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价值以及弘扬路径研究
作者: 刘淑艳 张永衡[摘 要]红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有助于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有助于培养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培养创新实干的本领。课题组提出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丰富宣传新形式、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大学生;价值;弘扬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7-0086-03
2023年7月6日是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的54周年纪念日。红旗渠精神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学习宣传贯彻的重要精神。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1]。红旗渠精神是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
一、红旗渠精神的理论内涵
(一)红旗渠精神的特质:自力更生
修建红旗渠期间,林县人民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以国家扶持为辅”的方针,坚定“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坚决不给国家添麻烦。据《林州水利史》记载,修渠时“抬杠断了改做镐把,锤把断了当柴烧石灰。抬筐、车篓就用铁丝和旧车带包边兜底,用破了再修编,直到用烂后,当柴烧石灰”[2]。据统计,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林县人民自筹资金5839.66万元,自带工具31万余件,编抬筐3万个,自制水桶1.89万个,自制各种工具117万件[2]。这些数据、这些事迹,都是林县人民自立自强、自力更生优良品质的生动体现。
(二)红旗渠精神的精髓:艰苦创业
红旗渠的建设条件是艰苦的,但林县人民毫不退缩,让太行山低头。大家住山洞、睡席棚,啃冷窝头、喝山泉水,用锤子、铁钎、双手凿出红旗渠。山西省境内的漳河引水点的海拔仅比红旗渠渠线的最高点高出14.7米,渠水需要在这14.7米的高度差内环绕流走70.6公里的连续坡路[3],从而河水顺利引入林县。处理这一问题现在听起来难度不大,但在当时需要极高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林县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最终完成了修建红旗渠的伟大事业。
(三)红旗渠精神的基础:团结协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4]。红旗渠的修建集无数个英雄智慧和力量于一体,县委领导带头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测量,设计师设计施工图纸明确任务,除险队带头冲锋排除危险,爆破组排除瞎炮开辟路线……红旗渠的成功修建离不开30万林县人民的团结协作。林县人民上下一条心,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与人民群众一同背石头。在当时,只有18岁以上的群众才可以进行开渠工作,但是有许多不足18岁的青少年,最小只有13岁都去贡献力量[5]。正是全体林县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日夜奋战,才使得红旗渠修建的整个工期最终缩短了五年。
(四)红旗渠精神的灵魂:无私奉献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无私奉献的结晶。红旗渠中不光有30万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还有所有林县人的默默付出。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建设工期久的水利工程困难很大,由于缺乏财力和物资,林县人民拿出自己家的粮食;冬天缺少棉衣,林县人民就拆开自家的棉被制作棉衣;缺少铁锹等工具,林县人民不计得失贡献出来,出钱、捐粮、捐物,哪怕只有捐3毛、5毛钱,他们用无私奉献守候着自己的信仰[6]。他们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红旗渠建设事业,他们就是红旗渠精神的代言人。
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新时代大学生能否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将来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8]。红旗渠建设时期,林县人民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以引来水源为目的,毫不动摇地真抓实干。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理论、掌握理论、践行理论,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红旗渠建设史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丰厚滋养和生动素材,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让大学生更加科学准确地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理解马克思主义,用坚定信念、崇高信仰照亮个人前途、国家命运、民族复兴之路。
(二)有助于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这不只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时代呼吁。修渠十年间,林县人民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不畏险阻,保持干劲,最终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红旗渠精神体现了吃苦耐劳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也为大学生发现和改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错误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提供标尺。此外,红旗渠精神的典型事例还可以完善高校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逻辑体系,深化大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培育的理论基础,强化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三)有助于培养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
红旗渠工程不是靠单打独斗完成的,而是几十万林县人民大公无私、甘于奉献完成的。正是有了每个人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才能完成历史上的一件件丰功伟绩,才会形成优良的社会氛围。新时代大学生需要无私奉献品质的指引,需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规范自身道德建设。林县人民出钱出物出力,将红旗渠工程当作自己的家事,为红旗渠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宝贵的生命。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学生锤炼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将无私奉献的道德观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为学校、为社会、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四)有助于培养创新实干的本领
在红旗渠建设时期,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少施工工具,林县人民自制水桶和施工工具数万个用于红旗渠工程建设。这是林县人民在奋斗中积累经验、提升本领的成果,体现了自力更生、真抓实干的精神,也是创新创造精神的发扬。修渠经历不仅提高了林县人民的建筑业水平,而且促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红旗渠精神有助于丰富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练就脚踏实地、艰苦卓绝的实践精神和本领,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聚力。
三、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的路径
(一)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第一,开设“红旗渠大讲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一个理论点,在教学中引入红旗渠真实故事,结合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传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展开讲述,引导学生通过收集素材、逻辑推理去认识把握理论。第二,编制红旗渠教材。由教育部门领导、红旗渠精神研究专家和思政课教师参与编写,以红旗渠修建过程和红旗渠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实效性,融合历史图片、真实事例、课后练习题,进一步丰富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确保教学质量。第三,完善教学方法。深度挖掘红旗渠修建工程所包含的学科知识点,如讲述洞口爆破、测距等涵盖的建筑、物理、化学知识,引导启发学生领悟林县人民在修渠过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又如施工英雄舍己救人的故事,可运用情景教学法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
(二)丰富宣传新形式
第一,创作文艺作品。鼓励学生立足红旗渠建设史实,开展红旗渠文学、绘画、雕塑等二次文艺创作及评比活动,结合城市家乡特色,为家乡景区和特色建筑设计与红旗渠精神有关的文创产品和标志。第二,开拓网络空间,使其成为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新阵地。教师通过慕课、腾讯会议进行线上录播和直播授课,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宣传文章,引导学生使用抖音、快手短视频平台发布宣传视频,提高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力度。第三,在校园开展红旗渠精神宣传周活动。每月的第一周作为宣传周,通过使用图书馆、各教学楼的电子显示屏播放与红旗渠精神相关的文字和视频。学校宣传部门制作宣传展板,设计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三)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
第一,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旗渠和红旗渠纪念馆,实地走一次千里大渠,看一场凌空除险。组织学生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参加培训并撰写学习心得,录制学生实践活动视频。此外,在社会上开展“寻访修渠人”“红旗渠精神入我家乡支教”活动。第二,组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校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开展“红旗渠我们来讲”主题联赛活动、“红旗渠精神我们弘扬”演出、打造“红旗渠元宇宙”剧场[9]。又如各学院班级开展红旗渠经典诵读活动,搭建线上线下诵读平台,组建学生红旗渠精神宣讲队,深入各学院班级进行宣讲。第三,开展寒暑假“红旗渠精神伴我回家”活动。要求学生录制自己做的有意义的一件事、最能体现红旗渠精神内涵的一件事,并撰写个人心得体会。鼓励学生给长辈认真讲述红旗渠工程及其建设史、讲一个真实的红旗渠故事、介绍一位红旗渠修建英雄。
四、结语
红旗渠精神传承至今,具有永恒性和时代性。大学生作为传承红色精神的主体,也是将红旗渠精神融入社会、生活、实践的重要力量,有助于学生培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作风,有助于塑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集体氛围。要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价值,把握弘扬路径,促进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旗渠精神、培养道德品质、巩固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时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9(1).
[2] 杨梓楠.永远震撼人心的红旗渠精神[J].中国档案,2023(1):26-27.
[3] 张宋菀菁.让红旗渠精神照亮前进道路[J].新西部,2023(3):94-96.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9-29(2).
[5] 冯梦醒.红旗渠精神及时代价值分析[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6] 中共林县委员会,林县人民政府.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纪念红旗渠通水25周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61.
[7] 顾翔.让校园成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阵地[N].辽宁日报,2020-01-16(11).
[8]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9] 张素敏.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2):55-57.
[责任编辑:黄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