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作者: 游曌摘 要: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要坚持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大学英语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素材和资源。
关键词:大学英语;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径; 立德; 教材; 教师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47-002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有效提高青年的政治素质与政治觉悟。当代大学生思想蓬勃、热烈,关注新生事物,对不同文化、思想接受度高,同样,大学是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也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进一步的挑战。
2017年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之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应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大学英语这门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基础教学,同时它也是不同文化思想的传播口,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
“我国高校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依旧处于高等教育薄弱环节。”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专业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大学英语学时长,几乎涵盖到所有专业的学生。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结合将有效解决高校德育渗透实效低的问题。德育渗透实效性低主要还是因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目标不够明确,实施范围不够广泛,未把专业课与思政课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学生过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实践效果欠佳。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与思政教育的兴趣度。如何让思政课展现亲和力一直都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如何让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减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排斥,可以从大学英语课堂开始。相对其他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英语教学本身的文化性也可以吸引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教育,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课程功能,提升课程质量,从而更好做好育人工作。
如今我国高校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脱节,很难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无法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青年一代的德育问题至关重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英语不仅承担着语言的教学,更担负着文化传播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融会世界优秀的德育元素都是需要英语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德也是教育的核心,抓好大学英语教育阵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找准有效途径,结合好专业力量,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1.立德树人落实教育根本任务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每一门课程基于德出发,这是塑造灵魂的一项工程。教师应踏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发挥课程育人基础作用。在大学这一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建设,同时要做好学生思想道路上的指路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心怀天下。把握“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鼓励学生肩负起时代责任,铸就时代光荣。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英语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文化的职责,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领路者,所培养的青年应该具备拼搏的韧性,笑对人生的良好心态,是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做实事做好事,扎根于人民,奉献于国家。
2.改变传统模式打造好新课堂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教育过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导致课程的部分思政功能弱化,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了语言教学本身的工具性,人文性则被部分教师忽略。
第一,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可以逐渐试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所了解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重新构建知识框架,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具体教学的目标,在课堂上体现辩证性思维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辅,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接受思政教育,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本身,锻炼了思辨思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高度。
第二,采用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学生在知识当中能得到一个实践性,而这个实践性区别了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对大多学生而言,直接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忽略了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等,学生无法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由于思政教育一直被指缺乏亲和力,那陈述性知识对于学生思政教育的摄入无疑没有丝毫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要被学生接纳,可以在英语课堂之中通过体验的形式浸润式的获取,这样的方式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还能够获得关于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经历等学生自身对与事物的独特认知感受,更有利于英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意义。
3.基于教材发挥德育教学功能
语言是思想文化传承的载体,英语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生活实际内容,也涵盖了丰富的德育知识,如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均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教材中的智育和德育是分不开的,英语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达到智育与德育双管齐下的效果。
第一,教材的选取是关键,“现行高校英语教材与本国实际国情的结合程度不高,缺乏对我国思想政治道德的渗透。”所以必须科学的进行选材,建立严格的教材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第二,把握利用好教材。英语教材中素材多样,拥有不同类型的文章,把握文章重点,突出文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关键。例如教材中涉及的人物行为、观点,都是教师可以把握的重点,不管人物的行为语言等是否正面,教师都可以从正面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观念。同样,在教授词汇语法等语言本身技巧时,通常教师会选择例句进行更好的阐释,这也要求了教师在进行例句选择时,多选择正面向上或者发人深省的名言警语。利用好教授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达到智育德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育中要坚持英语课程本身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不仅提高了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能够树立由人文性所带来的正确的价值观。
4.师德为先加强教师自身建设
要使大学英语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就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高校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体地位还相对较弱。”
第一,现阶段部分英语教师尚未认识到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其所体现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到位。
第二,大学英语老师普遍承担的教学任务重,主要针对于英语专业性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贮备不够多,比较难将德育知识有效融合进英语专业教学之中。所以,大学英语老师做好自身建设非常关键。首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英语教师自身不仅需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崇高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爱生如子的仁爱之心,用自身一言一行浸润式地影响学生。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优秀的教师更易获得学生的尊敬与认可,所以英语教师发挥“身教”的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教师优秀的品格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种自然的熏陶。其次,加强大学英语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组织英语教师加强相关方面的学习十分必要,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做好德育工作。再次,发挥教师创新精神,大学英语课堂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平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增强语言课程的丰富性与内涵性,更好地实现文化自信。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索的关键领域。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课程之中占比大、涉及广,几乎涵盖所有专业的学生,作为一门必修课,加强大学英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势在必行。第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人格品质。第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用好课堂主渠道,选择利用好教材本身,达到智与德的兼备。第三,教师本身需练就过硬的政治素养,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更好地引领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含[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2018(3):170-180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版)[M]2017.01.31
[4]黄义娟.高校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着力点及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5(5)
[5]王仕宗.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9,6(1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