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究
作者: 郑志敏摘 要:机电一体化作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在近年来的就业市场有着不错的前景,然而随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对社会的不断输出,学生学习习惯差、理论知识实践转化不足、综合能力水平欠缺等问题逐渐暴露,令该专业的教学不得不思考改革路径。本文归纳了机电一体化学科在高职学校教学中的几个改革要点,并对该教学改革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改革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 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2-104-002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优势在于增进机械制造精准度、提升工业生产效率、促进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其应用与普及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一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面对严峻的全球市场形势,加紧此领域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当前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形式内容单一、手段落后,不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而不断成熟的新媒体却成为了这一教学改革的契机。相关教师应对新媒体在该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加强分析,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机电专业教学改革要点
1.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从机电一体化毕业生在工作岗位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前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最大问题便是没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缺少进取、学习的精神,不仅不具备将接触到的工作内容及时转化成经验的能力,对问题的钻研探索精神也比较缺乏,长此以往,对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成长都是较为不利的。回溯其根源,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理念陈旧,教师仍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则是习惯了被动学习,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仅限于教师的教,很少有自发地、主动地学,学生在学习中头脑不活跃,造成了后面进一步提升慢的种种问题。因此,教学改革应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爱好着手,以转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深入渗透保持学习习惯的理念,以为学生学科能力塑造做好铺垫。
2.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
通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就业发展情况的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在刚接触岗位时对实践生产的适应性普遍较慢,比之前辈在生产操作中积累的经验,刚毕业的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要小很多。这一情况反映了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不足的问题,也是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科特征比较明显,其教学除了要注意基础理论知识的夯实,还要在实践操作环节加强对学生的锻炼。且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二者结合开展可令学生实践操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时还能促进理论内容的与时俱进。反观当前教学,教师太过依赖教材,对理论知识的强调超过实践练习的开展,单一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对此,相关教师应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积极引入时下的热点话题,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带来方法上的借鉴,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3.增进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影响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不仅是单一的教学内容,陈旧的教学方法也常令学生找不到能力提升的方法和动力。传统教学中,机电专业的课堂教学多为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理论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动的案例,学生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对教学内容形成深入理解,待到实践课堂中,学生脑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切入点,对于实践操作技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实践过后很容易忘却,且由于对各项操作的原理理解得不十分透彻,其创新精神更是无从得到发挥。因而在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将教学模式、方法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必要时候可以打破原有教学结构,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并以此强化学生在此专业学习当中的系统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二、新媒体对机电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
1.新媒体打开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
新媒体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借助通讯网络,让信息的传递迎来了多元的呈现。新媒体融合了文字、广播、电视等多种传统媒体形式,大数据技术为其海量信息的存储和运转提供了支持,同时较之传统媒体增添了信息交互功能,有效地推动了信息发布端与接收端的灵活转变[1]。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对机电一体化等发展变化迅速的热门领域教学尤其具有优势,加之其对信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能够起到正向带动作用。学生在融合了新媒体的教学可以开阔视野,系统全面地开启对机电一体化(所学专业)领域的认识,并能对专业领域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综合客观的了解,有助于其对自身学习开展方向、进度的把握。
2.新媒体拓展教学资源,充分链接学习与实践
新媒体能为当前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多元的信息呈现形式,还有海量的学习材料、资源,以及信息交互平台对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引导和锻炼[2]。新媒体背景下,类似机电一体化这种热门领域在网络上往往有着丰富的科普、教学资源,相较于单一的教材内容,网络中的专业内容介绍更加丰富、全面,多角度的学习引领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对于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有力的切入点。原本学生只从一个角度探究理论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考虑的方向相对片面,但多种教学资源提供的多重思考角度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在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时,其考虑的内容也更加全面。此外,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交互平台能够令学生的想法、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对于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创新学习实践提供一定的便利,是学生完善相关知识体系的良好方式。
3.新媒体突破教学限制,重塑教学结构与方法
新媒体在机电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可推动混合教学模式或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即教师可借助新媒体的发展开通线上教学,并利用课堂外的教学时间将一些基础的理论教学落实,节省下的课上时间则可用于开放性教学的开展。教师可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或者就某一热门问题传授给学生经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并逐渐适应对教学的主导,从而为其实践精神的强化做出铺垫。机电一体化学生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结合不到位,而这其中原因并非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实践课程,而是实践课程缺少融合理论知识的契机而单独开展,令学生缺少就理论知识思考实践学习的习惯,导致其对实践学习的内容理解得十分片面。重塑教学结构之后可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实践,并将实践结果经验转化为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创造创新思想得到激发和拓展。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机电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1.视频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新媒体背景下知识传递渠道较以往有所拓展,比之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的开展,微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迎来了主动学习的时机。短视频中机电一体化知识被转化成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简化了学生理解吸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更加轻松容易。笔者在教学中选择将机电一体化基础理论知识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将机械工程与电子工程的结合应用原理步步拆解并制作成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用最为直观的视角掌握抽象的重点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乐于对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培养学生钻研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生的探索意识一旦被激发,其在学习、工作中的提升速度也会逐步加快,这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学习的精神会指引学生在深化学习、解决问题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使其挣脱被动、惰性对其学习开展所带来的束缚。
2.任务布置促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上有太多机电一体化的专业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自学中完成对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拓展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认识[3]。因此教师也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可以以任务布置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探寻和掌握,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实践良好地衔接起来,而不会因为固化的理论学习而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具体的教学开展中,笔者曾设计了机电一体化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任务,让学生通过在各媒体平台上查找搜集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应用与应用发展史,学生通过在线上完善知识的拓展,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并能将具体的知识对应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内在联系,令其相关知识体系的构建更加稳固扎实。
3.翻转课堂增加课堂实践讨论比重
新媒体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结构重塑带来了契机[4]。翻转课堂主要是借助新媒体平台让学生提前掌握基础学习内容,实现教学时间的延展,而在课上,教师可利用大量时间组织开展重难点探讨与经验分享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想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有助于学生实践思维能力的锻炼。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曾将任务教学法与微视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带着任务(问题)结合短视频教学内容展开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对教学任务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令其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更加深入,对实践的落实更加富有经验和方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离不开新媒体等平台、资源的支持,而新媒体也让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加合理,通过增加课堂实践的有关教学内容的占比,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4.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激发,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先设置好多元的评价机制。以往评价机制的设置在教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决定着教学方向的调整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但一直以来分数评价将学生分出了“三六九等”,也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很多学生为确保不被批评,在创新尝试中常表现出畏首畏尾的样子,十分谨慎。新媒体背景下教学评价可以轻松实现一对一,令学生的个性化得以发挥,学生的学习思维、成果也可借助多媒体平台得到更加全面的体现,让教学评价真正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去更多的推动与促进。笔者在教学中曾要求学生将课上讨论出的实践方法在课后落实下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网络里的实践内容进行分析借鉴,最终得到答案(实践结果)并上传,在线上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改进方向,为其创新思维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机电一体化这类技能型课程的开展除了要密切结合实践、与时代发展步调相一致,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融合创新思想,全面拓展理论知识,并为理论结合实际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促进他们实践精神、创新思维的养成。因而对于机电专业的教学改革,新媒体形式的融入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其可借助对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壁垒的打破,重塑教学结构,引入多元的教学资源与方法,从而为机电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亮,周正啟.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05):218-219
[2]方小菊,蒋思中,刘东海.新形势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3(05):95-98
[3]季东军,杜丽萍,赵永生.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18):68-69
[4]黄庆会.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分析与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