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文化爱柳州”乐美博校社课程开发与实施
作者: 庞宗兴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地方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助推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乐美博校社课程; 地方资源; 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44-002
柳州,是一座有着四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古都,既有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同时也是桂西南工业重镇,素有“桂中商埠”之称。在这座城市里,“上汽五菱”“柳州工程机械厂”“柳州钢铁厂”等知名企业以及“柳州螺蛳粉”“金嗓子喉宝”“两面针牙膏”等拳头产品都成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下面笔者以“柳州工业博物馆”主题研学活动为例,谈谈柳州市窑埠街小学是如何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对学校“乐美博校社”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的。
一、以学校育人目标为“经”,构建以学校文化底色为背景的课程体系
柳州市窑埠街小学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窑埠古镇,始建于战火纷飞的1942年,是一所具有77周年厚重历史和红色基因的学校。学校管理在充分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扬弃和完善学校文化内核的同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育心养正”的办学理念,以“传承古镇文韵构建乐美校园”为办学特色,通过构建物质文化、课程文化、管理文化三大体系实施“乐美”课程,最终实现“乐于学,美于行”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积极思考推进“三级课程”的建设,一是必修课程的整合与探索;二是课程与学校文化特色的整合与探索;三是窑埠街小学创新发展课程的探索。“爱文化、爱柳州”乐美博校社课程是我校创新发展类课程下的一个全新课程。
(一)课程目标: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行动中感受美好
1.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观各博物馆,走近博物馆文化,扩宽学生的博物馆知识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扩展实践、合作探究、分享成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意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通过博校社课程学习,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课程内容:以“爱文化·爱柳州”为课程学习主线
以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为依托,共建第二课堂及课外教育基地。确定以“爱文化·爱柳州”为课程学习主线,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产生问题、梳理并筛选问题,进而带着问题走进博物馆,与代表“历史”的馆内藏品进行“对话”,在感受“文化”厚重与非凡意义,在经历完整的、真实的体验式学习中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课程实施思路:探索“三项整合”的课程实施新路径
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树立统整与融合思想,将学校特色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整合,厘清课程思路,再通过专题教学、学科渗透、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整合,解决传统学习形式单一、忽略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最后再通过挖掘、建设、共享等方式,构建校内外师资、场馆、家长、社区四位一体的合作渠道。
(四)评价机制:三维立体的多元评价手段
对博校社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将从三个维度进行,即:评价课程的完成效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能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通过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成果展示三种方式进行。
二、以学科课程纲要为“纬”,设计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内容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明确提出:“通过亲历、参加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校“爱文化、爱柳州”乐美博校社课程是基于学校育人目标,对国家、地方、本校三级课程统整融合下的一个创新发展类课程。该课程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核心,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利用地方资源研发学校课程内容的策略。2018年3月,学校与柳州市博物馆理事会联合会、窑埠社区合作,开展博物馆群进校园活动,共建第二课堂及课外教育基地,形成以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为依托,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课程。学校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柳州工业的前世今生”“走进柳州三强企业”“生态柳州”“柳州螺蛳粉”等以传统单一授课模式设计的校本课程进行主题式统整,开发以“走进工业博物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强化学生对柳州工业历史的了解和对柳州城市发展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中国工业的变化成就、企业转型等问题的探究兴趣。
学校课程研发小组与柳州市工业博物馆馆方合作,编制课程纲要,拟定课程实施的“四阶段”,即“主题知识学习”“实地研学”“文创产品开发”“活动总结反馈”,通过“大小课结合+多学科统整”的方式,让学生在一个个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全面了解柳州工业的发展历史,感受柳州城市的巨变。同时,在活动中还能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提升自我核心素养。
第一阶段(主题知识学习):与柳州市工业博物馆馆方专业人员合作,编制“走进工业博物馆”课程纲要,邀请博物馆专业讲解员以大课的方式为参与课程学习的年级全体学生讲解有关柳州工业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可以采用现场提问、同伴互助、线上查询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课程学习预备知识。
第二阶段(研学旅行):按照三个步骤实施:研学前制定研学计划→研学中PBL(项目式学习)→研学后成果展示。让学生学会根据主题筛选、整理和聚焦问题,以制订研学计划为目标学会既从整体上规划学习活动,如“研学路线的设计”“研学旅行工具的准备”“研学纪律的要求”等等,又能从细节上深入探究研学价值获取的最大化的方式,如“如何根据研学地点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研学方法”“研学成果展示方式的选择”等等,让研学旅行不再等同于普通的活动性课程,而成为一次带着问题去体验、发现、研究的成长之旅。
第三阶段(文创产品开发):邀请柳州市工艺美术厂的艺术设计师到校指导学生以“柳州工业文化名片”为主题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学生将自己在实地研学中的思考、感受或想法物化为一件创意独特的文创产品,将爱家乡的情感转化为一种真实的行为方式。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反馈)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以班级汇报的方式进行活动总结反馈。学生将自己的研学作业,如研学汇报PPT、研学小报、文创产品、研学班级网站以及研学日记等进行展示,展示区的布置也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元评价,用“问卷星”对活动进行“大数据”全程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三、“走进工业博物馆”主题研学旅行实施过程案例及解析
下文我们将以研学旅行第一步骤“研学前制定研学计划”为例,解析课堂教学的操作要点: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参观博物馆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吗?
生:……(带好水,衣着得体,禁止抽烟……)
【出示工业博物馆馆内“参观须知”】师:走进工业博物馆,这些要求你们能看懂吗?
生:要看好开馆闭馆的时间,不能带宠物。
……
师:许多博物馆因为馆藏的东西不同,会有相应的要求,如不能在馆内大声喧哗、不准在馆内吃东西或吸烟等等,这些都是博物馆的参观规则。
师:参观博物馆前(板书贴:参观前)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参观规则。
关于研学的规则:“研学旅行”由于研学地点的特殊性,对于在此地开展活动会有一定的要求。制定研学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学地点并根据研学地点的特殊性明确参观的规则,确保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出示“导览图”】师:请小组合作阅读,看看一共有几个场馆,分别是什么?
生:我看到柳州钢铁企业、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金嗓子等企业发展的进程。
生:在生态宜居馆中有柳州从“酸雨之城”到“宜居之城”的发展历程。
师:所以知晓导览图就是帮助我们看清场馆,选择感兴趣的展区。大家可以借助导览图做好参观计划。
关于研学的工具:“导览图”是博物馆免费提供的一种参观工具,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导览图”获取博物馆馆舍安排、展品布局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参观喜好或是研学主要任务等合理选择重点参观的展品,学会合理规划行程。
【出示学习要求】设计一份参观线路。
生:我们小组设计的线路是……
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你只选择一个场馆参观呢?你们重点想了解什么呢?
生:我对这个场馆中的“柳州酸雨的形成”特别感兴趣,所以想重点了解。
生:这个场馆展品很多,对于我们了解柳州工业发展历史很有帮助
师:确定了主要研究的对象,又应该如何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呢?
生:我们研究的是柳州螺蛳粉的制作这个主题,对于螺蛳粉的来历以及产品的销量等这些内容的了解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可以快速看看。而对于螺蛳粉制作的流程工艺是研究的重点,可以采用采访、亲身体验制作等方式来研究。
师:说得太好了!看来我们研学线路的制定一定要根据研学任务恰当选择方法以及合理安排时间啊!
关于研学的方式:博物馆场地大、展馆多、展品丰富,若不能合理规划参观的时间和选择合适的参观方法,很容易就会出现“走马观花”的问题。教师从两个方面去提示:第一,重点了解的内容是什么。根据研究的内容去合理规划时间。第二,如何在同一任务中去筛选有价值的展品,采取合适的参观方法。
什么是课程改革?在笔者心中,课程改革应该是一次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变革。柳州市窑埠街小学“爱文化 爱柳州”乐美博校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力求植根于学校文化,将学校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进行融合与统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乐于自主学习,形成美好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意识,真正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面向未来的21世纪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