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挫折

作者: 周建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说:“逆境中,人靠希望得救。”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时时、事事都顺心,心灵的天空总会有“风雨来临的一刻”,总会经历一些困难、一些阻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挫折。

如何在挫折中救赎心灵?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来看看挫折,一起来找找挫折里的希望。

换个角度看挫折0
供图/视觉中国

挫折初定义

有位同学给了我这样一个比喻:“周老师,‘挫折’一词中有个‘折’字,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折’就是断了,就好像一个人骨折了,骨头断了,非常疼!”

确实如此,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痛苦的情绪状态。

挫折对人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有小有大,小到有时是连自己都不易察觉的飘过心头的一丝不悦;大到可能影响我们的学习及身体健康,甚至危及我们的生命。

这个定义未免让我们有点儿沮丧,挫折似乎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家伙。那么,挫折是怎么来的呢?

挫折的由来

给我们带来挫折体验的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主观原因主要是个人因素,例如身体素质不佳、个人能力有限、认识事物有偏差、性格缺陷、个人动机冲突等。这些都会成为成长中的障碍,让我们感受挫折。

客观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如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引起的亲子冲突、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考试的压力等。

此外,人是否受到挫折还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也因人而异。归根结底,挫折的形成是由于我们的认知与外界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失调所致。

同学们,是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经历挫折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体验。

我的“生命线”

游戏准备

请准备一支红色的笔和一支黑色的笔,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心情,红色代表快乐,黑色代表痛苦。

画一条线段代表我们的生命,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请在起点处标上0,代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生命有无限的可能,请在最右边标上箭头,箭头旁标上我们自己预期的寿命。

请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标注★,代表现在;★的左边,是过去的岁月;★的右边,则是未来。

换个角度看挫折1

游戏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到过去。先来看左边,请回忆过去发生的对我们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果觉得是快乐的事,就用红色笔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如果觉得是痛苦的事,则用黑色笔写在“生命线”的下方。用位置的高低区分这件事在我们心里快乐或痛苦的程度。

接着,我们穿越到未来。看看右边,请预测未来可能对我们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同样,如果觉得是快乐的事,就用红色笔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如果觉得是痛苦的事,则用黑色笔写在“生命线”的下方。用位置的高低区分这件事在我们心里快乐或痛苦的程度。

换个角度看挫折2

游戏启发

绘制完成“生命线”后,我们需要调整好状态,屏气凝神,安静地观察我们的“过去”和“未来”,深入思考,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

生命中有快乐的事情,红色的笔迹记录了我们曾经的欢笑和未来可以预见的快乐。但是,生命中也回避不了痛苦,黑色的笔迹再现了曾经的艰难甚至是泪水,未来也注定会有不开心的时刻。

所以,这个游戏启发我们:挫折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必然经历。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好和坏总是相伴存在的,我们没有办法让坏事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看到发展的两个方向,看到全部,看到希望。

挫折的痛苦

既然无法逃避挫折,那就坦然地接受吧。可是,接受挫折容易吗?

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位同学的生命故事。阿华现在是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很多人眼中,他是值得羡慕的。可是,自从中考过后,阿华就一直闷闷不乐。他到底怎么了?我们来看看阿华的日记:“雨下了3天,我的心也湿透了。考试终于结束了,考场外的那只猫喵喵地叫个不停,仿佛在嘲笑我的可悲。”原来,阿华中考失利了。也许同学们要纳闷了,他不是考上了重点高中吗?原来,阿华梦想中的高中是另一所更好的学校。是的,全市排名依然遥遥领先的阿华正在经历生命中的低谷,内心极度痛苦煎熬。“我中考一模的成绩完全是够的啊!”无法接受现状的阿华回到咨询室找我,失落的眼神中写满懊恼。

其实,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坦然接受挫折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接受不了受阻的现状,和挫折较着劲,而这种较劲又造成了我们的内耗,让挫折这个“讨厌鬼”可以趁机进一步地伤害我们。

我对阿华说:“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看挫折吧。”

挫折再定义

前面提过,所谓挫折,就是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么,挫折感其实就是一种不被满足的感觉,是一种主观感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无处不在。但是,这些需要又是无法被完美满足的,因此大家都会体验到挫折感,甚至一天就会体验很多次。从发生的普遍性来看,挫折是人生常态,每个人都一样,那就见怪不怪,不接受也得接受。

换个角度看挫折3
供图/视觉中国

与其被动地接受,不如主动地“迎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段话展示的就是拥抱挫折的姿态。其实,挫折可以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幡然醒悟,吸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说过:“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恰到好处的挫折。”被称为“中国积极心理学第一人”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也说:“人最重要的是耐挫折的能力。很多人即使很成功,但一受打击立马崩溃,所有的成功都成为泡影。”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挫折,只是告诉我们:人生布满了荆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那些荆棘上跨过。挫折是个“讨厌鬼”,会让我们心情低落,但是这个讨厌鬼也蕴藏着神奇的力量。

同学们,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看挫折时,会发现挫折可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噢!

挫折的对策

人们在遭受挫折后,为了减轻压力、解除紧张状态所带来的不安情绪,会使用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应对或适应所面临的挫折情境,缓解心理压力,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种被有意或无意运用的策略和方法,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换个角度看挫折4
供图/视觉中国

心理防卫机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消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只能暂时平衡我们的心理状态,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挫折,我要介绍的是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在缓冲挫折的同时表现出一种自信、愉快、进取的倾向,更有助于我们适应挫折,化解困境。

常见的积极心理防卫机制有升华、补偿、幽默。

当我们产生挫败感时,我们另辟蹊径,将原本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和态度,用符合社会认同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升华。有同学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在了解到欺负自己的同学是由于心理不健康才恶意地将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后,他没有了怨恨,努力学习,立志以后要成为心理咨询师,去帮助那些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

补偿是指个人因身心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进行代偿,以此弥补心中的自卑感。例如,某同学家境贫寒,只能通过申请助学金完成学业。逆境中的他发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里的愿望。面对考试失利,有的同学可以一笑而过,称这次的低谷只是为了下次的反弹而做的充分准备,然后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应对挫折的妙招吗?

马斯洛说过,人会通过不断地“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从而达到“高峰体验”。因为有了挫折带来的不满足感,人才会不断地努力求索,不断超越,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同学们,挫折没什么可怕的,挫折里蕴藏着成长的希望,正是一次次挫折,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特约编辑:孙晓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