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探究

作者: 叶元英

【摘要】“双减”政策不仅是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我国教育观念的一大改革。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学校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文化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等。基于此,文章具体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英语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英语;教学探究

作者简介:叶元英(1971—),女,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五中学。

“双减”政策出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1]。当前,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师、学生对于英语知识认知存在偏差,教育内容不够有针对性,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化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从而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成为当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不管是新课程改革也好,“双减”政策也好,两者都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例如,在学习仁爱版“Where are you from”这一课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正确使用特殊疑问词where和who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能够听懂有关询问的语句,从而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首先,教师要对文章中的句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以同桌为小组,让他们进行英语对话,比如“Who is he? Where does he come from?”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仔细聆听学生的发音,然后指出发音或语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随后教师可以让几个小组上台进行表演,看看哪一组的英语对话说得最好、最流畅,发音最标准。在完成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朗读一遍文章,将文章的重点难点勾画出来,最后再对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2]。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还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凸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英语本来就是一个有难度的学科,其中很多的词汇、句型、语法、发音等都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要想真正消除学生畏难的心理,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中,也提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内在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英语学习,更有效地收获英语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设计多元化的课内课外教学活动。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英语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领学生一起演唱,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情况,展开分层教学,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满足,并获得英语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仁爱版“Saving the earth”这一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型,教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地球遭遇破坏前后对比的英语视频、图片,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了解到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此外,学生还能从中感悟破坏地球环境会产生的巨大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在英语教学课堂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

再比如,在学习仁爱版“Our Hobbies”这一课时,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Mozart—the Wonder Boy”的教学内容,为了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解到莫扎特的音乐魅力,教师就可以下载一些莫扎特较为简单的钢琴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莫扎特的音乐魅力。在音乐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演唱熟悉的英文歌曲,加深学生对语感、语调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不断模仿歌曲中的语调,加强学生的口语语感。教师在带领学生唱歌的时候,还可以搭配上一些肢体动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去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意识

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其实就是学生学习习惯之间的差异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任务,更是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对于初中英语而言,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背诵、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习惯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

(一)背诵习惯

背诵英语单词、句型、文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自身的基础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Making friends”这一课时,课文中有很多类似“My name is”“His/Her favorite hobby is”的句型,在课堂快结束时,教师就要为学生勾画出出这些重点句型,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背诵,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抽查。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固定句式的使用,同时还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

(二)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会产生思考,在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一方面,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于课本也会形成基本了解,从而减少了课堂听课的盲目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应自行去查询资料,如果还是存在疑虑,则可以标记出来,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疑问[4]。例如,在教学仁爱版“What mothers said to eat”这一课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清楚食物名词到底该如何正确地运用于短语之中。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通过举例、朗诵、仿写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要点。

(三)课后复习习惯

几乎每一篇英语课文后都有针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完成该章节的复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掌握课堂的重难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贴合实际生活的课后习题,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将本堂课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后练习题。因为每堂课的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如果既要教学还要为学生拓展内容,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的。因此,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注重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策略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也是至关重要的[5]。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是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及其运用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教师针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运用认知策略

如何判断一节课质量的好坏,不是看学生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也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开展仁爱版“where are you from”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该堂课中需要掌握的词组、重点句型以及重点句型表达等,在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朗读这些句型,并进行模拟情境的运用练习。教师可以让两个人分为一个小组,通过运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表演。A同学:“Hello,Jack!”B同学:“Hello,Tom!”A同学又

问:“Are you from the USA?”B同学:“No,I'm from

the UK.”在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句型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敢于开口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桌训练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

能力。

(二)运用交际策略

交际能力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交际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在教学仁爱版“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一课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之间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交流沟通[6]。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们会回答:“I go to school by bus/bike.”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再使用英语去询问身边的同学是如何来学校的,或者开展其他内容的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发展更多的交际策略奠定基础。

(三)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积极的情感教学对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以情感感化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情绪,关注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以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契机,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让他们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同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应该多多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反思总结,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双减”政策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坚定信心,扎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开剑,王光明,方芳,张冉,艾巧珍,李廷洲.“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14.

[2]张志勇.“双减”背后教育观念的大变革[J].当代工人,2021(23):21.

[3]李家杰.“双减”带来教育新变化[N].中国教师报,2021-11-10(014).

[4]王雨晨,徐卫明.落实“双减”政策 打造优质课堂[N].江西日报,2021-11-08(011).

[5]石红星.“双减”让教育回归公平[N].合肥晚报,2021-11-03(A06).

[6]龚河华.“双减”助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民族教育,2021(11):7-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