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意蕴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 阚姗姗 余建军摘 要:毛泽东教育思想既渊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熏染、西方近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洗礼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同时也与毛泽东生活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毛泽东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要面向人民大众;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新时代,毛泽东教育思想启示我们: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注重教育实践以及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毛泽东;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K27;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121-003
教育是国家百年根本大计,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鲜明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时代不断向前,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教育思想中蕴含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教育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它既受到古今中外各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也起源于毛泽东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工作经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制约。
(一)毛泽东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曾在谈话时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才读马列主义。[1]”由此可见,他的教育思想的产生有多方面的理论渊源,这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西方近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1.中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熏染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为浓厚的兴致,熟读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并自觉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关键理论泉源之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在毛泽东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主张“有教无类”[2],即不分高低贵贱,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这种质朴的大众教育观首开了平民教育的先河。在孔子“有教无类”观点的基础上,毛泽东主张教育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孔子强调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要求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呼吁“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3]。此外,孔子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4]”毛泽东曾在信中提道:“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5]59”可见,毛泽东“三育并重”的人才培养观正是对孔子“智”“仁”“勇”主张的继承和发展。尽管毛泽东教育思想比孔子教育思想内涵丰富许多,但也不难看出其中一部分是受到孔子的影响。
2.西方近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洗礼
毛泽东教育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也受到了西方近现代先进教育思想的洗礼,在对西方教育思想的选择与吸收中,卢梭、杜威是两位影响力较大的人物。
自青年时代起,毛泽东自觉地接触西学,阅读许多西方著作。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围绕自然教育理论这一根本主线展开阐述。毛泽东十分崇尚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认为“卢梭所发明的‘自教育’,正用得着”[5]375。杜威曾来华宣讲其理论,他在长沙演讲时,毛泽东以特聘记录员的身份听了他的演讲。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观倡导工人、农民等大众普遍接受教育。毛泽东对之极为认同,他说:“美博士杜威东来,其新出之教育学说,颇有研究之价值[5]495-496。”在之后的实践中,毛泽东提倡让工农大众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
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
1921年,毛泽东在反复比较中选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终于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借鉴中,产生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由来。人的全面发展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靠教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毛泽东认可并接纳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找到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6]”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劳动关系论述的启发,毛泽东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他在《五四运动》一文中强调:“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7]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瓦解了闭关锁国状态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帝国主义通过逼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此时,各阶级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积极探求挽救中国危机局面的方法,这其中就包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因而,挽救国家危机成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契机。
近代中国的教育也是畸形的教育。国外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在中国大肆宣扬其殖民主义奴化思想,试图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最终奴化中国人。这种思想上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披着宗教的外衣”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两个方面。毛泽东认为造成这一落后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民智淤塞”,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是以“学校教育为急,造就新国民及有开拓能力之人材”[5]96。正是在这种纷至沓来的反奴化教育斗争角逐中,毛泽东教育思想逐渐萌芽。
二、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意蕴
毛泽东教育思想意蕴丰富,其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要面向人民大众、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等。
(一)教育要面向人民大众
毛泽东多次强调,一切教育必须面向工农民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8]”在毛泽东看来,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全民族各层次、各行业的人物,其中工农群众是占绝大多数的人,要重视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让他们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更加有知识有能力承担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赋予的责任和任务,真正成为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下令废除一切排斥工农民众的贵族学校,这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长期以来,女性由于封建三纲五常思想的捆绑,受教育水平多有不足,这致使她们失去思想自由。毛泽东说:“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9]”强调教育不应有性别之分,女子也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基于此,毛泽东创办了女子大学,帮助女子提高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女性的思想高度。毛泽东还强调指出教育不应有民族和地区之分,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始终一家亲。因此,要时刻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进展情况,根据各民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不断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正如毛泽东所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0]”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是决定教育服务于哪个阶级的根本问题。无产阶级若不能取得教育的领导权,就谈不上无产阶级的自由解放。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所灌输的一些意识形态,总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的。统治者要想确保教育为其统治服务,必须牢牢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1958年,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毛泽东指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11]140。只有党领导了教育工作,无产阶级才能取得了教育的领导权,教育才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始终是复杂的,而教育界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因此,要尤其注重教育工作的实施,始终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12]。
(三)教育理论要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育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首要内容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毛泽东提出“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13]。强调教育必须要“跳出”书本,回归社会,学习更加生动丰富的劳动知识。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根据现实情况恰当地运用于实践中才更有生命力。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拓展了培养人才的路径,使受教育者掌握众多的实用技能。
毛泽东一贯注意理论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在实施教育工作中也同样注重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联系。他曾颇有心得地说:“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5]587”由此可见,在毛泽东看来,教育不能仅仅拘泥于空洞的理论教育,课本上的理论只能间接学到一些前人留下的经验总结,社会实践才是真正检验理论水平和锻炼能力的根本方式。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毛泽东十分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发展水平低下,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十分艰苦,学生伙食条件不够理想,良好的卫生习惯很难养成,体育项目方面也得不到有效开展,致使学生身体健康得不到有效保障。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提出应当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主张学生应当不仅学习好,而且身体好、工作好,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14]。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5]”毛泽东还分别对三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德育方面,他认为政治方向应放首位,“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6]。他要求受教育者除了学习专业课以外,还应该学习马列主义和时事政治,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智育方面,毛泽东认为:“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17]提倡受教育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体育方面,毛泽东认为身体是本钱,“要注意青年健康”[11]48。因此格外注重青年的营养健康,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毛泽东强调,要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毛泽东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熠熠生辉,为我们发展新时代的教育事业留下了珍贵的启示。
(一)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
坚持党领导教育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繁荣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领导的教育事业得到有力贯彻,党领导的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8]”实践也充分证明,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在现代社会,多元社会思潮争相发声,意识形态斗争依旧复杂。我们要不断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政治立场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要继续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继续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注重教育实践
理论学习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实践操作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联系是毛泽东终其一生在努力的事情,他对教育工作的探寻以及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也格外注重实践,他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19]”。要不断地用实践检验方法是否适合。在习总书记的倡导下,教育界也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各类学校紧跟号召,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调和升华理论。在之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寻符合本国的教育发展道路,将毛泽东这一极有价值的宝贵财富踵事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