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看美国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病疫书写

作者: 张可菲 袁家丽

摘 要:《血疫》改编自纽约畅销书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于1994年出版的同名纪实文学。影片讲述了美国挽救了一场埃博拉病毒传播事件;该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这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博弈激发了观众对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本文将从生态整体主义视角出发,探讨《血疫》中的病疫书写及其所揭示的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 影视文学作品; 英雄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093-002

1.引言

美国影片《血疫》是改编自纽约畅销书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 Preston)的同名纪实文学《血疫:埃博拉的故事》(The Hot Zone, 1994)。该影片围绕社会遭受埃博拉病毒的袭击而展开。女主人公南希既是研究病毒学的博士,也是军队的上校。她尊重生命,为拯救这场生态危机不断做出努力。由于这场病毒与人类产生相互作用,影片中的生态和人类组成了“命运共同体”,彰显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该影片同时深刻批判了唯利是图的人类中心主义,并向人类敲响警钟。作为一部杰出的纪实文学和改编电影,《血疫》中的病疫书写突出了维护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塑造英雄主义奉献精神及构建生态整体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特点。

2.维护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从生态整体主义价值观来看,《血疫》从一开始就展现了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病毒在非洲村落蔓延,飞速传播,数以千计的村民死亡,并开始向医护人员和研究专家扩散。最后通过航班被带入美国本土。一个病毒传播链由此诞生。自然与人类构成了一个整体,各组成元素之间连接紧密。同时,这个整体中每一个部分都有自身的价值,“其中每一个节点的崩溃或每一个关系链的断裂”都可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

与生态整体主义相反的二元对立论在该影片中可以被轻易驳倒,因为埃博拉病毒对人类致命的影响使人类根本无法脱离自然本身。人类在这场浩劫中成为病毒的寄主,是传播的病毒源,所到之处都可能酿成惨剧,最终自身也会全身出血而死。尤其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病毒可以在几天之内传播至全球范围。如此高的致死率和传播范围使它有能力大量削减全球人口总数,人类的生存因为病毒而面临威胁。根据罗尔斯顿的生成整体观,人的价值体现在自然之中,个体和整体具有统一性“它们是整体中的部分和部分中的整体”[2]。自然给予人类生存资源,也让人类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对于人类生死起着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自然也需要人类的帮助,因为人类既是自然的实践者,也是生态道德的承担者,应肩负起“大地共同体”的伦理责任。所谓“大地共同体”,即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生态整体,其原则是“完整、稳定和美丽”[3]。要维护这一原则,需要个体性服从整体性。此外,生态系统中各部分不同的属性决定不同的角色分工,当人们拥有对自然的改造和干预能力的同时,也需要自我约束和保护生态。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遭受病毒侵害时,人类有责任和义务来拯救这个共同体。比如研发新药与疫苗,为生态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帮助。这是因为不同于自然无意识的生命,人类是有意识的生命体,可以对自然发挥能动作用。通过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发掘生态系统的种种价值并维护生态秩序。此外,生态整体主义也充分肯定了人类合理对待自然时可以发挥巨大力量,从而达到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在影片中,以女主人公南希和其导师卡特为首的科学家们肩负起拯救“大地共同体”的重担,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冒着被感染病毒的风险,坚持试验和研究,最终避免了一场全球性的病疫灾难。可以说,人类依赖自然,也拯救了自然,两者是同生共死的生命共同体。

3.塑造英雄主义奉献精神

面对这场病毒浩劫,需要个人为生态整体利益做出牺牲。《血疫》刻画了人类对病毒的不同反应,反映了人类对生态整体利益的不同态度。为了生态安危,主角南希选择独当一面。她不仅拥有精湛的专业素质,还有与冷漠的制度体系相抗衡的勇气,更有直面危难拯救公众的担当,是拯救生态危机的领导者。在潜意识中,她也是生态整体主义的拥护者,认为生态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牺牲自我。所以当她在一颗送来的肾脏上发现异样时,坚持独自进入四级(最高生物防护等级)实验室检测病毒,面临着可能与致死率90%的埃博拉病毒直接接触的危险。

同疫情题材的中国影视作品《非典人生》则彰显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医护人员们忘我奉献,注重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在《非典人生》中,每一个医疗环节的医护人员都在为病人的整个救治过程做出贡献,他们不顾危险,毅然转向医护大楼继续战斗。在非典这场病疫中,他们是渺小的一员,但一旦力量凝合,就能争分夺秒地从死神手中挽救生命,所发挥的作用令人震撼。不同于《非典人生》,《血疫》注重对个体的描写,凸出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体现了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传统和精神理念。在处理生态灾难问题上,美国影片更倾向于塑造一位完美的精英形象,希望通过个体的冒险和奋斗来拯救世界,彰显美国民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怀。

无论是《血疫》刻画个人英雄主义,还是《非典人生》赞扬集体英雄主义,都是捍卫生态整体主义利益的积极行为。但这样的积极行为总会遭到唯利是图者的打击和破坏。在《血疫》中,一部分企业家和政府高层站在批评生态整体主义的立场,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猴子首次被南希发现,决定上报。但拥有该猴子的私营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掩盖事情的真相,防止公司名誉受损。政府高层们得知埃博拉病毒事件,第一时间考虑到的是个人恩怨和党派利益。同时因为害怕激起群愤而向群众隐瞒真相。这些人忽视了人与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旦出现大规模传染性病毒,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即使利益暂时得到保障,发生灾祸时他们也无法逃脱惩罚。正如利奥波德指出,生态整体主义没有完全否定个人的生命价值,而是要找到人类自身利益和生态利益之间的平衡点,人类可以利用地球资源,但需要在自然承载力范围之内。显然,《血疫》中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做法只会使埃博拉病毒的局面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人做出个体利益的牺牲,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4.构建生态整体价值体系

不管是影片或原著,《血疫》都在结尾揭示了病毒传播的原因——热带生物圈遭到人为因素破坏的结果。由于人类对热带雨林的过度开采,使原本栖息在雨林深处并携带着埃博拉病毒的蝙蝠暴露出来,成为埃博拉病毒扩散的源头。究其本身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向自然索取和掠夺并激发了自然的免疫反应的结果。当人体遭到病原体袭击,免疫系统便做出反应,清除有害部分,保持机体健康。与人体免疫系统相同,当人类活动打破生态平衡或破坏生态整体,自然也会根据外界变化做出不同的抵御措施,从而保持各类生态活动顺利进行。人们需要敏锐地留意这些变化,以此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但在影片中,当南希发现了疑似埃博拉病毒想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时,部分同事和高官都认为她反应过度,他们甚至直接用手触碰带有病毒的肝脏,直接闻培养瓶中的物体。人类对自然失去了敬畏之心,遗忘了个体的渺小,认为自然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有实践活动可以凭人类意志来执行,因此滋生了人类中心主义和利己主义,在维护人类个体利益时忽略了生态整体利益。

因此建设生态的整体性,首先要认可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价值和各组成部分价值。罗斯尔顿的生态整体观认为,由于自然系统的价值生成具有整体性,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彼此关联,不仅是人类,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此外,整体价值不是每个部分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后创造更大价值。整体发挥的作用无法通过部分的累加还原,因为即使部分能体现整体的功能,由于失去了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该功能也无法达到在整体中的运作效果。因此生态整体主义将维护生态整体利益作为一切实践活动的原则。然而,在该影片所描述的人类破坏热带生物圈的活动中,他们为了获得有经济效益的耕作土地,大量焚烧树林,破坏了物种的延续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的做法否定了部分生态系统的价值,只是将经济利益与价值划上等号。他们在认知上倾向于机械自然主义观点,没有将生态系统认为是有生命、可自我活动的机体。比如土壤不仅由沙与泥土构成,它还是自然的过滤器和缓冲器,是活的生态系统[4]。他们将其看作可供剥削的资源,将是否符合人类利益作为物质评价标准,单纯停留在物质层面,将行为目的同质化,无视审美价值、物种价值和生命价值。

其次,为了更好维护生态整体性,要实现自然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目前大多数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未考虑生态的整体价值,而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他们秉持传统的价值观,将内在价值视为本身利益,外在价值视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这遭到许多生态整体主义倡导者的批判。但在影片中也有优先考虑生态整体利益的正面事例,实现内外价值的统一。在非洲某个村落,为了切断疫情传播,村民们放火燃烧了村中的一切,包括他们自己。他们对其他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的敬畏,消解了二元对立,为自然的“大我”牺牲个人利益的“小我”,从精神上认同了生态整体主义,使观众动容。村民的做法摒弃了传统价值观,从索取和掠夺转变成为生态发展让步,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主动与被动变成互相成全。此时人类的活动与生态整体利益达成了统一。

村民的做法符合以生态整体主义为基础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其思想体系是奈斯的“生态智慧T(ecology T)”,核心思想是“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5]。村民认同了自然的生态价值,同时他们的做法体现人与自然的“同生共存”。在此过程中扩大了道德上的认同范围,自然产生了“利他主义”,建立全面平衡的生态圈。

5.结语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像《血疫》中的埃博拉病毒这样极具传播性的疾病会时刻潜伏在人类身边,伺机而动。《血疫》中所呈现的埃博拉病毒及其致命后果,发人深省。面对病毒肆掠,无人能全身而退;而对抗病毒,不仅需要富有英雄主义精神的个体站出来与病毒作斗争,也需要群体为维护生态整体利益而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认可生态价值并实现内外价值的统一,从而构建生态整体价值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美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思想对比研究”(2020NFUSPITP085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薛勇民,路强.自然价值论与生态整体主义[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04)

[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Callicott, J.B. “Introduction”[A].Environmental?Philosophy:From Animal Rights to Radical?Ecology [C]. Eds. by Michael E. Zimmerman, et al. New?Jersey: Prentice-Hall, 1993

[4]Meine,Curt &Richard L.Knight.The Essential Aldo Leopold[M].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9.

[5]雷毅.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J]世界哲学,2010(4):20-29

作者简介:张可菲,1999年生,女,江苏苏州人,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袁家丽,1979年生,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