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馆校合作+合作学习”模式的文科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龚金红 关新华
[摘 要]结合历史学专业社会调查类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馆校合作+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实验教学过程中,馆校合作的内容包括调查主题设计、实地参观、实地调查和成果交流,采用的合作学习方法包括拼图法、角色扮演、二人学习组以及分析团队法。调查发现,该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实验教学;馆校合作;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1-0047-04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多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与理工科实验教学相比,文科实验教学在国内高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推进文科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不少研究围绕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及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模式展开了一系列讨论[1-3],也有研究探讨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实验教学方法[4-6]。在校内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利用校外资源开展文科实验教学还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在介绍现有文科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华南农业大学历史学专业实验课博物馆观众调查:方法与实践课为例,探讨“馆校合作+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一、现有文科实验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类,即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和本专业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
(一)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
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是指由某一专业主导,设计一个可以由多个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实验项目,该项目既有总的实验目标,又有不同专业各自的实验目标[6]。这种模式要依托文科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统一管理。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组织设计了“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模拟审判”“档案保护与管理”“文化传播”“大学生创业”以及“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等多个综合集成实验项目,每个项目都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由不同专业的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能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独立的实验课程教学
除了由文科实验教学中心集中开展的实验教学外,各专业也会独立开设一些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通常由任课教师主导,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实验教学模式。其一是演示型实验教学,通常采用“告知—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即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已学过的知识[7]。例如投资学实验课可以使用国泰安虚拟交易所系统,让学生观察学习K线图,分析股票价格,使用虚拟现金在系统中进行投资操作。其二是案例教学,即描述一个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揭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互相评价方案。案例教学属于讨论式或主体式教学模式,在法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多有应用。其三是模拟实验教学,包括情景模拟型实验教学和模拟软件应用型实验教学[7]。前者主要是通过设计某种沟通场景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例如现场模拟电视演播室、模拟法庭等,后者则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或决策支持系统来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利用VR设备再现考古遗址的3D仿真情境。此外,还有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7]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验证结果等一系列步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调查实践就属于这一类型。
二、“馆校合作+合作学习”实验教学模式
博物馆观众调查:方法与实践课是面向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实验课,现采用“馆校合作+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博物馆展览策划与陈列设计、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三个板块,在实验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馆校合作与合作学习模式。
(一)馆校合作模式
馆校合作是指场馆与学校为了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协作开展教学活动。由此学校可以将教育场域扩展至校外,利用场馆资源开展参与式教学和直观性教学[8]。这为文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也契合文科实验教学的社会实践导向。学校可通过多种馆校合作形式整合教育资源,达到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协同育人的效果。
以博物馆为例,馆校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参观访问、拓展服务、教师专业发展、博物馆学校以及区域性整体合作[9]。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前三种合作形式,具体包括实地参观、送展到校、专家讲座、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在实践教学方面最常见的合作形式是实地参观。实地参观分为自由参观和有目的地参与两种。自由参观是让学生在博物馆内自由活动,不加引导,无具体内容设计,整个参观过程中,馆校双方主要负责维护秩序。这种参观形式过于散漫,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教师会提前设计教学任务,与博物馆宣教人员沟通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获得预备知识,让学生在博物馆中有目的地参观。
本门实验课程以博物馆观众调查为核心任务,在调查主题设计、实地参观、实地调查以及成果交流等多个环节与博物馆进行合作。一是征询博物馆方的需求,结合《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将展览评价与公众服务质量作为观众调查的主要内容。二是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实地参观,由博物馆宣教人员对展览进行讲解,学生梳理展览内容并完成实验任务一,即整理展品信息、核对展厅布局图并标注展品编号,准备好观众调查的基础性资料。三是与博物馆协调沟通观众调查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式观察和问卷调查(实验任务二)。四是指导学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一份观众调查报告(实验任务三),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反馈给博物馆方,作为一级博物馆评估的支撑材料。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持续与博物馆保持沟通、咨询与合作关系,博物馆不只是资源的提供者和配合者,也是需求的提出方和受益者。
(二)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10]。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促进性的相互作用、个人的责任感、社交技能或合作技巧以及小组合作过程是形成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11]。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12],其中认知层面的学习效果包括学科测验成绩、学生作品、应用技能等,非认知层面的学习效果则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13]。
美国学者巴克利(Elizabeth Barkley)等人将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的问题分为6类,即讨论、学生互教、问题解决、信息整理、互动写作和团队竞赛,并围绕这6类问题介绍了35种合作学习方法[14]。本门实验课主要采用其中的拼图法、角色扮演、二人学习组以及分析团队法(见表1)。具体实施过程包括:(1)任务引入,教师阐明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究兴趣,明确下达实验任务。(2)学生分组,以2~5人为一组,实验任务二由学生自行分组,实验任务一和任务三由教师分组,分组时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搭配和技能搭配。比如任务一中,每组需配备一名能使用绘图软件的学生。(3)组织引导,教师通过现场走动管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提供激励和指导,确保各小组能按时完成任务。(4)组内合作与组间分享,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分享交流。(5)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整体展示效果以及成员合作表现等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并给出建议。
(三)实施效果
笔者通过在线问卷调查,从合作互助情况和学习收获两方面了解“馆校合作+合作学习”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过程中,六成以上的学生会和其他同学分享信息,例如向其他同学咨询相关信息(占80%),参与协商或讨论(占77%),或者主动为其他同学提供相关信息(占62%),回复问题解答疑问等(占68%);四成以上的学生会在情感和行为上帮助他人或者向其他人求助,如言语鼓励、软件操作等(见图1)。
当问及实验课有何收获时,大多数学生提到的是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提升。一方面,学生表示“学到了很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博物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展览逻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像之前只是进去走走看看,一圈下来,就不记得什么了”。另一方面,学生表示“掌握了观众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了部分CAD制图技能”“学会了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和SPSS软件”“提高了协作能力和写作能力”“锻炼了沟通能力”“知道应该如何和别人打招呼,突破第一次见面的尴尬”,甚至有学生表示“在调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恐”。总之,“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社交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除了认知层面的学习效果,基于任务导向的馆校合作实验教学模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对实验课的态度。有学生表示,“对博物馆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接触了新领域,(觉得)历史真好玩”,感受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到“实践性高的课程活动真的很能增强一个人的能力”。合作学习模式则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很重要,这么多工作任务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小组每个人尽职尽责”。通过小组合作,他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增加和舍友的默契”“和同组同学的关系更密切”,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由于观众调查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些学生认为“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难度,但是后面却觉得挺有趣的”“在开展任务的时候,和同学不断磨合,增强了合作精神”,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任务完成时觉得“成就感满满”。
此外,馆校合作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助于他们理解不同人的工作,对他人工作成果持尊重的态度。例如有两位学生提到,“原来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展览需要这么多的前期准备、设计、交接,才能最终呈现给观众如此精彩的视觉体验”“第一次知道原来博物馆不仅是我们看到的展览内容而已,背后凝聚了许多人的许多心思,以后看展要更加认真”。
三、结语
在校内文科实验平台建设滞后、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采取馆校合作模式开展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整合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社会调查类实验课程,任务导向型馆校合作更利于双方明确目标,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效果。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也具有积极作用。这种将馆校合作与合作学习融合在一起,涵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合作模式,可供其他文科专业实验课程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虎,王勤,冯建刚.“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重塑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9):270-273.
[2] 叶青,黄建兴.新文科背景下历史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6):208-211.
[3] 杨积堂,张宝秀.文科跨专业综合集成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4-6.
[4] 管婧婧.基于PBL教学法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创新[J].实验室科学,2015,18(5):122-124.
[5] 涂俊,冯欢.新技术驱动下的文科实验教学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22(3):63-69.
[6] 贾文涛,李怡君.高校新文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2(Z1):55-57.
[7] 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40-144.
[8] 王乐.协同论视角下的馆校合作研究[J].基础教育,2017,14(2):34-39.
[9] 宋娴,孙阳.西方馆校合作:演进、现状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3,42(12):103-111.
[10] 王鑫,白树勤.从理念到实践:“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02-106.
[11] 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5-47.
[12] 李宝敏,宫玲玲.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内外54项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24):39-47.
[13] 王维,董永权,杨淼.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48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0,7:34-40.
[14] 高筱卉,赵炬明.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原理、方法与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22(5):87-96.
[责任编辑:黄紧德]
[收稿时间]2023-07-07
[基金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23〕4号);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JG22020);华南农业大学校级实践课程(华南农教〔2020〕15号)。
[作者简介]龚金红(1983—),女,湖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务营销、博物馆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