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线上混合式教学及其效果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 钦亚洲 倪显伟 毛志敏
摘 要:疫情期间由于各高校封闭,迫于无奈只能采用完全线上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面对面线下教学相比,完全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效果不佳。为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选择交通工程专业基础课《土质学与土力学》,尝试进行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对教学效果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评定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并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原因分析以利后期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线上; 混合式教学; 定量;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83-003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学校作为一个群体集中的场所,属疫情传播的危险地。因此,疫情期间学校封闭,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迫而无奈只能采用完全线上的教学方法。如通过观看各网站的慕课,采用雨课堂、腾讯会议讲授等[1-4]。与传统的面对面线下教学相比,完全线上教学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效果不佳,如虽然学生没有旷课,但学生听课时的学习状态无法保证[5-7]。学生是否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还是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所以线上教学不容易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为改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我们选择交通工程专业基础课《土质学与土力学》,尝试进行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即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搬到线上。具体实施选择南通大学19级交通工程专业《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介绍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实施过程,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而对教学效果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定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效果,并分析原因以利后期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课程资源
结合慕课平台,完善课程资源。由于疫情的突然发生,来不及进行课程准备工作。虽说已有部分《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的视频和文献课程资源,但还不够完备。因此,疫情期间的《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我们结合现有网上慕课资源,同时按我们课程培养大纲进行相应改动。首先,我们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甄选和我们课程培养大纲相近的《土力学》类课程。然后根据我们的课程大纲,进行部分内容的修改和增补,使之适合我院学生本课程教学。
二、线上混合式教学实施
课前教师要提前准备要授课程的内容,包括学生课前预习的资料,要授课程的重、难点,课后要讨论的问题以及课后作业等。对于课前预习任务以及要授课程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其他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及时预习。
课堂学习内容主要为教师重新组织的慕课。学生先观看慕课学习,期间教师可暂停慕课学习,针对慕课学习内容进行课堂的随机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考评,分优、良、中、及格和差5个等级。课堂的随机提问,主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考核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随后采用腾讯会议进行网络答疑和问题讨论。进行网络答疑时,教师结合授课PPT,再次强调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讨论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以学生为问题讨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及时布置线上作业,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课程学习进行一半左右时,进行一次线上小测试,教师及时批改打分。最后,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反馈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三、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为了考核完全线上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教学效果综合考核表,不仅包含常规的评价因子,如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还包括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其他教师对课程评价等,力求全面、客观的反映线上混合式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活动实施中,为了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效果比较,我们对学院19级交通工程专业的两个班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对交通工程191班的《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实施线上混合式教学;而交通工程192班的《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仍按照之前的线下教学模式,即以课堂讲授(观看慕课)为主。最后,我们对所获得的教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对线上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设计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及等级标准
对于完全线上的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我们设置了7个评价因子,分别是课前预习、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小测试、期末成绩、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每个评价因子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及格、差,每个等级对应的情况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对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如小测试和期末成绩,我们直接给出分数段进行等级区分,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如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等,我们给出定性的描述进行等级划分。
2.进行教学效果综合评价统计
在线上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分别对交通工程191班(混合式教学试点班,共32人)和交通工程192班(对比班,33人)的各评价指标的等级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的内容为频次,例如课前预习评价因子,对于交通工程191班而言,共统计25次,其中达到优等级8次,良等级12次,中等级2次,及格等级2次,差等级1次;对于交通工程192班,则其中达到优等级3次,良等级8次,中等级2次,及格等级1次,差等级2次。其余评价因子以此类推。
3.教学效果综合定量评价
为了能够定量的评价线上教学的效果,我们对划分的5个等级分布赋予相应的分值。具体来说,对于等级差,赋予0分;等级及格赋予1分;等级中赋予2分;等级良赋予3分;等级优赋予4分。这样,我们对表格2的统计数据进行分值计算,得到交通工程191班和交通工程192班教学效果各评价因子的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横轴为各评价因子,纵轴为各评价因子得分。由图1可见,总体来说,交通工程191班的教学效果各评价因子得分情况高于交通工程192班,也就是说,实施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总体上好于以课堂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随后我们对这种教学效果差异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我们的教学效果差异是否显著。
我们分别统计交通工程191班和交通工程192班的各等级发生的频次(概率),做出直方图,随后采用正态分布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见图2所示。
图2中,横轴为评定等级分,0代表等级差,1代表等级及格,2代表等级中,以此类推。纵轴为各等级发生的概率。图中黑颜色代表交通工程191班,即采用混合式教学班级,红色代表交通工程192班,即线上课堂教学为主班级。由图2可以看到,拟合黑线峰值在拟合红线峰值右侧,表明交通工程191班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分数比交通工程192班高,也即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更好。
此外,由图2,我们得到拟合数据如下:
交通工程191班:教学效果综合评定期望值xc1=3.152,标准差σ1=0.787,拟合确定系数R2=0.968;
交通工程192班:教学效果综合评定期望值xc2=2.533,标准差σ2=0.609,拟合确定系数R2=0.883。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xc2>xc1也说明交通工程191班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分数高于交通工程192班,下面检验这种差异是否显著。
由上述拟合统计数据,得到交通工程191班和交通工程192班的期望值差值为δ=xc1-xc2=0.619,这个差值与σ1、σ2比较接近。取检验性水平α=0.05的双尾检验,对应Z分位值为1.96,而本次教学效果期望值差值δ与σ1、σ2比值分别为0.79和1.02,均小于1.96,表明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差异不明显。说明实施线上混合式教学模式,191班的《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提升,但不是足够明显。
四、总结
教学课题组对上述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终我们认为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完全线上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监督作用不够造成。因为所有教学活动均为线上,虽然可以对学生是否上线学习进行点名,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掌握。可能学生一边玩手机一边听课,或者一边吃东西一边听课,这和线下的师生面对面授课完全不同。因为如果线下面对面授课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制止和提醒学生注意听课,避免分心。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完全线上混合式教学效果不如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仍好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9-R-79181),南通大学教学改革课题:2019B79
参考文献:
[1]王云洁,刘翠英.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线上教学初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06):117-121
[2]邹龙.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微生物学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84-86
[3]方瑜,黄毓娟,郑星,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中医院校诊断学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3):102-104
[4]王金黄.疫情期间外国文学网络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文学教育(上),2020(11):66-68
[5]冯柯,王薇,高鹏.从教学设计到课程考核:疫情下线上教学的思考[J]安徽建筑,2020,27(11):117-118
[6]陆统.新冠肺炎疫情期在线教学平台组织工作初探——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184.
[7]习慧丹,谭一曲,陈果,等.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0(11):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