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作者: 蔡静中国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更是历经数千年时间沉淀下来,且饱含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对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成长和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教学领域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融合。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职美术学科更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专业素养的重要学科,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中职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让中职美术课程资源变得丰富,而且对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且有着繁多的种类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利用多元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在传统文化内涵的加持下,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美术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文化渗透方法的分析,希望给相关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一、中职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美术是典籍之外的一支活态文化,承载了民族的造物智慧,传统工艺美术既有独到的工艺特色,更充分体现了所承载的地域文化价值。传统工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基所在,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众多传统工艺面临严峻的生存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发展。当前文化自信的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我国相关部门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和相关技能,也在完成美术学科育人功能的同时,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将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激发青少年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一)选择性原则
在中职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选择性原则。中华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内容多元,表现形式多样,中职美术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美术学科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将选择性原则放在首位,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进行选题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规范性的传统文化内容,并运用合理的手段融入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为其选择一些此年龄阶段学生喜欢且常见的内容,更好地增强文化说服力。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为深化学生情感认识和体验,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和整合。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应用能力的养成。学生动手体验,从而对家乡传统文化的成就产生自豪感,由衷地热爱家乡,将家乡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发扬传承,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包容性原则
在中职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坚持包容性原则。包容性原则的实质就是教师在选题时不仅要严格依照教材章节,还要在教学中融入作品剖析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中掌握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手段。
(三)创新性原则
在中职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中职美术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此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接受程度,使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理解起来更加简单;第二,在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使其结合现代化特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内在契合点挖掘出来,在焕发教学生机的同时,深化学生的认知。
三、中职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接受文化熏陶
中职美术学科教材中设计了多项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内容。中职美术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共同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借助有效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中职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其功能优势,通过播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课堂同时借助教学平台,线下课堂双师共育共辅,突破重点、难点,融合线上微课,在线随时多方沟通互动,助力课堂教学,实现中职美术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进行“中外建筑艺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中外建筑知识是中职美术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外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各个国家地理位置的不同,各个国家的建筑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晰地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知识,感知中外建筑的独特魅力,在教学时就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与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内容的观看,思考中外建筑不同的建筑理念、建筑特点、建筑方法及其深刻内涵,思考建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再通过相互的沟通,深入挖掘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实现对其文化价值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实际学情,将其分为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和前期的思考,在小组中讨论中外建筑的工艺美术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不同国家的代表性建筑,如中国的故宫,法国卢浮宫,埃菲尔铁塔,英国白金汉宫等,从而引导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对不同国家的建筑作品进行鉴赏,感知中国建筑与国外建筑的异同。最后,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以中国建筑为基础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分享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建造特点,如西安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曲阜孔庙等,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也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而有效提升中职美术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体验文化魅力
美术是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中职美术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美术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也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深化学生对文化魅力的体验。中职公共艺术第三章节中国民间美术中包含剪纸、木版年画、刺绣、泥塑、蓝印花布、蜡染,这些都是跟民俗生活有关,教师可以将基于生活化的传统艺术在实践活动中展开体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艺术。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体验传统民间工艺,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提升了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真正地体验了传统工艺的技术技艺,培育了工匠精神。
在进行“篆刻艺术”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书法与篆刻艺术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兴盛于汉,衰落于晋,失落于唐宋,复兴于明清。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篆刻经历的十余个朝代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记录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深化学生对篆刻艺术的认识,在正式教学此部分知识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搜集与篆刻有关资料的预习活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等途径初步了解篆刻艺术,并将其整理成册带到课堂上。在正式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以及对篆刻的认识。之后教师以学生搜集的内容为出发点,通过给学生播放与篆刻知识相关的教学视频,讲解篆刻的发展历史以及示范篆刻的制作流程等方式,深化学生对篆刻艺术的了解。接着在学生充分了解篆刻艺术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就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活动。有了这样的认知,可以积极对传统文化艺术实施创造和传承。实施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制作,如有的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粉笔上;有的学生用石膏板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符号等。在学生制作完毕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作品分别进行展示,并让其述说制作理念和过程,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感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学生实现了实践能力和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推动相关宣传工作,传承文化精髓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中职美术教师要将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研究各种宣传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热情,深刻感知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独特深意,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鉴赏、创作、实践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知识,实现自身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了解与认知。其次,学校要积极开展多元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对美术知识的认识以及应用能力。再次,中职学校可以联合其他专业院校、高等院校或者当地美术工作室,与其结成兄弟单位,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美术教师、学者来本校开展知识讲座,让本校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与之展开积极互动,在实现学生学习渠道无限拓展的同时,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为高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中,上述内容只是多种途径当中的极少部分。中职美术教师在落实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自己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美术知识,还要认识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继承和发扬的作用,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美术知识的全新认识,实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的共同提升。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实干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中职美术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实践中的渗透。因此中职美术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美术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其渗透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以此为基础,通过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及加强宣传等方式,在全面掌握学生专业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科学、高效、合理地对中职美术课程进行规划设计,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活地渗透于教学中,推动中职美术教学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