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源视角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分析
作者: 薛锋 梁泽鹏 孙孟月 陈志伟 罗建
[摘 要]文章利用文本分析和图表分析方法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体系进行分析,并以数据为依据,对我国不同等级院校生源来源进行普遍性分析。通过数据和过往文献分析可知,我国高校生源以及招生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通过某高校研究生推免成绩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生论文成绩和某高校硕士毕业生论文成绩,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的关系,得出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关系的结论,并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生源来源;培养质量;招生方式;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5)01-0128-05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国各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是国家进步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着我国各领域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也是我国在世界人才竞争中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生源的关系密切相关,生源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在“大招生”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保证。
一、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分析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分析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将中国有潜力的研究生培养为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完整教育体系。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从侧重发展规模到侧重质量的转变,培养体系从注重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转变为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兼顾培养协调发展,注重研究生学识与能力共同提升,人才质量评价不再以学术水平为唯一标准,而转变为学术能力与职业发展共同评价(见图1)。
(二)高等院校研究生招生与生源分析
1.生源来源分析
我国高等院校一般分为四个等级,“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双一流”院校和普通院校,不同等级的高等院校生源不同。
“985工程”院校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来源于本校、部分同水平院校和部分其他院校。上海交通大学2023年研究生拟录取数据显示,该校2023年招生人数约为7000人,其中推免生人数为3534人,占总招生人数的一半,本校推免生人数为1279人,占总招生人数的36%,除去本校学生,其他学生大多为水平相近的“985工程”院校学生,如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
“211工程”院校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来源于本校、少部分同水平“211工程”院校和其他“双一流”院校以及普通院校。根据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硕士统招复试分数线的数据,一些强势和热门学科,比如交通运输、通信工程等的复试分数线远超国家线几十分,而对于一些冷门专业和弱势学科,复试分数线则刚超过国家线。
“双一流”院校以及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生源则主要来源于本校和其他院校。根据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统计数据(见图2)[2],其招生来源主要为国内的普通高校,“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等的生源相对较少。而且对于一些地方普通院校,部分专业第一志愿生源严重不足,需要靠调剂来补充。根据济南大学的数据[3],该校的部分重点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往往难以满足招生计划,需要通过调剂来补充生源。对于一些较弱的学科,甚至出现了招生计划指标无法完成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需要调剂的人数占比约40%,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4]。
2.生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政策的提出,研究生报考人数、招生人数在快速增加,报录比也在不断提高,考研调剂成为热门。研究生生源不仅有应届生,而且有很多往届生。根据深圳大学的数据,深圳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160人,有25915名学生报考。其中应届生到考10877人中,录取1800人,占应届生到考人数的16.55%;往届生到考10418人中,录取1360人,占往届生到考人数的13.05%,占总录取人数的43%,接近一半。此外,调剂生978人,占总录取人数的30.94%。调剂生的成绩普遍较高,调剂也是院校吸收高质量生源的一种方式。
3.不同培养方式与生源分析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见表1)。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在职人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方式,但随着研究生考试难度以及报考人数不断增加,部分应届生选择考试难度相对较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许多高等院校有生源不能满足招生计划的情况。为了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院校通过调剂的方式来获取生源,出现了大量的全日制考生调往非全日制的现象[5],其中也包括校内外同专业或相近专业非全日制之间的调剂。部分高校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就读非全日制研究生,推出了许多激励政策。比如中国计量大学承诺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享有相同的100%覆盖奖学金[6]。根据广西大学的数据[7-8],广西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5461人,其中一志愿录取人数仅为3083人,占总录取人数的56.45%,有几乎一半研究生为调剂考生。这些调剂考生中,很多考生为“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双一流”高校毕业,也变相优化了生源质量。
二、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分析
(一)生源质量分析
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考生的本科信息初步判断生源,一般认为,毕业于“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双一流”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高[9]。基于此,本文选取国内某“211工程”院校2023年某学院的推免生数据,根据其本科来源、本科平均成绩和复试综合成绩对生源质量进行了分析(见图3)。
根据图3数据,来自“211工程”院校本校的推免生和“985工程”院校学生的复试平均成绩最高,明显高于其他高校。而其他“211工程”院校和其他院校学生的复试平均成绩则相对较低,其他“211工程”院校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其他高校学生的复试平均成绩要低。此外,本科平均成绩更能反映学生在本科的学习和科研情况,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根据图3数据,学生的本科平均成绩和复试综合成绩关联性不大,高校不能简单地通过学生的本科平均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
(二)培养质量与生源分析
影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导师、教育资源、个人兴趣、个人的努力程度和个人的天赋等,本次研究着重于从生源角度分析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一般以学位论文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研究成果,考查高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一些学生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可能来自三所等级不同的高校,因此更能凸显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的关系。
本次研究选取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至2017年博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成绩作为依据[10]。为了确定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生源的关系,将样本分为本科、硕士来自不同等级院校的生源组。评分规则为由3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的评价,分别赋值为10、8、6和4分。该篇学位论文的最终成绩为3位专家的评分之和。
从图4数据可以看出,硕士来自“985工程”院校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高于硕士来自“211工程”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而本科是否来自“985工程”院校或“211工程”院校与其毕业论文成绩关系不大。但从图5的数据可得,本科来自“211工程”院校的学生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最高,“985工程”院校次之,普通院校的最低。硕士来自“985工程”院校的学生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最高,“211工程”院校次之,普通院校的最低。总的来说,博士毕业论文成绩或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的硕士毕业院校有关,而与本科毕业院校关系不大。
选取某高校2018年学术型硕士毕业论文成绩作为依据,从选题、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和准确性五个角度对论文进行评审,根据论文质量分别赋值为5、4、3、2、1分,再将五个角度的评分相加为该论文的最终评审成绩[11]。根据图6数据可以看出,推免生的论文成绩无论是平均总成绩还是各个评审角度的平均成绩,基本上比统考生高,但差距不大。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果分析
1.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中,推免生优于统考生
以上研究表明,推免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更高。推免生通常在本科期间,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综合素质都保持优秀水平,是各个高校顶尖的人才。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其继续保持了本科期间的学习习惯,其毕业论文成绩普遍优于统招生。对于统招生,其在本科期间的成绩及整体素质低于推免生,加上统招生中除了应届生还有往届生,部分考生参加了多次研究生考试,所以统招生的整体素质相差较大,导致其论文成绩普遍低于推免生。
2.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生源的本科院校无明显关系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而生源所在的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某高校硕士招生入学时,不同等级高校的学生复试成绩,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成绩,都说明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与学生的本科院校无明显关系。
(二)对策建议
1.适当增加推免资格
研究生教育培养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在生源的筛选中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科研素质。适当增加推免资格,不仅可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本科生进入研究生教育体系,而且能够提高研究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和科研潜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推免比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推免制度的公平与透明,通过制定严格的推免标准,对推免生在本科阶段的学术表现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推免资格的授予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相一致。在增加推免比例的同时,激励学生在本科期间更加认真学习,积极参加与科研相关的活动、竞赛,为之后的研究生阶段打下基础。
2.注重吸收综合素质更高的优质生源
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除了注意来自重点高校的生源,也要注重其他高校的高素质生源。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积极拓展优质生源的来源渠道。同时,优化招生宣传策略,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与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考生报考。此外,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科研资源等方式,吸引高质量的生源。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中,高校的等级越高,推免的比例越高。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生源,因其推免比例较低,推免生往往是该高校最优秀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分学生可能相较于其他重点院校的排名靠后的学生更加优秀。因此,无论是来自哪种等级院校的生源,都应当对其进行严格考核,吸收综合素质更高的优质生源,不应当将生源的“出身”作为唯一的评选指标,而是将生源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生源质量的关键评选指标。
3.衡量初试、复试成绩占比
初试与复试成绩的比例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应合理衡量初试与复试成绩的占比。在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初试成绩体现了学生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上的能力,但难以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科研方面的能力。适当调整初试与复试成绩的权重,可以更好地衡量考生的综合能力与学术潜力。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初试、复试成绩比例。例如,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复试成绩所占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以便全面地评估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研究能力。同时,应加强复试环节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4.制定不同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