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三)

作者: 汪彦中

访客(三)0

上期回顾:在柯乐的理论中,哈雷彗星不是自然形成的天体,而是外星智慧生命建造的一艘恒星际探测器,是由无生命的冰和水构成的探测器,但其体内的水分子被注入了生命意识,可以像生命一样自主运动。而且,他准备让我看看“证据”……

5

同样是兴奋的心情,我尚能抑制住自己的表情,装出一脸严肃的模样,而那位带我进来的支持者,此时却已陷入狂喜之中。

这也难怪。据我所知,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柯乐理论的支持者都未曾有机会目睹外星人存在的证据。

我当然也很激动,但同时也非常不安。

他将向我展示怎样的证据呢?而当所谓的证据出现之后,我又该怎么办,是将其视作骗局或陷阱,公然跳出来批判一番,还是继续接受下去?

等待柯乐重返房间的那几分钟,我脑中思绪万千,无数想法起伏翻滚,感觉自己仿佛在沙发上坐了整整一年之久。

年迈的科学家终于重新走进来。

他手里捧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瓶。

他走到我面前,将玻璃瓶放在纯木茶几上。

那位支持者和我都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一起走过去,定睛观看——

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酒瓶,原本是装伏特加酒用的,瓶身上的蓝色英文商标都没有撕下,里面装着大半瓶透明液体。酒瓶没有盖子,瓶口是敞着的。

我弯着腰,盯住瓶子,苦思冥想。

怎么看都是普通的水,也可能是酒精、汽油,或者什么别的无色液体。

“难不成,这瓶水是从哈雷彗星上收集来的?”我产生这样的猜测,但拿不准询问这个问题是否合适。下意识地,我直起身看向柯乐。

柯乐举着一支电子枪,枪口对准了我们两人。

我的心脏几乎当场停跳。

难道我的身份已经被他发现了?

“对不起二位,请稍微后退一点。”柯乐对我们说道,“虽然实际上并不会有危险,但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希望你们离得远些。”

我暗自呼出一口气,跟随那位支持者走到柯乐身旁的安全位置。

随后,柯乐瞄准那瓶液体,扣动扳机。

我们注意到他的食指无法将扳机扣下,枪身上的红色电源灯在不断地快速闪烁。身为记者,我当然见识过这种枪,红色灯光闪烁,表示这把枪出现了硬件故障。

柯乐让我们走近一点,细看这支枪。

凑近看就能发现,这把电子枪的外壳接缝处渗出了一些水珠。看上去,枪身内的电路板因这些水而造成了短路故障。

问题是,这些水是从哪儿来的?

“接下来,我将把枪口接近瓶子,请你们跟随我的脚步继续观察。”

柯乐举着枪不断靠近瓶子。在这过程中,我亲眼看见枪身的水珠越来越多。到后来,细细的水流直接从枪体缝隙处流淌出来,像眼泪一般不停滴落到地板上。

电子枪最后抵近酒瓶表面,枪身的红色小灯停止闪烁,不亮了。外壳上的那些水流在转瞬之间已经结冰,变为一层白霜。大概,枪身内的水结冰后已经把电路板彻底冻坏了吧。

“恐怕这样还不能让你们完全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直接一些——”

话音未落,柯乐抬起举枪的右臂,做出大力敲击酒瓶的动作。

未等我们反应过来,只听一声短暂的“咔嚓”声,柯乐的敲击动作在半空中停止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痛苦,大声冲我们喊道:“快!注意观察我的手臂!”

一层白色的冰层瞬间冻住了他的右臂,阻止了他的敲击动作。

我恍然大悟。

如果按柯乐那套理论来解释,那么瓶子里的液体分明就是哈雷彗星上的水!是那些从瓶口飘散出来、拥有“智力”的水分子,自主液化和自主凝固,从而再三阻止了柯乐的“破坏行为”。

柯乐忍着疼痛朝后退去,将枪口移到别处后,手臂上的白霜便全然消散了,只在皮肤上留下一片冻伤痕迹。

那把电子枪摔落在地板上,电源灯不再亮起,应该已经彻底损坏。

从屋外迅速走进来一大群佣人,围在柯乐身边,对他受伤的手臂进行紧急处理。他们的手法极其娴熟,说不定柯乐已经不是头一回演示了。

但在当时,我心里冒出的只有一个念头: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绝对是骗局,或者类似魔术之类的把戏,是除我以外的其他人精心合谋的一个局。那些水珠、水流、白霜,方才我亲眼所见,不会是幻觉,只有可能是某种戏法。

——不,也不能排除幻觉的可能性。

我回忆起来,在潜入这里的路上,我用呼吸器一路吸氧来到这里,要在呼吸器和氧气瓶里做手脚并不困难。

又或者,这幢别墅本身也有问题。想要在房间里设置机关,悄悄释放出令人产生幻觉的气体,对柯乐这样的人来说并不困难。

现在,那瓶液体仍放在茶几上。要揭穿这个骗局,我只需要简单地走到瓶子面前,对准它踹上一脚,或者把它扔到地上砸个粉碎就可以了。

有本事的话,你就让我的手和脚也都冻起来!

但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

“冷静,还不到时候。”我劝住自己。

我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看着两个佣人走到茶几那里,小心地将那个酒瓶放到一个托盘上,端出了房间。

包扎完手臂并休息一阵之后,柯乐缓缓开口,对我们说道:“尽管刚刚的场面很吓人,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瓶子里仅仅只是普通的水。它们确实来自彗星,但本质上说,它们仍然只是普通的水分子。它们不过是哈雷彗星的建造者们用来体现意识的工具而已。请不要认为这手段有什么神秘之处,我们人类也会使用。”

我微微点头,表示明白。

柯乐这番话的意思是,那些外星人利用彗星上的水作为探测工具,与我们在“骑士计划”里利用无生命的探测器作为工具,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

“可惜的是,与我们人类的探测手段一样,那些建造者的探测手段也很脆弱。在彗星上,我发现了有关‘他们’的悲哀真相,却无法帮助‘他们’。”

柯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我则暗自振奋起精神来。

最关键、最具价值的内容,马上就要出现了。

6

我们坐在沙发上,屏气凝神,听着柯乐讲述他对哈雷彗星的发现。

“你们都是研究生学历,经历过基本的科学训练,一定明白热力学定律——用出去的能量是无法收回的。

哈雷彗星的建造者们赋予彗核中的水分子以能量,目的不仅在于保护探测器,同时还要利用水分子的运动,造成彗星表面的水汽喷涌,借助反作用力来修正彗星的飞行姿态和飞行轨道,使其避开宇宙空间中的障碍物,并克服引力干扰,完成它的设计任务,也就是广泛考察太阳系。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水分子担负着信息传递的重任,它们将在飞行过程中脱离彗星,向建造者所处的位置传递观测数据。而那些数据信息本身,也要依靠水分子自身的排列方式来记录。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柯乐面容冷峻地盯着我们。

他接着自己的话说道:“这意味着,哈雷彗星终有一日将走向毁灭。

“尽管彗星自身的设计寿命超过亿万年,其彗核内也存有巨量的水和冰,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总有一天,彗核内的水分子能量将耗尽,水分子本身的储量也将消耗到临界值以下。到了那时,彗核拥有的能量将不足以令它维持轨道,而其过低的总质量也将导致它趋向于解体。至于它的‘末日’将在哪天到来,原本答案可以很轻松地得出:根据引力观测和红外观测的结果,以彗星的总质量和它向外喷发的物质总量作为基本参数,只要简单运算就能算出来……”

讲到这里,柯乐突然停下来。

从他脸上流露出极其凶恶的表情,满怀仇恨,使人看了不禁有些胆寒。

“在‘骑士计划’展开前,我和我的团队本已算出,再过大约98年,哈雷彗星的总质量就将流失到临界值以下,随时可能解体。也就是说,哈雷彗星下一次造访地球之后,它就将彻底毁灭。但是,从去年开始,我发现自己的测算出了纰漏。确切地说,是考虑有所疏忽。

我们只计算了常态数据,却忽视了变数——也就是人类活动对哈雷彗星的影响。

“哈雷彗星将因为人类的活动而加速毁灭!

“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我无法容许自己继续沉默下去了。”

越说越激动的柯乐有些口干舌燥。他命佣人给自己倒来一杯清水,同时也给我和那位支持者各倒了一杯。

目睹之前的情景,我突然对水产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便一口没喝,何况此刻我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柯乐的言论所吸引。

方才,柯乐在我们面前讲述的有关哈雷彗星将要走向毁灭的理论,无疑是我此次潜入采访的最大收获,因为在此之前,他从未在公开场合发表过这种言论。他随后提到的所谓“哈雷彗星将最后一次造访地球”的说法,也是崭新的观点。

今天这次采访真是收获满满!实在是太值了!

在我暗自得意的同时,柯乐继续阐述着他那些惊世骇俗的“理论”:“人类对哈雷彗星的探测,极大地影响了它的性能和寿命。多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向它发射大量的探测器,而到了两年前,探测活动到达高峰。你们知道在‘骑士计划’执行的那年,人类一共向哈雷彗星发射了多少个探测器吗?”

那位支持者抢答道:“一共382个。”

柯乐沉重地点点头:“没错!当年就有382个探测器。国家级航天机构、国际宇航合作组织、民间航天企业,还有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的小型飞船……这么多的探测器争着抢着飞过去接近哈雷彗星,绕着它旋转,在它身边抛撒太空垃圾,甚至试图在它表面着陆,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发射者自己的尊严和面子。想象一下,光为了应付它们,哈雷彗星就得消耗多少的水分子和能量?况且,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他抬高了音量:“两年前,我操控登陆器抵达哈雷彗星时,发现彗星上并不是只有冰和水汽,还有大量的探测器坠毁在它表面。注意听好,其中不仅有人类发射的探测器,更有许多别的文明发射的探测器残骸!数量大到惊人的、用语言无法形容出形状的无数‘人’造物体,堆积在哈雷彗星表面,积累了厚厚一层!它们的总数我无从得知,也许几千个,也许上万个,也许更多。”

我听到这里时已是瞠目结舌。

“那时我才意识到,情况比我想象的要更糟。那些探测器不但耗去彗星大量的水分子和能量,它们坠落在彗星表面后,其质量对彗星本身的运行也产生了巨大的干扰。哈雷彗星即将死去,它已经回天乏术了。”

讲到这里,柯乐动情起来。但是,我心中生出一个巨大的疑问。疑惑的神情从我脸上显露出来,当即被柯乐敏锐地捕捉到了。

他看着我,说道:“年轻人,我知道你在疑惑什么。

既然哈雷彗星可以令所有靠近的外来物体坠毁,为何我所在的‘骑士计划’登陆器能完好地返回?你是要问这个问题吗?”

我不由得点头。

“你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已经接近最后的关键点了。”柯乐仰头看着天花板,平缓地说,“那时,哈雷彗星救了我的命。”

7

“哈雷彗星放过了我。从一开始它就知道,我所在的那个探测器与别的探测器不同。它‘检测’到探测器的电子脑中存在我的思维。它想与我交流,因此它没有毁灭我。”

柯乐看看我们,嘴角稍稍倾斜:“我知道这种说法听上去非常荒谬,几乎不像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所能说出的话。但这就是事实。如果非要问我根据,我的回答是:我活了下来,这就是根据。

“在彗星表面,我目睹了‘神迹’:那些白色的水汽和霜层在探测器表面瞬间出现又瞬间消失;在经过短暂的机械系统失效后,探测器又能活动了;探测器内部的探测装置、分析装置、数据记录装置,被水分子构成的冰霜从逻辑电路、储存颗粒、硬盘轨道、磁带磁道等部位下手,有选择性地毁灭了记录信息,但是维持飞行的系统完全没有遭到破坏。

“哈雷彗星知道我是有意识的个体,同时我也马上明白,哈雷彗星也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这是跨越无数光年的缘分——就好像我将自己的思维移植到探测器里一样,那些外星建造者也将自己的思维移植到了哈雷彗星里。我们彼此都是一样的。

上一篇: 观绚烂焰火,学原子知识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