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的主要变化、目标指向和实践路向
作者: 王毕涵 汤长发 张强峰[收稿日期:2023-10-2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BLA190211)。
作者简介:王毕涵(2000-),硕士研究生,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民体质健康促进。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张强峰]
摘 要:《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以下简称“新《标准》”)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原《标准》”)的最新修订版,剖析新《标准》主要变化及其背后的目标指向有助于新《标准》的全面实施。研究认为:新《标准》主要变化体现在提高测定对象年龄上限,增加身体形态指标比重,优化测定项目及评分标准,提升测试设备智能化水平,指向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质健康需求,改善国民越发肥胖的身体形态,追求更为科学的测评练体系,助力生活化的体质健康促进行为等目标。践行新《标准》主要变化与目标指向,应从完善法律法规与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国民肥胖抑制机制、强化硬软件的配套保障、宣传生活化的体质健康促进行为等方面展开。
关 键 词:国民体质;体质测定;《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体质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3-0147-06
The main changes, target directions, and practical directions of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 Standards (revised in 2023)
WANG Bihan1, 2,TANG Changfa1, 2,ZHANG Qiangfeng1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2.Key Laboratory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in Hunan Provi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Abstract: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Standard (revised in 2023)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ew Standard") is the latest revised version of the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Standar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riginal Standard"), and analyzing the main changes of the New Standard and its underlying goals will help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main changes in the new "standards" are reflected in the increase in the upper age limit of the test subjects,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body shape indicators, optimization of measurement items and scoring standard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lligence level of testing equipment. The goals are focusing on the physical and health needs of an aging population, improving the increasingly obese body shape of the population, pursuing a more scientific evalu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helping promote lifestyle oriented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 Implementing the main changes and target directions of the new "Standards", that sh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improv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s,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mechanism to curb national obesity, 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promoting lifestyle oriented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behaviors.
Keywords: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ment Standards (Revised in 2023);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自2003年以来,基于原《标准》的国民体质测定逐步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基于原《标准》构建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已发展成为制定和评估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健康中国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和数据来源,为国家科学制定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增强国民体质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时隔20年后,国家体育总局在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专家论证、征求意见等基础上,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开启我国国民体质测定新篇章。观察并揭示新《标准》的主要变化及目标指向,对新《标准》的全面实施、国民体质测定的稳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落实、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1 新《标准》修订的时代背景
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教委、卫生部等10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3~69岁国民体质监测,并依据533 910个有效样本的测试结果,在《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18~60周岁男性与18~55周岁女性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历时3年时间研制出原《标准》[1]。20年来,原《标准》已成为判断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衡量各级政府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并为国民体质监测实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做出重要贡献。但时至今日,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与2000年相比也已发生很大变化。如在身体形态指标方面,我国成年人和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且增速过快,从最初超重率快速增长,但肥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到现今的肥胖率增速加快、乡村居民超重和肥胖增速快于城镇人群的局面,同时又存在低体重在农村老年人、年轻女性中有上升的苗头[2]。再如身体素质指标普遍下滑,其中力量素质下滑最为严重[3]……因此,依据20年前国民人口数据研制的原《标准》就难以准确反映当前我国国民体质状况与运动喜好特征,不能切实为国民体质健康政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前5次调研均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合格率在85%以上,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国民肥胖人群比重过大,慢性病人群在不断增加[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与世界体育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5]。
与此同时,受体质健康领域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和科技水平应用不足导致的测量技术局限等因素影响,原《标准》部分测试项目难以代表当前体质健康测评的主流认知,并与最新体质健康测量技术存在显著差异。如幼儿网球掷远项目能较好反映神经、肌肉等器官系统功能,但幼儿投掷技术能力较弱,测试结果误差较大[6]。成人台阶试验指数已被证实为不能有效评价不同体重受试者的心血管功能,不能有效反映心脏功能的增龄性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也不能有效综合评价人体心肺功能[7]。老年人测定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缺少心肺耐力检测指标[8]。另外,基层测试队伍不稳定、组织安排不合理、测定对象难召集[9]、宣传工作不到位、测试程序复杂、场地受限、专业监测人员短缺、受测人群分布不均衡、器材质量不过关等问题[10],也影响着原《标准》的实施成效。
2016年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为原《标准》修订提供直接的政策依据。2022年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修订原《标准》,开展常态化的国民体质监测”,随后原《标准》修订工作逐渐展开。随着学界对国民体质测定指标、测试技术、评价方法的研究逐步深入,体脂率、2分钟原地高抬腿、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等被认为是筛查心血管功能、耐力水平等的关联因素[11]。国民体质测定传感器、射频卡等技术设备日臻娴熟,也为修订原《标准》提供大量“素材”支撑。
2 新《标准》的主要变化
首先,新《标准》提高测定对象年龄上限。新《标准》将老年组的年龄上限由69岁提升至79岁,并新增70~79岁老年人的体质测定项目及标准,推动国民体质监测覆盖更广的健身人群。70~79岁的老年人都可以参与新《标准》测试,突显国家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关注,强化新《标准》促进老年人体质健康的价值,也体现出主管部门在顶层政策设计中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性布局。
其次,新《标准》增加身体形态指标比重。身体形态是国民体质的最直接呈现,不仅包括身高、体重,还包括腰围、皮褶厚度、体脂率等。原《标准》通过BMI(体重/身高2)评价身体形态的方式无法区别个体肌肉和脂肪,在反映脂肪含量方面存在着高估或低估的可能性,比如肌肉型个体就容易出现高估,隐性肥胖个体容易出现低估。因此,新《标准》一方面增加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身体形态指标比重,3~6岁幼儿组身体形态占比由以往的14.3%提升为30%,成人Ⅰ组由11.1%提升为15%,成人Ⅱ组由14.3%提升为15%,老人组由16.7%提升为20%;另一方面是成人组、老人组增加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体脂率测试项目,从BMI和体脂率两方面判定成人组、老人组身体形态水平,积极回应原《标准》身体形态指标单一的不足。
再次,新《标准》优化测定项目及评分标准。针对当前我国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在体质健康中的不同问题与需求,新《标准》一方面按组别调整测定项目。如幼儿组新增握力,10米折返跑改为15米绕障碍跑,剔除幼儿网球掷远;成人Ⅰ组新增体脂率,台阶测试改为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俯卧撑改为俯卧撑或跪卧撑;成人Ⅱ组新增体脂率,俯卧撑或跪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台阶测试改为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其中俯卧撑或跪卧撑贯穿整个成人组,修正原《标准》成人组在应对健康挑战时呈现出的时代局限;老人组新增体脂率,2分钟原地高抬腿和30秒坐站,其中2分钟原地高抬腿项目弥补原《标准》老人组没有心肺耐力检测的空缺,助力我国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提升。另一方面调整评分标准,新《标准》从更容易被广大群众理解和接受出发,将原《标准》单项指标评分5分制5个得分段(身高和体重为3个得分段)调整为百分制13个得分段60分及格,避免原《标准》5分制评分的不足,同时将原《标准》各单项指标得分简单相加、所有测试项目同等重要的综合得分方式,调整为根据不同指标系数计算综合得分(非等权)方式,此举更能够区分不同指标在综合评价个体体质状况中的作用,也使得原《标准》“非零进一”“任一项指标无分者,不进行综合评价”等不合理规定得以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