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游永兰【摘要】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包括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英语阅读教学是相对综合性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写作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背景,对小学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展开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简介:游永兰(1979—),女,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丰富化、科学化的英语阅读活动。
一、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多关注词汇与语法知识教学,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还会将文章中重点词汇、语句挑选出来,进行分解式的讲解,并且要求学生背诵,英语阅读也就成了词汇教学的载体。这样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抱持着为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学生语言技能提升为主要目标,借助多元化、丰富化、科学化的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教学,以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英语阅读环境不理想
除了短暂的英语课堂阅读时间,学生在课下很少接触到英语,于是课堂就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然而,短暂的课堂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这会直接制约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要将眼光放长远,课上、课下两手抓,尽可能为学生构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使学生的英语知识有用武之地。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接触英语的时间也较短,面对陌生的语言,这些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恐惧等学习心理,或者害怕说错受到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开口说英语,长久处在这样的担忧中,学生可能会学成“哑巴英语”。教师应当明确,英语学习同中文学习一样,需要语言环境的支持,学生在阅读与输出的阶段,需要教师的鼓励。
(三)不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不够重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使得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产生较大的依赖性,独自面对阅读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探究。又或者,学生内心有一定的想法,但是害怕犯错,因而选择埋在心中,课堂参与感十分弱。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疑问,却不想主动探究,不愿与教师进行沟通。在上述几种情况中,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教师的阅读教学进度进行阅读学习,没有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而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堂导入,营造良好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知识时往往兴趣十足,此时他们学习的内容也较为简单,因此学习效果往往较为显著。然而,随着学习英语的新鲜劲逐渐过去,英语学习的难度日益增加,学生会开始出现丧失耐心和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为更好地完成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小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注重以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信心面对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挑战。笔者以为,改变课堂导入的形式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好的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积极创新导入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学习氛围[1],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A Famous Football Player”
这篇文章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知识学习,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前导入活动。在开展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球王贝利的故事,并简要介绍其生长环境与职业生涯。随后,教师可以从视频当中截取一些简单的包含过去时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翻译。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进行翻译示范,然后再交给学生自行翻译。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会更有兴趣阅读英语文章。在正式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空间。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无须畏惧自己回答错误。在这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如“What did the coach think about Pele?”“Why did Pele want to dig the hole for the coach's Christmas tree?”等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像这样层层深入开展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二)组织合作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面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活动,积极打造开放化、互动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巩固阅读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总结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发展英语思维能力[2]。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My Favorite Season”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根据这篇文章对四季的描写,设计教学活动。笔者教授这篇文章时正值春天,于是笔者将课堂搬到户外,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痕迹,发现春天的特点。到了户外,笔者先让学生自行观察、探究,待学生充分观察后,再将学生聚集起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特点,以及自己喜不喜欢春天。在这样的开放环境中,学生表达的欲望十足,课堂十分热闹。在学生表达结束后,笔者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学生的阅读更加认真、投入。学生阅读完后,笔者带领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且与喜欢相同季节的同学组成小组,通过小组的形式,将该季节的特征总结出来,并描述在自己喜欢的季节可以做什么事情。在课后,学生则需要将课堂上的总结内容写下来。
(三)利用思维导图,增强阅读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展现重难点内容。在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该在关键词之间添加足够的相关线条,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相对完备的语言知识体系,并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到重难点内容上。此外,绘制思维导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着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3]。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My Days of the Week”这篇文章时,在开展正式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忆周一至周日的英语表达形式,然后适当向学生询问周末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英语文章。为了确保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主干内容为“My Days of the Week”,分支内容为“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What does Zhang Peng do on Saturdays?”。学生需要通过阅读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内容,而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过程。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常常不知如何深入阅读文章,不知如何理清文章写作结构,有了思维导图的引导,小学生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逻辑关系,开展更为深入的英语阅读活动。
(四)布置自主探究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课堂应当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获得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In a Nature Park”这一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利用课下时间,对这一单元文章进行阅读,并且自主选定探究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然后选用一种方式展示探究内容。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自然公园当中存在的美景,阅读文章的内容并不枯燥,学生阅读起来难度并不是很大,教师可以大胆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当然,考虑到上述探究任务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在小组当中,每一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结束后学生还需要综合所有组员的想法,制订出最终的探究方向。而且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获得更多的想法。此外,为顺利地完成讨论、探究,学生需要深入阅读文章内容,参与小组活动。学生展示探究学习成果时,教师会发现,学生选择的探究方向不相同,对呈现方式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最终呈现出的内容也就各不相同,如有的小组在互联网上寻找了自然公园相关的视频内容,有的小组则是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对重点词汇以及语句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到了正式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够站到讲台上展示本组的探究内容,面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学生可以进行补充,由此在班级里会不断产生互动和交流,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丰富的收获。
(五)深入挖掘阅读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
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挖掘阅读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带给学生更为丰厚的英语学习体验。
例如,带领学生阅读“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文章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在学生阅读教材上的知识链接部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并且将中西方餐桌文化存在的差异通过情境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在阅读过程当中,学生就能进入相对真实、形象的英语探究情境,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并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从而对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性理解得更加充分。
(六)积极开展英语拓展活动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阅读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文章,教师可以在课堂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发更具创新性的阅读活动,积极开展主题类英语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文章,或者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主题活动或主题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拓展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竞赛,并为每次的阅读竞赛选定主题,如季节主题、动物主题、运动主题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将自己阅读的英语文章分享出来,并用英语说出自己阅读时的感想,以及对于文章的理解。在学生分享完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享进行适当的评价,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手抄报小竞赛,鼓励学生将阅读收获制作成英语手抄报,由全体同学共同选出优异的作品,并展示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朗读竞赛,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录制朗读视频,然后将朗读视频发至班级群中。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努力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君妍,董振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2020(23):141-142+145.
[2]王桂英.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海外英语,2020(16):224-225.
[3]兰爽,李英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2019(08):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