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征及启示
作者: 钱兵
[摘 要]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立体展现与形象描绘。运用WAI技法对16位卓越教师的自我描述进行内容、性质、历程3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卓越教师自我心像在内容方面强调专业实践,淡化身体元素;在性质方面充满积极色彩,带有消极点缀;在历程方面注重当下体验,心系未来愿景。教师教育者可以从聚焦卓越教师持续发展需求、重视卓越教师实践知识形成、助力卓越教师职业形象改善3个方面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卓越教师的自我认知。
[关键词]卓越教师;自我心像;WAI技法;教师教育者;培训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5)01-0110-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5.01.018
[收稿日期]2024-10-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苏派名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SJZDA163)。
[作者简介]钱兵(1973-),男,江苏徐州人,宿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题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2018年,教育部启动首届“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能够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家型卓越教师[2]。卓越教师培养问题既是对国家“靠谁培养人”问题的回应,也是对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引。由此,学界围绕卓越教师的内涵、标准、特征、评价、培养、国际经验比较等主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其中,卓越教师特征研究在学界备受关注。李琼等人的研究(2012)发现,教学组织与管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反思与研究是中小学卓越教师共同的关键特征[3]。黄露等人的研究(2014)发现,卓越教师具有强烈的职业动机、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灵活的教学行为、高效的学生管理等专业特征[4]。施雨丹等人(2015)认为,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科研素养、专业引领和传承是教师心目中卓越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构成[5]。龙宝新(2017)指出,卓越教师独特素质包括深刻的职业情感、特适型专业知识结构、精敏问题意识、独创教育行动图式与机敏情境智慧[6]。王后熊等人(2020)认为,卓越教师核心素养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教学素养、良好的信息诊断素养和持续的学习反思素养[7]。邓祯钰等人(2022)认为,卓越教师是“促变教学”的创变型教师、“独具个性”的人格型教师、“致中和”的关系型教师、“知识圆融”的专家型教师、“大先生式”的教育家型教师、“自助式”的终身学习型教师,智能技术赋能的智慧教师是智能时代卓越教师发展的必然走向[8]。
综上,学者们或基于对卓越教师内涵的理解,或基于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或基于对中小学教师传记的分析,提炼出了卓越教师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集中于教师的道德素养、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科研素养等方面,对于卓越教师增进自我认识、对于其他教师锚准发展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然而,这些研究都忽略了一个微观话题——卓越教师的自我心像,也未曾探讨卓越教师的自我心像特征问题。当然,自我心像属于教师教育领域的一个微观话题,关注者较少,成果不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基于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在头脑中无意识形成的关于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内在心理图像,反映了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认识,表征着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体验,影响着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的态度[9]。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自我与专业实践互动的产物,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关键和外部“诠释”,会在认知后台(潜意识层面)指引着教师在实际场域中的教学行为。因此,本研究试采用WAI技法(WAI Technique)对卓越教师自我心像进行“可视化”处理,旨在探究与发现卓越教师自我心像核心特征,促进卓越教师的自我认知,提高教师教育者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以特级教师代替卓越教师。理由是卓越教师缺乏明确标准,难以准确界定和把握,研究对象选择容易产生异议,特级教师是我国实施的一项卓越教师制度,旨在表彰优秀中小学教师,评选以行政文件为依据,入选者皆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10]。因此,特级教师必然属于卓越教师的范畴,以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不会受到读者质疑,得出的结论同样适应于卓越教师群体。
为了得到符合研究条件的研究对象,经由徐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协调,笔者遴选了16位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性别学段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
总计
男44109
女12317
总计564116
注:由于研究对象执教学科较为分散,人数也不多,故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学科划分
三、研究方法
教师自我心像是一个内隐性表征结构,是教师在专业实践与专业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内在影像,具有模糊、混沌、复杂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教师不自知、不自查,但在有效指导下,可以借助语言描述、图画隐喻、自我挖掘等表征形式,实现由“内隐”到“外显”的转化。
(一)WAI技法
WAI技法又称“二十问”法,源自Kuhn等人的研究[11],是心理学工作者研究个体自我意识与自我观念的常用方法,要求受测者完成20个填空题,每一题都以“我是……”的方式呈现。WAI技法的实质是借助个体的描述,对个体自我进行认识,或者帮助个体自我认识。需要指出的是,自我心像也是个体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产物,只不过,这种自我判断、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是个体在具身经验中无意识形成的而已。借助个体的语言输出,通过不同维度的解读,可以完成对个体自我心像的描绘,使之清晰化、形象化、具体化。为了提高调查的效度,笔者带领课题组进行了预调查,请3名特级教师以“我是一名……教师”为句型进行造句。在“我是……”句型中加入“一名”与“教师”,旨在引导教师完成对自身作为教师的认识与体验。结果发现,教师们会不由自主地简化自我挖掘的过程,把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当作简单的填空,由此,产生“我是一名高中教师”“我是一名中年教师”“我是一名语文教师”等应付性的、表面化的描述,从而影响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挖掘与绘制。为此,课题组把“我是一名……教师”句型中的“一名”两字去掉,并且又增加了一个“省略号”,具体为“我是……教师,……”。此外,调查前增加了沟通环节,向特级教师介绍研究目的,以此得到调查对象的支持,从而提高研究的效度。
(二)编码过程
教师自我心像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依据不同维度,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Vinner(1983)曾将自我心像分为“常驻型心像”和“应时型心像”两类,前者应对多变情境,后者指向常规生活[12]。Fitts(1965)认为自我具有多维结构,可以从外部参照框架(ex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内部参照框架 (internal frame of reference)以及消极与积极的项目表述 (positively vs negatively worded items)等进行解构。外部参照框架有5种,分别是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内部参照框架有3种,分别是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13]。Shavelson(1976)认为,一般自我分为学业自我和非学业自我,学业自我可以划分为具体学科的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身体自我则属于非学业自我的范畴[14]。基于对上述理论的理解,本研究最终确定从内容、性质与历程3个维度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进行编码。内容维度方面包括身体心像、专业心像、道德心像、文化心像与人格心像;性质维度包括正向自我心像、中性自我心像及负向自我心像;历程维度方面,包括过往自我心像、当下自我心像与未来自我心像。3个维度相辅相成,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展现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核心特征。
1.自我描述内容的编码。教师自我心像是教师早期具身经验、教育情境以及个人特质在教学场域中经过不断重复形成的一种心智表征形式,在教师专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对教师专业实践起到认知、储存、处理、解释与说明作用,而且需要对专业实践场域的各种活动、关系、方法、情境进行表征,并将其概括为具象化的心理图像。因此,自我心像的构成较为庞杂,这给自我描述内容的编码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教师职业内容较多,如何凝练?二是不同内容间的边界并不明显,如何区分?在编码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描述以外在容貌为主,就划为身体心像范畴;以专业实践为主,就划为专业心像范畴;以伦理道德为主,就划为道德心像范畴;以个性特点为主,就划为人格心像范畴;以文化传承为主,就划为文化心像范畴。如果存在分类困难,由课题组集体讨论决定其最终分类归属。
2.自我描述性质的编码。教师自我心像受到自身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发展效果的影响,体现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判断,反映了教师的自我肯定与否定状况。教师自我描述性质的编码较为简单,主要以自我描述中出现的形容词为判断依据。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出现“漂亮”“优秀”“热爱”“敬业”“良心”“奉献”“胜任”等积极词汇,就划为正向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丑陋”“邋遢”“厌恶”“嫌弃”“糊弄”“得过且过”等消极词汇,就划为负向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普通”“平凡”“一般”“合格”“中等”等中性词汇,就划为中性自我心像范畴。如果自我描述中没有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没有明显的积极或消极色彩,则划归到中性自我心像范畴。
3.自我描述历程的编码。教师自我心像不仅联结过去经验,而且维系当下、指向未来。认识教师自我心像,应该从教师的经验入手。教师自我描述历程的编码相对简单,主要以自我描述中出现的时间副词为判断依据。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出现“以前”“当初”“曾经”等时间副词,就划为过往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现在”“如今”“当下”等时间副词,就划为当下自我心像范畴;如果出现“未来”“将来”“以后”等时间副词,就划为未来自我心像范畴。如果自我描述中没有时间副词,则划归到当下自我心像范畴。
(三)统计分析
对每一位特级教师的20条自我描述进行3次编码,依据上述编码分类原则进行频次统计,并绘制成相关图表。
四、研究结果
研究主要从内容、性质以及历程3个维度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进行统计与分析。
(一)卓越教师自我描述内容维度分析
参照Fitts自我概念外部参照框架,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身体心像对应于其生理自我,道德心像对应于其道德自我,人格心像对应于心理自我,专业心像与文化心像对应于社会自我,因为教师表述当中,涉及教师家庭自我的表述较少,故没有对教师家庭自我进行分类与统计,当然,这也与研究方法使用“我是……教师,……”句型有关,限制了教师对于家庭自我的思考与表达。对教师自我描述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探究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主要构成。由表2可知,卓越教师关于专业方面的描述最多,共97条;关于道德与人格方面的描述紧随其后,分别为78条与74条;关于文化与身体的描述较少,分别为48条与23条。
(二)卓越教师自我描述性质维度分析
参照了Fitts消极与积极的项目表述,对卓越教师自我描述的性质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把握卓越教师自我心像的基本色彩。统计时,主要根据描述自我的形容词性质进行分类。由表3可知,卓越教师对于自身肯定的描述最多,共215条;中性描述次之,共72条;负向描述只有43条。进一步统计发现,在否定描述中,关于文化心像方面的描述最多,关于专业心像的描述次之,关于仪表心像、人格心像的描述极少,没有道德心像方面的否定描述。
表2 自我描述内容统计一览表
主要维度典型语句频数比例(%)
1.身体描述我是长相普通的教师,谈不上丑,说不上俊237.2
2.专业描述我是重视教师期望的教师,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我的启发很大9730.3
3.道德描述我是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如此7824.4
4.人格描述我是乐观型教师,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7423.1
5.文化描述我是全能的幼儿园教师,就像哆啦A梦一样4815
总计/比例3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