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作者: 王秋实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和深入,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而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基于小部分学生对生物兴趣不大以及会有学生有厌学心理的原因,以何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成了很多生物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课堂经历和其他教师教学过程,提出了设计导入、生动类比、课堂活动和信息技术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兴趣激发;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14-00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延续和拓展,意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所以,在新高考、“新课标”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通过何种途径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有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高中生物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1]。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原因

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知识较多,特例也多,这些内容还都比较抽象,而且分布零散,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就会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其他学科,不利于生物的学习。因此就需要生物学科的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稍显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准确掌握该节内容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还需要教师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2]。

二、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一定数量的高中生对生物这门学科是感兴趣的,有学生甚至说生物在他心中的科目排名位置仅次于体育、美术和音乐,当然这有些夸张,但是还是说明了一部分高中学生认为学习生物是一种乐趣。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对生物学不感兴趣,甚至是不愿意学习,宁可在生物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也不愿意听课。分析调查发现,对生物学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物学科需要学生较强的记忆能力,去记忆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在新课改进行以来,使用新教材后更是有切身体会,生物科目中很多理论知识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很难从中总结出类似物理和数学等学科那样的一般性规律[3]。因此,生物学中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靠不停地重复记忆,整个过程既繁重又枯燥。教师如果照本宣科,课后再为了提高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学习,必然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下,从而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以上现状引发很多教师思考,并积极提出许多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

三、激发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

笔者通过个人课堂实际教学经历结合听取其他教师的精彩展示课程,列举了激发高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具体如下:

(一)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前导入情境

万事开头难,对于授课来说这句话也适用,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始部分认真准备。生物学科的每一节内容之前都有一个问题探讨部分,可以提供材料帮助教师导入课堂内容。除此之外,笔者还会精心准备别出心裁的课前导入情境,比如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利用其他学科当中学生学习过的内容引入,可以将学生的思绪拉到自己的课堂中来。

语文学科中有许多课文、诗句还有一些与课外文学知识涉及到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时机插入文学知识,让学生以多种角度理解联系到一起的两门学科,帮助学生加深生物学内容的记忆,增强兴趣[4]。例如,在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这一节内容时,课外文学知识的导入令人耳目一新。笔者导入内容的灵感来自一次承德之行,在游览承德市古建筑景点普陀宗乘之庙时,两边有两座台阶,台阶共100级。佛语有云,人生在世有108苦。每一级代表一种苦难,每迈一级台阶代表躲过一种苦难,为何有100级台阶而不是108级,因为人生有八苦是无法躲过的。这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就与这人生八苦里的“老”和“死”相关。这样一段导入内容在课外文学知识的牵引下,使学生感到新奇,由此产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更能在这样特殊导入内容的启发下,加深对本节细胞衰老特点和细胞死亡方式等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二)以叙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形象生动的类比

高中生物教学将抽象的生物学系统知识进行恰当的类比,可以让高深变亲切,化抽象为具体,且通俗易懂。例如,免疫调节是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的内容,这种调节方式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一样对生物体稳态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比较贴近生活,但是仍然比较难以理解,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抽象的原理和概念。以人体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新教材内容,把免疫调节比喻成发生在人体内的一场“战役”[5],入侵人体的病原体和病菌就可以看作是进犯的“敌军”,而免疫调节过程就相当于“我军与敌军作战”的过程。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共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纤毛以及黏膜组成的“城墙”,保护着机体细胞,大部分“敌军”都无法跨越“城墙”,被阻挡在了机体之外。但是一些狡猾的体力较强的“敌军”还是会突破这道防线,然后发展壮大它们的队伍,这个时候“我军”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到了要反击的时候。“我军”派出了以吞噬细胞为主要战斗力的“前线部队”作为第二道防线,它们在“我军”内部巡逻,时刻准备着与“敌军”对战,但是“前线部队”的这种战斗没有目标,而一些狡猾的“敌军”成为漏网之鱼,这些“敌军”就又突破了第二道防线,此时,“我军”就会集结出作战能力非常强的“能力之师”,组成“能力之师”的是机体内众多的淋巴细胞,“能力之师”主要有两种“作战方式”,分别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体液免疫这种“作战方式”里“我军的能力之师”可以依靠多兵种作战,抗原呈递细胞为“侦察兵”,它们可以发现“敌军”并将这一消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组成,此时辅助性T细胞给B细胞提供淋巴因子,B细胞开始使出它真正的能力,它能够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抑制“敌军”的发展壮大,记忆B细胞负责下次该类“敌军”再次来犯迅速识别并作出反应。

在细胞免疫这种“作战方式”中,T细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此时战斗升级,一些“敌军”打入“我军”内部,伪装成自己人不易发现,T细胞能够识别这些伪装分子,并分裂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对“敌军”绝不会手下留情直至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最后,等“我军”取得“战役”的全面胜利之后,再有吞噬细胞帮助清理打扫战场。

这是发生在我们人体内的调节活动,学生可以从此则类比小故事中掌握整节课的知识脉络和重难点,把抽象的知识拟人化,如果再结合以趣味性的动画和图片,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

(三)设置学生可以参与其中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6]。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2004)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节课程时,就可以进行趣味的学生活动。教师可以鼓励8名学生到讲台前,6名学生背对黑板站立成两排,相邻同学之间要留出一定的距离,这样作为较简单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另外2名学生可以作为跨膜运输的物质。安排好后抛出假设,让全体学生自主分析,相互探究。假设这2名学生代表“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让8名学生共同展示,两个“气体分子”穿过“细胞膜”的过程。假设这2名学生代表“葡萄糖分子”,其他6名学生代表“红细胞的细胞膜”,那么“葡萄糖分子”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应该如何表示。再假设这2名学生是“无机盐离子”呢?通过对该节知识的引导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展示,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很快提出自己的想法。当“气体分子”跨膜时,是从站成两排的相邻学生之间穿过,表明气体分子较小,可以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穿过细胞膜;当“葡萄糖分子”跨膜时,站在靠外侧一排的1名同学伸手拉了作为“葡萄糖分子”的同学,帮助其穿过“细胞膜”,表明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这里同学伸出的双手就相当于载体蛋白;当“无机盐离子”跨膜时,站在靠外一侧的另一名同学来帮助跨膜的“无机盐离子”,此时,有在座的一名男同学积极起身,在靠里一排高举“ATP”的标志,给跨膜过程助力,充分说明了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不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还需要能量。另外学生们还很细心地区分了无机盐离子和葡萄糖分子具有不同的载体蛋白。

这一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生物知识以一种直观的,参与性较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刺激了学生们的感官,以这种方式了解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帮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

(四)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全世界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教育领域带来的改变与革新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来,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基本上都利用现代化技术中的信息技术手段,增强了生物学习的趣味性。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铺陈于书中的单调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图片、视频、声音等[8]。例如,在讲授细胞器相关内容时,可以播放在网络教学资源中下载细胞器分工合作的视频。笔者曾经选择的视频中,背景音乐是学生熟知的,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此时再将书中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向学生们讲述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辅助形式使得许多生物课本中无法完全表达的部分都可以具象化地展现给学生,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知识点复杂,不具备规律性,但是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也是能够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的。兴趣教学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既能提升学习成绩,又能增强学生信心。当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教师的满足感和使命感也会得到提升[3]。由此可见,兴趣教学适应当今“新课标”的要求,满足高中学生学习的需要,符合教育的功能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海霞.新高考、“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途径[J]教学研究,2019,(29):45

[2]邓利琴.刍议高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考试周刊,2020,(72):129-130

[3]王骥.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生物素养[J]教师教育,2020,(13):109

[4]冯媛.“5E”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教育综合视线,2019,(2):67

[5]孔勇,范俊.故事情景化创编,生成高中生物理想课堂[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3):84-86

[6]冯荟萃,闫香慧,李艳红.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免疫调节”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33):83-84

[7]梁胜男,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9):8

[8]程刚.提高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分析[J]学科教育,2019,(30):7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