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研究
作者: 张婷摘 要:思想政治课一直是高中德育的主阵地。将项目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过程,分析当前项目式教学在高中应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提出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路径方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法改进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26-002
现代意义上的项目式教学法,其主要理论来源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思想和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为创始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实际操作完成项目任务,从而使其主动获取知识、特别是提高其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的授课方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授课项目将工作过程直接引入学习过程的直观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一直是高中德育的主阵地。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要素。“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核心素养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项目式教学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强调学生的参与提升,通过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可以通过项目的确立、设计、选择与完成,培养学生的全方位推进德育实践。
一、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问题
依托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展有利于立德树人,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项目式教学的认识不充分
进入21世纪,我国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实践项目式教学法,并重新深入思考、研究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但当前国内有关项目式教学的开展主要是职业院校和小学的部分学科,较少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开展,指向德育实践问题的就更是缺乏。因此,有不少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式教学的认识并不充分,要么把其等同于活动型课程,要么把其混同于议题式教学,对项目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就没有认识充分,所以,厘清概念,形成对项目式教学的认知是开展项目式教学实践的前提。
2.对具体项目的选择有难度
通过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开展进行德育目标的实现,项目的选择非常关键。但是,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开展,本身就受到社会环境,学科性质,学校资源,师生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项目都适合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适合政治学科。因此,给实践中项目的具体选择带来挑战。
3.对项目式教学的指导不到位
项目式教学特别考验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养。在具体项目的推进中,很可能不局限于涉及政治学科本身的知识,而是对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提出了挑战。基于前面提到的教师对项目式教学本身的认知不到位,或者教师本人的知识储备不够广泛等情况,教师对项目式教学育德的实践,可能会存在指导不到位,从而影响德育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对策
1.区别概念,形成正确认知
议题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都属于活动型课程,但议题式教学是通过提出议题,指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围绕议题进行探讨,从而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项目式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整个项目教学活动中,学习过程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创造实践,注重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实践中可理解并把握每个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的是创新过程和乐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付颖等,2017)。
2.依托课程,营造良好生态
项目教学依托项目,具有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技能的实用性,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以及实践性等特征,特别是实践性是项目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而这些虽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但项目式教学首先是指向目标多角度;二是在实施过程中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评价,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来负责、完成;三是在课堂上,数学教师不再主导课堂,而是跟随着学生学习的进度适当辅以引导。因此,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本质的区别。而思想政治学科是面向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在项目式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习惯养成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认知习惯的作用,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体会好习惯带来的新变化,更是可以推动学生认识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推动德育课程有滋有味,学生成长有声有色,在课程内容的浸润下,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因此,必须依托课程本身才能“有根有魂”。在德育课程生态系统中,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各因素都有其相应的生态位。只有让各要素的生态位获得平等重视、彰显与发展,才能促使德育课程获得充分的支持与开展(欧健等,2020)。
因此,要推进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必须依托借助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知识,蕴含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学生科学操作的具体实践。国家,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提供课程规范,为德育实践的推进提供制度基础。学校给学生提供可实施项目的空间和平台,推动课程的整合与具体实施。家庭积极配合促进,巩固德育效果。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的推进只有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能营造良好德育生态,真正得到有效推进。
3.联系实际,选择恰当任务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任务既是引子,也是中心。
项目的推进需要围绕任务本身,德育目标的实现也和任务的选择息息相关。项目任务的选择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结合学生成长实际。高中阶段的学生既向往友情,又追求个性;既勇于竞争,又不够成熟。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往往乐于接受挑战,但知识水平有限,社会阅历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够等又必须通过实践学习进行提升。他们乐于合作,渴望展现,同时也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又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对于过于简单的事物会觉得“无聊和幼稚”。因此,项目选择必须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不能没有挑战,也不能难度太高。要给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但不能把他们完全当成年人看待。项目的选择也得考虑学生的安全实际,考虑组织的困难程度。
第二,结合课程内容实际。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可以选择让学生通过项目式教学,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提升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深植文化土壤中的德育,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结合思想政治课课程的项目化开发与设计,实现以文化育人,让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文化土壤中成长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第三,结合资源实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本德育资源,比如校园环境、办学品质、学校文化等。其中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环境等;办学品质包括办学特色、教师素质、社会认可度等;学校文化包括社团文化、师资文化、研修文化校训等,常以校风、学风等体现出来。
4.悉心指导,实现德育目标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设计、项目确定、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完成、评价展示为基本流程,具体推进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教学环节进行展开:项目引入环节→知识铺垫环节→方案制订环节→项目实施环节→评价总结环节→拓展提升。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方法指导,又要注重德育引导。比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及图书馆等,查阅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推进项目实施;指导学生针对项目要求,通过网络与现场等形式,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探寻原因,运用调查研究法推进项目实施。而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可以具体融入到项目教学开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图1 高中思想政治德育项目式教学过程
总之,推进项目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践,学生在深度学习与具体实践中,将美好的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突出了德育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实践性,能够有效实现学校德育与智育的有效融合。
项目支撑:重庆市渝中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政治核心素养的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2019-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付颖,俞信平.PBL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区别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252
[2]欧健,朱德全.中学生态整合式德育课程:意涵与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04):79-84