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创新研究
作者: 霍文军摘 要:当代大学教育由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相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教学工作更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适应性差,与专业脱节,教学方法存在不足等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进行教学创新,帮助体育专业学生提升专业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体育教育;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116-002
教育创新是当今时代的大势所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采取创新的方式进行高效教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创新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创新的意义和创新途径展开讨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适应性较差。我国高校的教学内容必然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帮助学生较好的适应课程教学内容。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没有依据教学知识的特点以及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实际体育学习的情况来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产生了偏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没有对于所要安排的体育教学课程进行划分,将不同内容的项目划分为独立的教学板块,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简单的、学生能够较易接受的知识与练习可以多进行一些,对于理解难度大、难以掌握的体育知识与练习应该少一些,这样才能让教学实践达到优化的效果。然而现在的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规划上都不具备这样的适应性,导致教学内容不能与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素质都有所缺失。另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有滞后性,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提升自我体育素养能力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在了解学校的基础上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专长,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与专业产生了严重的脱节行为。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专业体育素养,专业体育能力的学生,而是将体育教学作为娱乐活动放任学生自行发展。
(三)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低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的教学成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在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以传统的运动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应该进行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以完成学业作为唯一的目标。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会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认真的体会自己身体机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于运动技巧与运动理念的深刻把握,当学生毕业后需要对他人进行体育教学时就会显得专业性不足。
教师选取的教学方法过于规范化纪律化,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学习。学生体育教育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关,只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课程有足够的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在将来投入体育事业。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理念与方法的掌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的教学过于规范化与纪律化会导致学生对于体育专业课程产生恐惧心理与逆反心理,这显然不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目标。虽然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需要一定的纪律来维持教学过程中的优良秩序,但过分的强调教学的纪律就会导致课堂机械化,失去了教学真正的含义。除了教师采取过于严格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教学,需要具备专业性与严肃性。
在现阶段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者,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采取教师做演练,学生单调观看的模式,没有让学生切实根据老师的示范做出相应的练习,师生互动不足。在这一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就不具备专业性,不利于学生体育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的教育要区别于一般的体育教育,在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对体育教学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创新的意义
(一)推动体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社会发展十分迅速,社会在选择人才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积极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紧随社会的发展,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是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有个性与创新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现阶段我国一直在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改革方针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改革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改革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教师必须要依据体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针积极推动体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创新,采用新的模式、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体育教学,深度推动体育教学变革。
(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教育方向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老师在教学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在教学中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只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推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学生能够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学科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连贯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并且兼具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一个整体性的终身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学生的综合素养由知识、态度、能力三者构成。知识是最低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态度是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态度以及是否愿意将它运用到更深层次更广泛的生活实践当中,能力决定了学生所学知识的价值,即他可以为社会做出的实际贡献。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然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非以单一的知识技能学习为目的,这会局限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创新路径
(一)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性教学内容
体育学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运动的理念,并且在很多领域都有所涉及,是学生认识整个世界的重要工具。通过体育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对于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意义深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真正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帮助学生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事业中。
就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性质而言,是以应用技术类为办学定位的学校,而不是以学术性为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院校,这就说明了应用型本科区别于其他的学术型普通本科,更注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育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重视和强调实践性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学校要积极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第一点是整体性原则,要从实践教学的目标渠道、形式考核等多方面多维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多渠道立体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由基础实践到专业实践,最后再到综合实践的层层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教学范畴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点是全程性原则,即学校要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坚持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位一体,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前后衔接,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第三点是开放性原则,其要求学校与教师拓宽学生实践教学的渠道,在时间空间内容上开放实践教学机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实习、见习、毕业论文与毕业实训报告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第四点是融合性原则,要求学生能够将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与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改革实习、实训内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改革实习实训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对于田径运动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会关注于更快、更高、更强这一理念,而忽略了田径运动本身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实际上关于体育实训内容还可以设计的更丰富多彩,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在教学活动中,例如对于田径运动中跑步这一项,除了在实训中让学生在操场进行跑步,还可以开展合作跑、障碍跑以及越野跑,让跑步这项活动在竞争中不乏娱乐性,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对于实习实训内容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习实训内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不能过于强调体育活动的系统性与理论性,而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特征出发,尽量的选用科学合理高效的实习实训内容展开教学,革除旧有的落后僵化的实习教学内容,在实习与实训的内容上也要进行简化,让学校的教育淡化技术性,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实用性,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实习实训内容做出改进。
(三)优化师资人才队伍,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
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的结果有效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关注体育教学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实施了教学方案之后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引导者的地位,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师相对于其他学校的老师,除了要具备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加大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学校可以出资赞助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开展定期的教学分享研讨会,让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引进外部的优秀教师资源,进一步优化师资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本科的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要注重体育精神的弘扬,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创新,深化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创新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深度优化,教师要充分运用有效措施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题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河套学院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更新研究,项目编号:HTXYJY18018
参考文献:
[1]王恩斌.基于国家新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构[J]当代体育科技,2020(35):68-70
[2]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2019(05)
[3]包呼和.新形势下本科体育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