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安全预警管理模式建设初探
作者: 梁双杰 张力月 黄鹏飞摘 要:安全是高校学生工作重中之重,做好高校学生安全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战略性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学生安全危机预警工作现状,论述了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安全预警的意义,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安全危机预警管理模式,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学业预警系统模型,通过学生个性化数据收集、预警规则建立、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决策,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全; 大数据; 预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112-002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安全稳定是高校工作的首要前提,也直接关系平安校园构建以及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学生网络互动时间的增多,学生每天从网络平台上接触、产生并处理海量数据,使高校学生工作已经具备大数据的时代特征,由于学生接触过多未经过滤的碎片信息,网络上充斥的一些不良言论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的正确形成起到了消极作用,导致部分学生思想多元化、行为易于偏激、活动更倾向于独立自主,这些特征的出现给传统高校的危机防控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高校安全稳定预警系统体系的研究,美国等国家相对较早,他们在高校安全稳定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预案、健全的应对体系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美国高校危机管理体制是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一部分,美国国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简称DHS)在“9·11”事件后在国家层面上设置了五级国家威胁预警系统,美国教育部根据上述不同“警戒级别”的要求,制定了学校采取相应行动的指南[1]。以美国俄勒冈大学为例,俄勒冈大学的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由风险服务部的四个办公室集体负责,实施数据共享模式、运用危机管理指挥系统和搭建重大活动小组等措施,保证高效规范的处理校园突发危机事件。相对于国外,我国部分高校危机管理还存在理念上的落后和制度上的欠缺,部分高校一旦出现校园危机事件,仅能对事件进行事后定性分析,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安全管理需求。
在应用实践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建立校园大数据平台,全面整合学校学生信息,采集学生实时数据,尝试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对数据深入分析和研究,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撑。然而当前高校将安全危机事件预警体系纳入大数据平台下进行研究的很少,现有的部分研究也只是理论研究层面,并没有把大数据纳入高校安全危机事件预警体系建设中,没有构建起健全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预警机制,缺乏完善的运行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安全预警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要“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1.大数据技术提高危机事件预警的时效性
大学生安全危机事件的早期辨认和预警对降低意外伤害事件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对学生安全危机事件的排查多依赖于学生管理经验,或者预防体系中辅导员、老师及同学的主观观察和判断,实效性不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安全危机预警体系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精确的采集学生的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库,借助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技术对学生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安全危机预警客观化、动态化的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设的安全危机预警规则排查、识别出存在安全危机风险的学生,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就能够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注和引导,极大降低了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提高了预警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2.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学生安全危机事件预防的载体和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经验和人力,很多危机事件导致事后被动预防。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依托网络载体,采集并分析学生日常心理、学习和生活等数据,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行为,与学生形成实时互动,建立学生自助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被动预防的困境,变“被动预防”为“主动出击”,为高校安全危机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3.大数据技术为高校安全管理提供个性化指导
高校安全危机事件的发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安全危机事件处置多采用“一刀切”式的方法,大大降低了工作的针对和有效性,如何有针对性性的开展安全危机事件预防工作成为目前高校管理面临的难题。借助大数据技术,采集大量的学生数据,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特点建立差异性的模型,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情况、日常习惯和兴趣爱好等信息,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建议和服务,达到危机预警的效果。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安全预警中的实施
大数据应用主要指利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集成、标准化存储、关联性分析与处理,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将结果反馈给用户的过程。本课题将重点探讨选取高校学生安全预警指标要素,构建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安全预警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安全预警模型,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最后可视化反馈给用户,达到安全危机事件预警的效果。
1.选取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素
针对传统高校预警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危机预警工作机制优化程序,预警指标体系的搭建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安全预警模型的前提,如何构建准确高校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关系到安全预警的成败,而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更决定了该模型结果预测的精确性。通过对大量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从心理状况、学习成绩以及兴趣爱好等多方面针对可能影响学业问题的因素进行了汇总,初步提取了重要的安全预警指标,通过对部分教师、辅导员的调研和走访,对前期的预警指标要素进行评价分析。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剔除了当前数据采集过程中仍存在困难的一些评价指标,从生活习惯、学习表现、学习成绩、心理状况和作息规律四个方面进行指标内容的界定。
2.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安全危机预警模型
有了前期数据指标的铺垫,通过实践与经验相结合,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学业预警系统模型,该模型分为信息收集、预警规则建立、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决策四个组成部分。首先对学业预警指标数据进行采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筛选出有效数据,然后对有效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计算后转化出能反映各个方面信息的量化数据,通过建立的预警规则划分预警类别并确定预警等级,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处理,给出危机预警的预估判断,为辅导员、老师和家长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议。
一是信息收集。数据的采集是最关键的一步,依据大学生安全危机预警指标要素,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为学业预警提供基本的数据保障。心理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走访和座谈的方式获得,而针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这些数据的采集部分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获取,部分数据需要通过调研、访谈等人工方式获取,这些数据量很大,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下获得准确的数据,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同时对于某些指标的获取,如心理健康状况等,如何排除人为因素获得准确的信息,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开发了学生信息采集系统,在新生开学报到时做好新生全面的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包括民族、生源地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等;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查看学生选课情况、课程成绩、专业排名以及学分情况;可以利用图书馆的门禁系统,获取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和次数;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考勤系统,获取学生的考勤信息;可以利用宿舍的门禁系统,获取学生晚归寝的频率和次数;可以利用一卡通系统,获取学生的消费情况等,这些信息化手段为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方式;可以利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是预警规则的建立。评估预警信息,通过数据处理和相关性分析后,根据预警规则预设(包括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趋势、危害影响范围等进行评估预测),分别制定不同的预警等级。该模型实行“四色”危机预警机制,根据安全预警的严重程度将预警等级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等级。建立完善的预警规则影响到预警的准确性,也是危机预警研究的重点,该模型需要选择相应合适的算法来实现预警。
三是信息分析及决策。该模型运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将采集的学生数据信息进行量化处理,系统依据设定好的规则将数据信息与预警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决策后输出预警结果,筛选出高校安全管理中需要预警的学生名单。例如:通过学生访问校园网的记录、进出宿舍的时间、食堂校园卡刷卡信息,教室打卡情况等,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作息是否正常;可以通过一卡通消费地点,校园网IP接入地点,生成学生的校园足迹,可以很容易的反映出学生是否正常,出现行为异常时自动启动相应的预警等级报告给辅导员;同时也能对学校所有在校生足迹曲线进行匹配,找出行动孤独者,提醒辅导员老师重点关注;学生经常浏览哪些网站,网上发表哪些言论,通过对一些带有负面情绪关键词的抓取,结合他们平时出勤、消费等综合情况,大数据技术就能加以智能分析,并向管理人员预警。
四是信息反馈。从辅导员层面来说,辅导员老师可以针对每一名预警名单的学生,结合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从家长层面来说,家长能有效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家长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可以查看到个人预警信息,可以针对相关问题,变为干预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其中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促进信息化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对于完善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潜质,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将大数据技术其运用在校园安全管理中,通过学生个性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就能够对问题学生进行关注和引导,对促进校园和谐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项目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学生安全危机预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XH1909
参考文献:
[1]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4)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网,2020
[3]胡晶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