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对策分析
作者: 童玉鹏【摘要】在素质教育受到广泛推行的当下,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通过创建体育社团等多种教育方式和活动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文章从构建多样化体育社团模式、开展丰富多元的体育社团活动、健全完善的体育社团制度、设计自主化体育社团措施等多项策略的应用展开分析,以期促进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体育社团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3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童玉鹏(1974—),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体育社团作为当前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和社团项目为学生构建了丰富的学习方案。在此背景下,为了充分体现小学体育社团构建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科学性的社团活动对策,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趣味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多样化体育社团模式
为帮助学生在体育社团的参与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为学生构建积极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体育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以多样化的体育社团模式作为开展基础,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参与体育社团的过程中达成综合能力发展目标。
在构建和拓展体育社团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体育项目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进行全面探究,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学生在多样化的体育社团模式中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专业技巧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依托学校的基本体育项目元素,组织学生成立体育社团,将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作为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基本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社团管理模式。
其次,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体育社团方案。很多学校在创建体育社团的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基本兴趣方向,最后导致出现开展的体育社团活动与学生实际爱好不符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兴趣和效果。对此,学校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方向,构建多样化的社团方案。例如,可以提供篮球社团、田径社团、跳绳社团等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选择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社团形式,从而促使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中。
最后,在构建多样化体育社团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场地特点等,从校园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学生角度,展开全面分析,因地制宜地设计社团活动,保证体育社团活动模式的科学性及针对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开展丰富多元的体育社团活动
在组建小学体育社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综合素养发展目标。对此,教师可以分别通过学校内体育社团活动方案及校外体育社团活动方案两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社团活动策略,从而达到体育社团构建的根本目标。
首先,在设计校内体育社团活动方案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活动方案。如,关于足球社团的活动方案,教师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组织开展社团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足球社团活动,全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并熟悉球性,掌握控球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合作模式运用至校园内体育社团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达成社团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及团结一致的体育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将社团活动项目拓展延伸至校外及课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延伸性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全面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体育综合水平。
无论是设计校内还是校外的体育社团活动方案,体育教师均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贴合学生发展需求,以综合发展目标为核心,全面提升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效果,促使学生在多元且丰富的体育社团活动中,进一步掌握综合性体育运动技能。
三、健全完善的体育社团制度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社团的构建需要以完善的制度标准为基础,这是充分保障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此,教师需要分别从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三个环节和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社团管理机制,从而保障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
首先,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前的管理机制制订方向主要以计划形式为主,以全面及完整的体育社团活动计划等为根本。在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前期计划的设计目的主要在于为活动中相关制度的落实奠定良好基础[1]。其次,教师要加强重视体育社团活动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工作。最后,体育社团活动后的总结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社团活动的整个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这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全面分析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优势和特点,并在之后的活动过程中加以优化和发展。
比如,在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保障活动开展效果,教师要以完善相关的社团活动管理制度作为活动开展的基础,以此促使学生在活动中遵守篮球比赛规则,确保体育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关体育社团制度的构建要分别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以及学校角度进行考虑,使学生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实现综合发展目标。同时,教师要在社团活动结束后设置总结环节,回顾社团活动开展情况,从而保障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设计自主化体育社团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构建自主化的体育社团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在自主开展活动及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体育社团活动目标。小学阶段体育社团的组织开展,主要以教师和体育辅导者的引导为主。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善于自主完成体育社团活动任务。但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体意识是小学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之一。对此,社团辅导教师可以在社团活动方案策划及相关活动的落实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逐渐掌握体育社团活动方案的自主设计能力以及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促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例如,在设计小学田径社团活动方案时,教师即可通过突出学生主体身份的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引导,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元需求,使学生自主设计社团活动方案,以自主管理的方式完成社团活动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相关的田径运动目标自主构建针对性的社团活动方案和策略。
五、设定全面的体育社团目标
小学体育社团活动方案设计的综合目标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并促进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强化其身心素质。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构建全面的体育社团模式,需要以全面的发展目标为前提。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体育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模式特点为开放性强及灵活性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愉快的社团活动参与过程中完成综合素养发展目标。
例如,在设定乒乓球社团活动的开展目标时,教师要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巧,同时促使学生在乒乓球社团参与过程中收获快乐的运动情绪,最终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为目标。教师可以分别从技能提升目标、认知能力发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目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在设定乒乓球技能提升目标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乒乓球控球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等为重要发展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打乒乓球的技术方法。其次,设定乒乓球体育社团的认知能力发展目标时,教师需要结合乒乓球的文化背景知识等元素,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悠久的乒乓球历史文化,全面提升学习乒乓球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2]。
除此之外,乒乓球体育社团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目标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沉着冷静以及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养成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定全面的体育社团活动发展目标不仅是有效提升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效果的重要步骤,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措施。
六、完善体育社团活动器材
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全面的活动方案,更需要丰富的体育器材和相关设备作为支撑。据我国小学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而言,造成体育社团开展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常见的情况为运动场地面积不足或相关配套体育设施不够齐全。为保证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须投入大量的经费及设备支持,使学生在充足的社团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辅助下,完成社团活动目标。
例如,花样跳绳社团活动的开展便需要以齐全的跳绳设备为基础,搭配专业场地,构建科学的社团活动方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花样跳绳社团活动中。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花样跳绳活动设计社团汇报演出等多样化的活动方案,安排统一的演出服装和专业的场地,组织学生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文化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至体育活动中,全面发展学生的花样跳绳兴趣,实现丰富校园文化的教育
目标。
七、采取科学的体育社团评价模式
小学体育社团模式中的评价环节,对于学生活动开展质量的提升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大部分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方式为主,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整理学习与活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但是这种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也未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目标及开展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采取新颖的评价模式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应用科学合理的体育社团评价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社团参与效果。
例如,在羽毛球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设计科学合理的社团评价方案,通过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优化活动评价环节,以提升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效果。在学生自我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学生逐步梳理体育社团活动的整个流程,回顾和分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从而促进体育社团评价模式更为科学合理。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环节不可或缺,是影响体育社团活动开展效果的关键因素,更是保证学生体育技能和身心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郑涛涛.基于体育社团活动培养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 · 管理),2021(01):205-206.
[2]石峻.农村小学创设学生体育社团的行动策略:以浙江省乐清市部分农村小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5(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