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 宋鸿雁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大对新型教学方法研究的力度。文章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取得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宋鸿雁(1975—),女,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西关小学。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要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优化升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作用

第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内容,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丰富自身的词汇量,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更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内容不仅以现实生活为核心,而且拓展、延伸生活的内涵,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够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1]。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现状

如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核心,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来组织阅读教学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部分教师将学生的成绩放在第一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受影响,从而造成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受影响。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社会生活经验比较匮乏,理解起抽象的课文内涵有一定的困难。而部分教师没有对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没有足够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更没有恰当地选择阅读教学活动的材料。如此,使得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受影响,学生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甚至出现阅读教学活动课堂鸦雀无声的情况。这样,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失去本该有的价值。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率遵循的原则

(一)高效性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就要将高效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保证阅读活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科学调控教学的速度,确保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充分做好阅读教学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也发挥积极作用。

(二)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落脚点,全面地掌握班级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知识储备等情况,从而确保选择的阅读教学活动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要与班级的每一名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在教师科学地引导下,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储备也会随之增加。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及时地反馈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为教师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循序性

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循序渐进是学习的规律,更是教学的规律。因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性的教学原则,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不拔苗助长,不急于求成。教师要在全面了解班级每一名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关注阅读教学活动材料的选择。如果阅读材料的难度过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如果阅读材料的难度过低,学生就会觉得阅读活动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储备的角度出发,灵活地挑选难度适中,并且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材料,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平道路。此外,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活动材料时,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

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率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理念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教师需要紧跟其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重要角色。因此,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能够推动阅读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合理、高效。

第二,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场地,而是被赋予新的重要内涵。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积极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3]。

第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阅读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的教学理念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提高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教学方式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率,教师需要完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会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以阅读教学的内容为核心,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能够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4]。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为例。正式上课之前,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关于秋天的视频和图片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被秋天的美景深深吸引以后,教师适时地导入文章,并提出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文章,能够使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授阅读技巧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自身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能够通篇阅读文章已属不易,因此他们并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缺乏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双重影响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开始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具体来说,教师要将阅读的技巧详细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章、自主思考问题等方式,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5]。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经验,教师教授学生粗读法、通读法、精读法以及诵读法的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活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

第一,粗读法。从字面上的意义来看,粗读就是粗略地阅读,这也是一种语文阅读预习的基本方式。一方面,学生利用粗读法,能够以比较快的速度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提高阅读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利用粗读法,结合字典和词典来查阅生字、生词,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的文章结构框架,从而为后续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通读法。通读法指的是教师让学生自主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而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以后,可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此时教师再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为例,教师先让学生使用通读法自主阅读文章,学生在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以后,对文章中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玩竹节人的乐趣等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最大限度地减低了后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难度。

第三,精读法。精读法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详细的阅读,同时指导学生标记出文章中优美的短语和句子,再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自认为精彩的段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精读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诵读法。诵读法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同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语感和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比较高的境界。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篇文章,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激动、欢悦、自豪的心情有深刻的体会,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要想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就要营造阅读氛围,让每一名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能够体验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轮船在大海上遇难的影视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灾难的可怕,并感受当时船上的人们的惊恐、混乱。此时,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阅读的热情空前地高涨。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学生发自内心地回答:“哈尔威船长在岗位上忠于职守,在灾难前镇定自若,面对死亡舍己救人,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如此,在教师营造的阅读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并能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丰富阅读形式

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时,不仅需要有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而不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强压下被动地完成阅读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6]。因此,教师要不断地丰富阅读的形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先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在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狐狸、老虎、野猪、小鹿、兔子等角色。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野猪、小鹿、兔子的纳闷等表现得十分精彩。如此,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角色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

结语

教师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率的过程中,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灵活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并且,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参与阅读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秀娥.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6(38):117.

[2]邵立会.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3(09):84.

[3]刘婕.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9(8):66.

[4]吴光兵.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J].散文百家(下),2019(5):48.

[5]仲召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策略[J].课外语文,2017(25):35.

[6]陈进.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