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在语文教师职业技能中的重要性
作者: 李丽丽摘 要:在不断重视素质教育、不断重视阅读以及对古代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下,写作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教育中,教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作为语文教师更是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语文教师而言,写作在其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中就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唯有高度重视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提高,才能成为一个更加合格、优秀的教师。
关键词:写作; 职业技能; 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185-001
一、引言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需要更好地理解、消化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将之传授于学生,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语文教师这个角色,注定对自身必须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写作是语文教师所需要的所有职业技能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技能。
二、语文老师为什么要重视写作
写作作为一项技能,远远不是“作家”“诗人”所独有的技能。纵观古今,很多并非从事着文学创作的人,也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管是文学写作,还是应用写作,都反映着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作为语文老师,更能体现出自身的学识、文化素质。
(一)写作反映综合能力
写作的背后蕴含着很多东西。首先,写作是对生活的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普通平凡的人和事,什么东西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这是需要敏锐犀利的眼光的。即使是一花一草,也足以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其次,写作是个体的哲学体现。写作中体现着个体的哲学观,它蕴含着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的看法,对语文老师来说,这反映了一个老师是否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能否在方方面面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再次,写作反映出知识储备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在真正写作中,最直接呈现给人的就是文章的措辞、语句。作为语文老师,一篇文章更能反映出语文老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文体是否使用得当、逻辑是否清晰明了、言语是否正确合适等方方面面。
(二)写作促进教育教学
作为语文老师,教育教学是其首要职责。语文老师好的写作能力,最先表现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会有着清晰的逻辑,讲解课文时会有清晰的脉络。不仅如此,在讲解试卷中的阅读理解时也会有着更好的阐释。其次,在表现在作文教学中。不管在考试中还是教学中,学生写作都占着很大的份额。写作良好的语文教师在教授作文时,不会照本宣科,一定会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在讲述理论的同时,也不忘却实践的运用。最后,经常写作的语文教师也会重视学生阅读、写作的训练,这不仅对学生应试有帮助,更影响学生的日后生涯。这里从写作对教师个人、对学生两方面论述语文老师为什么要重视写作,事实上写作的影响远远不止如此。包括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需要写作的情况,以及与意识形态相关的问题等,都离不开写作。在专业不断细化的当今社会,这些现状都要求着语文老师必须有着一定的写作能力。
三、教师为什么缺乏一定的写作能力
(一)写作体系不够健全
写作是一门学问,更是综合能力的表现。在当今教育情况下,上了大学后,专业不断细化,使得很多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学习不成系统。在大学中,写作被归类于文学专业,但是事实上在学习文学专业的时候,对写作并没有明确细致的要求和系统的学习。加之,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对理科清晰的逻辑可能缺乏一定要求,即使有所要求的,学生也很可能由于很少接触文科,而无法做到在写作的时候有着理科生一样清晰的逻辑。对于理科生来说,更缺乏一定的写作训练,以致写作的时候几乎没什么写作技巧或者表达能力。
而这些学习文学专业的学生便是日后的语文老师,由于在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写作体系就没有完整,日后工作、教学中也会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写作是一个连贯性的工作,从发现题材到写成文章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健全的写作体系,想在写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二)知识储备相对匮乏
不仅是学生,很多教师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无从下笔的痛苦。这是语言匮乏、视野狭窄的表现。许多学生叫着“不知道怎么写”“写不了那么多字数”“明明有话想说,却又不知道如何说起”,许多教师也存在着一样的情况。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直接道出写作的奥秘。很多时候提笔不知所言,就是因为知识储备相对匮乏,头脑中的墨水不够,无法在自己的头脑中找寻出正确的语言、文字,以至于只能看着题目不知所措。不能否认有些教师很喜欢阅读,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阅读表面上,无法进行深入阅读,不能将书本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不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写作过程中依旧没什么用的。
此外,只是储备不仅仅是书本中的知识,也有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即知识储备分为直接知识来源、间接知识来源。不管哪一方面,都能扩大个人的知识储备,对写作都是有利的。
(三)缺少一定的思想深度
写作是一项体现出灵魂的事业。古人的文章为什么时至今日,依旧散发光彩?就是因为文字中透露出作者的灵魂和思想深度,就是因为文字中彰显了作者的哲学和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这些文章是有灵魂、有思想、有深度的,因此才千古流传。试问,一篇干巴巴、生硬的文章,如何打动别人呢,又怎么算是好文章呢?因此,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写作能力就是缺少一定的思想深度。如上述所说,在阅读中应该有所思考有所收获,在生活中应该做个有心人,有自己的感触。写作最讲究“以情动人”,同样,“以情动人”的写作不也传达出人文精神吗?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更是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民关心的表现。这种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具有灵魂深度的文章更能引起共鸣。可是在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很多教师也变得浮躁,只是将教学当做工作,完成即可,没有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又怎么写出感动别人的好文章呢?
四、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一)摆正对待写作的态度
教师如果想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摆正自己对待写作的态度。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即使自己已经做语文教师几十年,也依旧需要学习的,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其次,教师应该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负责。最后,教师应该认识到写作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教师务必不能认为自己曾经在大学学习过写作课就行了,也不能觉得自己写了几十年文章就不需要继续钻研写作了。唯有摆正对待写作的态度,才能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才能有后续实质性的行动。否则,所有的口号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二)保持读书写作的习惯
努力提升写作技能似乎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上所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指出只有通过勤奋读书、努力写作,不断地训练,才能让自己的写作技能有所提升。在阅读写作中,要学会坚持、学会思考。前者讲究“量变”,后者讲究“质变”。唯有通过不断有思想的阅读,通过不断有修改的写作,自己的写作技能才会有更大的进步。通过读书写作,间接学习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感受不曾有过的感受,进步扩大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同时,通过读书写作,也能直接学习他人对写作所总结的经验,这对提升自身写作技能也是有极大帮助的。作为教师也应该重视教育写作,就是总结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这是教师学以致用的表现,通过教育写作,不但能够提升自身写作技能,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大帮助。
(三)训练勤学善思的头脑
上面讲到写作的灵魂便是有思想有深度。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写作技能的时候,也要注意训练勤学善思的头脑,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面对写作而游刃有余。如果没有勤学善思的头脑,保持阅读写作的习惯,可能只是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懂得思考,那就会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即使端正了态度和保持阅读,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凡事讲究“用心”,写作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意识地训练写作思维。如对自然的关注、对平凡小事的多角度思考。同时,保持勤学善思的头脑,对教师正常的工作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如果想提升自身的写作技能,就需要从态度、习惯、思维上下功夫。这些功夫不仅对教师的写作技能有所帮助,对个人的生活、工作都是有百利无一弊的。
五、小结
当今的语文教师面临着多重压力,在所有学科教学中,也愈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老师肩负着传承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需要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写作,作为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技能,更是无比重要的。因此,努力提升自身的写作技能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主要论述认识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教师为什么会缺乏一定的写作技能,如何提升语文教师写作技能。相信通过端正态度、保持习惯、训练头脑,一定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永保.写作能力是教师基本的职业技能[J]教育科学论坛,2016,No.367,32-34
[2]李小亚.如何提高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v.12,53-54
[3]黄悠纯.健康写作须重视“人本”——高校新生写作现状简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6,64-66.
[4]王敏杰.寓教于“研”创新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J]应用写作,2020,No.373,41-43
[5]张炯.文学创作的过程[J]语文月刊,1996,No.,18-19
[6]杨荣.浅谈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v.31;No.22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