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 薛雪原【摘要】当前,我们的教育正从教导时代转向学习时代,从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因而,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近些年,读思达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围绕读思达教学法,重点阐述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小学数学
作者简介:薛雪原(1973—),女,福建省福清市城关小学。
当前的教育已进入素养本位的时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是每个教育者都该重视的问题。因而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读思达教学法恰恰能满足让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的完整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读思达教学法核心内容
(一)精阅读
对于数学课程来说,阅读环节也是课堂的重要组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读思达教学法中精阅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深入分析数学知识。
(二)深思辨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若想发挥出读思达教学的优势,教师应重视深思辨环节。此阶段关系到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主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掌握思考的方法,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数学公式和规则等。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够在理性思考下,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思维水平[1]。
(三)准表达
表达主要指学生能够将想到的内容清楚地用语言等方式反映出来,是加深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思路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强化具体教学的效果。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调整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读思达教学法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通过让学生灵活应用有关知识,快速解决其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数学科目的特殊性,若想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吸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而合理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快速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2]。
(二)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读思达教学法能够实现阅读、思考、表达三者的统一,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流程,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当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由于其年龄较小,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且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教师教学质量较差。而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会化整为零,建立相应的思维导图,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之中,能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一)重视数学阅读活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人们过去的思维观念中,阅读教学大多被运用于语文或英语科目中,数学学习中不存在阅读,其教学重点应该是各种各样的公式和理论。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阅读范围更加广泛,学生不仅要在众多烦琐的信息中检索有用的信息,常常还需要通过一些表格、图像等,理解真正的题意。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阅读,才能使其更好地学习数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数学科目中包含大量的阅读内容,要求教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活动,将读思达教学法融入数学课堂中。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观察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及信息获取能力等,使学生学会对数学知识的整合,在做练习题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题目含义,快速解决问题,并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3]。
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系统性地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已经仔细阐述了图形具体的运动特点,并进行举例说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图形的运动等相关内容。因此,学生通过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就可以快速掌握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的不同之处及其相关特征。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表指针的旋转,再展开相应的课后练习,促使学生学会描述旋转的方法,譬如,指针从6到12是顺时针旋转了180度。
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小学数学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并且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真实含义,导致教学效果一般。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将读思达教学法中阅读这一环节体现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其学习欲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将难懂的理论知识和公式以图片或动画形式展现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扇形统计图转变成为动画,并填充不同的颜色,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4]。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阅读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应结合教材实际内容,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入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融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应参与游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将课堂教学分成不同的环节。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参考图形结合的数学资料,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教师根据全体学生具体的阅读效果,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找到答案。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就此展开深入讨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通过此种方法,能够在强化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二)突出学生思辨能力
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过程中,应重视突出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借助现有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思辨。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应做好备课工作,围绕其中的重点内容设计几个思辨点,让学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如“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学生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学生使用多个面积较大的正方形,摆出规定的形状,另一组学生则用面积较小的正方形摆出该形状。之后再根据两个组所用正方形的数量,让学生进行总面积大小的比较。这样的思辨环节,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面积的了解,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另外,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抓住矛盾冲突,并将其设置成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加入课堂探索环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读思达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激发其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能够改变对数学科目的看法。基于此,教师应定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总结。学生可与同学深入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疑问,激发其创新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将读思达教学法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与他们共同研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其能够发现每个多边形的特点。首先,教师应让学生阐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物体有什么,提高其学习的热情。其次,再让学生利用辅导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并找到其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差别。最后,各小组再分别阐述他们计算多边形面积的办法,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计算正确或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最后再进行系统性总结与评价。通过此种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还充分体现出了读思达教学法的优势。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灵活应用各种知识,避免学生只会按照传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只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味地让学生完成大量的练习题,而忽略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不利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堂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譬如,在学习关于“分数”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养成良好的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可以举办数学知识辩论赛,以“分子和分母都是偶数,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吗”为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辩论方,并在赛前搜集足够的论据以在辩论中赢得胜利。
根据一些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解,导致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若想加强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教师应及时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学习新鲜事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其可以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表达[5]。同时,在日常数学课堂的开展中,若学生不能充分表达数学内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补充,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改变学习方法,重视自身表达能力的练习。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来说,学会表达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学习压力,使其充分吸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在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也应充分鼓励学生,即使回答错误也不要为难学生,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比如,当学习“积的变化规律”这一内容时,由于教材中的概念理论性较强,若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就不能用简单的话语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相联系,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表达,使其可以了解积的基本性质。
结语
总而言之,将读思达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基于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读思达教学法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凸显其教学优势,以此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激发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优化数学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翁启明.以学促教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中旬,2022(01):57-58.
[2]林之晖.基于核心素养的“读思达”教学法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苑教育,2021(21):7-8.
[3]孙志法,周尚清.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读思达”教学法[J].福建教育,2020(23):54-56.
[4]吴金贵.小学数学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法的有效探讨[J].天津教育,2021(27):76-77.
[5]余文森.“读思达”教学法:学生教材学习的基本范式及主要变式[J].中国教育学刊,2021(07):67-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