内容的重难点,因此,必要的图形、视频展示,以及动手操作活动的安排是不可或缺的。教师讲解各种物体的变换概念时,可以先利用简单的动画来展现出图像的平移变换、旋转,以及图形的轴对称关系,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抽象的图形概念变得具象化,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观察能够自主总结各种图形变换形式的特点。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后,在接下来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电脑上的画板工具,亲自动手,进行自由的创作。教师可让学生先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接着对这个图形进行位置上的变换。教师还可通过指导和提出不同的图形变换要求,如旋转的角度、平移的位置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的悉心引导之下,学生在操作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熟悉操作,建立和完善了这一单元内容的知识体系。
这样,在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学生得以全身心投入,更直观地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及时改进。不仅如此,线上教学也让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的快乐与美好,从而愿意去学习与探索。
四、打破屏幕壁垒,拉近师生关系
在进行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遇到以下问题。首先,隔着电子屏幕,教师无法直接看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反馈,不能进行有效的问答互动,也无法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更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及时、有效的面对面评价,这无疑加大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难度,对课堂教学效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其次,在师生互动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学生在线上课堂中也降低了参与感,从而使其思维运转效率大打折扣。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网线虽然将师生联系了起来,但无法在讲课时及时地将学生的反馈传达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降低了课堂参与感,就难以真正地融入课堂当中。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面临着“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的两大难题。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一亿有多大”时,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具体数量进行感知和体会才能掌握这部分知识。在线下课堂中,学生通常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才能更直观地感受和体会“一个亿”究竟有多大。对此,为了解决线上教学互动效率低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教学。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一亿有多大”这一问题,了解学生对于一亿这一概念的理解,看看在学生心目中一亿究竟是个怎样的数值,它有着怎样的代表意义。在表达见解时,有的学生会说,一亿应该就跟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还有学生会说,一亿有很多很多个零,让人数得模糊。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星星的数量,如可以利用动画展示一亿的大小,动画中“一亿”后面的“零”相继跳出,说着“大家好,我是一亿后面的第一个零,你可以叫我小一……”动画播放完后,教师可再让学生举手说一说他们心目中最接近一亿的物体有什么,并进行指正,在这一过程中将一亿的概念传递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获得极大的提升,为教师找到提高线上教学互动程度的策略。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能够作为课堂的主体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现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路,与学生同处在同样的思考模式中,从而更好地选取更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
五、小组学习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尽到教书的职责,更要积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电子屏幕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但也变得很远。因此,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还要了解学生的心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之后,教师可以将对学生的了解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加深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例如,在小学数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按照每个小组均衡发展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入不同的学习小组中,让他们对问题进行讨论,观察不同的钉子可以组成多少种不同的图形。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摆出的图形也有所区别。教师可以采用逐个增加钉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由简到难认识多边形,但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存在认知差异的问题。有的学生受困于思维方式,只能摆出寥寥几个图形。而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会有其他的学生指导他们,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图形,使教学效果得以保障。
这种小组学习形式使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在交流过程中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些难以向教师诉说的问题也能够去寻找同龄人倾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
线上教学的出现是教育模式的更新,也是教育向好的一个表现。通过对线上教学的不断摸索,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了新奇的体验与发现。线上教学的发展,是偶然,也是必然。但线上教学的发展过程,注定不是一条平坦宽阔的康庄大道。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去摸索、去探讨、去发掘。只有这样,线上教学才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才能够摆脱空间与时间的束缚,朝着更加自由、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岩.如何利用翻转课堂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7(23):90.
[2]张兴龙.浅谈“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60.
[3]刘沛.例谈如何利用网络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7(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