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探析

作者: 陈娟娟 巨孔亮

摘 要:本文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以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为基本思路,通过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宣传思想工作、整合新媒体资源、探索建立宣传思想“微途径”、建立专职高素质复合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提升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强化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监管机制等方面,探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SWO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85-002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把宣传思想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不同场合做了有关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论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我党和高校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为做好新时代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在这种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指引下,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底色,新的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做好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微信、微博等电子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在日常工作生活和高校学生当中,例如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在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6.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已经与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息息相关。这些新生事物和新的形势给高校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那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技术、管理、方式也要随之改革和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形成[1]。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结合大学生信息获取途径的偏好,从实践中探索一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迫在眉睫,这对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起着关键性作用。

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分析

笔者在高校工作多年,尤其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目前,高校学生大多数是“90后”,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叛逆现象,对宣传思想工作有抵触心理,也容易引发一些不好的舆情。近些年来,在高校中,大学生这个群体使用新媒体不当引发的突发性的宣传事件非常多,面对这些复杂的紧急情况,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无法及时有效的化解,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作为思想宣传的主要渠道,目前取得的效果差强人意,逐渐成为高校宣传教育工作者们日益堪忧的事情。据调研,大多数高校思想宣传的突发事件与新媒体的利用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结合自己从业经历和高校工作经验,通过态势分析即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2]。

1.1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优势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以互联网和无线通讯为主要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广播、海报、校报等进行宣传,真正做到宣传思想工作深层次、多角度、广覆盖。在内容上,宣传载体更加丰富,便于迅速传播,并且交互性强;在方法上,更加多样性;在接受程度上,教师和学生参与更加积极。比如在高校中经常被使用的微信、微博和腾讯QQ等工具,大学生利用这些新媒体及时答疑解惑、预约图书资料和实验,尤其在疫情期间,自媒体迅速崛起,任何一个教职工、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访问网络进行学习、交流、沟通,呈现出“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互式传播机制[3]。

1.2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劣势

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大大增加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不可控性。对于大学生而言,三观初步形成,容易在现实角色和网络虚拟中迷失,造成大学生角色定位偏差,这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起到消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宣传思想工作主体的权威性。作为网络空间最为活跃的群体,大学生也是网络舆情表达的新生力量,不仅对社会现象非常关注,也对大学校园文化相当敏感,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如校园的日常管理、网红食堂、校园安全等。当遇到不满意的事情,高校大学生容易利用自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感并反映诉求,对高校形象有所影响。另外,高校传统媒体的存在感大大降低,笔者从身边发现,大学生非常关注微博、微信推送内容,而忽略宣传栏、报纸栏等传统宣传平台。

1.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机会

目前,新媒体传播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首选途径。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各类迎合青年大学生喜好的网络平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抖音视频平台、QQ音乐软件、网络论坛等各新兴网络媒介聚集了各类喜好不同的青年学生,进一步拓宽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平台,拓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空间,打破“围墙”,便于大学生与外界交流。同时,借助数字化媒体,有着丰富知识和信息,更加适应大学生阅读特点,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进行思想融合、技术升级、内容创新,对高校原有的宣传思想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和重构,丰富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提高工作成效。在引导校园舆论舆情、传播优秀文化、提升学校形象和影响力、助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坚实保障和最有力的支撑[4]。

1.4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威胁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而新媒体改变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传统模式。新媒体在高校的广泛运用,致使高校思想宣传的主流宣传思想遭受冲击、主渠道面临挑战,西方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在高校,学生容易去庆祝圣诞节,却忘掉了我们传统的端午节等等。新媒体素养匮乏,导致大学生新媒体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大学生获取的信息内容多而庞杂,在某种程度上高校很难全面监管[5]。新媒体利用的缺位,使得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模式落伍,传统的模式亟待解决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专业师资队伍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缺乏兼具政治敏锐性和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的专职人员,容易造成解决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欠佳[6]。

2.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发展建议

2.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宣传思想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牢牢树立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优势,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研读,深入交流沟通,广泛学习优秀成果和思想,不断开展科学研究,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理论指导提供渠道。

2.2探索建立宣传思想的微途径

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丰富的思想政治宣传形式,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的“微途径”。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整合微博、微信群、论坛、网络在线直播、电子书等多类型的宣传思想资源,运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应用平台,分析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加强交流、沟通,不断改革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模式,使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化、生活化,更加接地气、受欢迎,使得大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获取。

2.3建立专职高素质复合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员队伍的职业素质,对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提高“脚力”就需要深入到教学科研一线,密切联系师生,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生活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掌握广大师生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向;提高“眼力”就需要在脚力调查基础上,善于通过自己的观察在校园中去发现问题,并把问题进行归纳梳理;要提高“脑力”就需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辨别剖析,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正确思想对相关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提高“笔力”就需要提高实际的书面表达能力,来促进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找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案。因此,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思维模式、思想政治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方法论等进行专项的培养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媒体素养,通过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加大考核激励,努力建立一批“政治强、学术优、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思想团队,从而达到正确进行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

2.4提高新媒体背景下师生的网络素养

加强师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政治素养,多层次、全方位的加大网络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时和党的路线方针看齐。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更要坚定思想政治宣传的信仰和努力的方向,保持原则和立场,并且将媒介素养融入到大学生学习中,搭建课程体系,在各学科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注重引导,强化大学生网络知识,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网络素养。此外,注重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多功能校园平台,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建立正面舆论导向;还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报告、比赛,强化网络实践培训和教育,逐步提升广大师生网络综合能力。

2.5强化新媒体背景下网络监管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网络失范行为等一个又一个重大挑战,例如校园中网络诈骗、校园贷、网络侵权等突发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有力监管,针对网络失信行为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和判别能力,逐步建立网络失信行为档案,健全网络信用机制,以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机制为重点内容,制约、惩罚网络失范行为。

3.小结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应用、传播已经非常广泛,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影响着未来接班人成长。因此,通过SWOT方法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实施路径,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向来生,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84-86

[2]聂东雪,杜明月.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2(21):18-19

[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D]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20

[4]白丽丽;李雯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探析[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0,27(2):121-123

[5]王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统筹与创新路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4(4):83-86

[6]任晓曦,杨古今.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J]青春岁月,2017(3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