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 熊哲欣

摘要:教师担负着民族文化的育人任务,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关系着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受多重因素制约,教育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受限,无法为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提供建设的条件,本文通过对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师团队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双师型教师团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19-002

教师担负着民族文化的育人任务,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关系着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受多重因素制约,教育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受限,无法为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提供建设的条件,本文通过对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师团队建设的对策。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5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坐落在湘西经济开发区内,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12000人,每年社会培训达4000人次以上。新校区占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标准,投资2000多万元的“智慧校园”已基本完成二期建设。现有在编教职工720人,其中芙蓉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69人,硕士以上学历123人,“双师型”教师182人。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团队建设,其内涵是指教师要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从专业上教师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从教学能力上需要具备现场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力量不足,无法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和发扬创新精神的重任。

一、建设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问题研究

(一)培养机制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人才紧缺

当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是距离建设的发展目标还相距甚远,主要是因为高校对于教师职前培养没有健全和完善建设机制,先决条件不达标,高职院校又对“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计划没有进行合理的长远规划,因此,很多教师不具备提升专业能力和“双师型”建设的意识,高职院校自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发展缓慢。与此同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加快发展步伐,数据显示,2019年国家开启扩招政策,鼓励中职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报考高职院校,在当时招生人数超额了116万人,按照招生人数数量激增的情况,需要配备的教师数量应该提升至5.5万名。而在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对于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还要再扩招200万人。”针对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扩招政策指示可知,在原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就不完善的情况下,面对连续扩招,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比例严重失衡,教师资源条件无法满足众多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就读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数不是通过传统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学历的升级,学生在学科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学习能力和行为规范意识不足,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现场教学能力和实际应运用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的教师在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上与“双师型”建设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招聘的很多研究生都是应届毕业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社会经验匮乏,无法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提供教学质量保障。

(二)高职院校缺少和企业合作和交流机制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招聘教师这一工作环节上大部分是选择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在院校和输送、培养人才的企业之间缺少合作机制,人才选择和流通的渠道闭塞。因此,原有教师队伍通常会表现出两种教学分化现象:一种是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在知识实际运用教学上欠缺,另一种是实际运用技术强的教师在专业教学上能力不足。这就造成了会教的不会做,会做的不会教的尴尬局面。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人才流通渠道上的不完善导致院校师资力量始终滞后于生源数量的发展,首先在高职院校缺乏对“双师型”教师资源数据库的建立,缺少和人才输送企业形成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共享,相互连通管理和建设理念欠缺,造成对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的信息掌握不足的情况。故此,在教师资源配置上就会呈现分配不均的情况,有的地区师资力量强大,有的地区师资不足,甚至贫乏的状况,也会由此衍生出其他问题,比如:面对庞大的生源,院校为了应急而招聘不具备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教师先稳住学生和开展教学任务,再慢慢改善师资情况,但显然发展的进程过长,而且“双师型”教师力量上不去也很难和教学质量达成有效支持作用。

二、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于教师团队建设整体发展目标,做好详尽细计划

1.健全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对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非一日之寒,需要健全和完善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机制,要立足于高校在师资建设上的长远发展目标,做好详细的规划,这需要时间和资金力量的支持,也需要在师资团队建设中考虑周全,着眼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针对建设进程中有所欠缺地方进行优化。因此,国家要针对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给予经济和政策的支持,针对该地区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措施,除了国家方面的支援,高职院校也要从自身入手,由过去教师培养经费全部有学校承担转向由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多方面筹集教育建设资金,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高职院校要将师资力量建设看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硬性条件,人才的力量培养才能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优势。

2.立足于院校发展规律,创新教师队伍

湘西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具有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特点,高职院校也分布在各个区县,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对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学校师资队伍打造成一支具有专业能力强、品德高尚、充满活力的队伍,扎根于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找到民族文化和“双师型”教师建设内涵和外延上的联系和发展基础,明确“双师型”教师人才资源紧缺的根源,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高职院校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顺应民族文化产业转型,明确“双师型”教师团队创新和建设的方向,着眼于解决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民族文化发扬和传承,与专业技能和素养兼备的“双师型”教师紧缺问题的统一方式,根据数据显示,湘西已经实行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民族文化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可行性发展道路,该学校联合省级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编制团队。针对民族文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问题,学校要创新发展观念,提出了民族文化“多元立体”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高职院校需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的同时,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在教学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意识,以良性的竞争方式激发教师团队向上生长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伴随而生的教师考核机制能够促进竞争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对教师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业务能力、师德品质等方面综合考核和评价,以此来明确教师的薪酬待遇和奖励、补助,这样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在专业技能、素养等方面提升,更好地教导院校的学生[1]。

(二)加强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模式,为教师教学观念提供支持条件

1.建立人才数据信息库

高职院校需要打开人才招聘的信息渠道,采用多方面信息通道,了解“双师型”教师专业信息、教学经验,以科学的方式建立教师数据信息库,加强校企合作和交流机制,探索“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和企业科研项目研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2]。首先可以基于在校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和扩展各个领域范围的企业中吸纳具备专业性和高素质的优质人才到学校兼职,并为了加强长久的合作关系,可以以合适的薪酬待遇等福利,和优质人才签订业务合作合同,以稳定院校师资资源,提升院校的师资水平和能力。同时,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也可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锻炼,很多高学历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可以借助这个合作的机会,利用空闲时间到企业参与项目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以企业的新思想、新技术、新的实践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相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2.创新和改善教学观念

教师是被培养的主体也是承担责任的主体,由于教师参与“双师型”建设任务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影响着“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进程的推进。因此,需要从教师思想观念入手,首先,教师要从自身教学岗位角色出发,了解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担负的使命任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明确院校的教学发展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难度较低,主要是以实用性技能为培养目标,加强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实用技能的学习和熟练运用,为此,教师应该秉承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理念,克服自身的思想惰性,意识到自己工作角色的重要责任[3]。其次,教师需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与时俱进,将课本内的知识讲解和课外教学实践拓展相结合,理论知识如果运用性不强,所学的内容等同于无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教学情境,将课本基础知识在活动参与中加强运用和掌握,摸索和理解学习的方法,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多重学习途径补充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文献资料,课堂知识学习方式的一种,课下的努力同样可以加深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并熟练运用。如果学生对于一些知识还存在困惑,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找到问题的线索,在相互启发和知识共享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综合上述对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问题的分析,针对不同层面提出改善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议,需要高职院校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在生源数量扩大的基础上也要保障教师教学的质量,坚持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并行发展,贯彻和执行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立足于学校发展规律和现代化思想,加强校企合作,改善人才力量发展单一问题,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现代化培养和建设,这是“双师型”教师自身发展的良机,也是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的机会。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XJKX20B199

参考文献:

[1]罗尧成,庄敏,许宇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自主评价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6):61-65

[2]赵静.双高背景下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01):118-119+121

[3]刘允乾.“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162-1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